【网事】垃圾分类 打造厦门新名片
2019-03-19 09:08:3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赵舒文 |
分享到:
|
垃圾分类 打造厦门新名片 垃圾分类宣传现场。思明区厦港街道供图 思明区莲花北社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在检查当天垃圾分类情况。 本网记者 卢超颖 摄 东南网3月19日讯 (本网记者 卢超颖 夏菁 李霖)日前,住建部表示,到2020年底,包括厦门在内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作为全省率先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厦门市,通过立法保障、硬件配置、教育宣传、监管问责等多种方式,把垃圾分类做得卓有成效,成为推广全国的“厦门经验”。 记者从厦门市垃圾分类办获悉,目前厦门全市居民小区、学校、市属国有企业、农贸市场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公园、景区等公共区域和驻厦部队已全部推行垃圾分类,70%的农村地区已推行垃圾分类,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80%以上。在2018年第二、第三季度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工作情况通报中,厦门市名列第一。 立法保障 建成全程分类硬件体系 3月8日下午4点,一辆满载旧沙发、旧床垫的卡车缓缓驶入集美区大件废弃物处理厂,这些以往棘手的大件废弃物将在这里集中粉碎。 目前,厦门东部工业废物处置中心、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已建成投用,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计划于2019年底建成投用。到2019年底,厦门全市垃圾焚烧能力将达4350吨,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将达1200吨、餐厨垃圾500吨,全市垃圾总处理能力将达6050吨,2019年底将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同时,思明、湖里、海沧、集美已建成4座大件垃圾处理厂,60条厨余垃圾直运线、1600余个收集点,并配套厨余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专用车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全程分类硬件体系。 除了硬件配置完善到位,厦门还是我省首个为垃圾分类立法的城市。2017年9月10日,《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出台,在一年时间内,又配套出台了《厦门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厦门市大件垃圾管理办法》《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办法》等16项配套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垃圾分类法规配套体系,为依法依规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基础。 发动市民 变“要我分”为“我要分” “垃圾分得好,还可以兑换鸡蛋呀!”“这个法子好,大家肯定更有积极性。”……在思明区下沃社区海洋新村,每户都有一张垃圾分类小能手积分卡,只要正确分类垃圾就能每次获得1个积分,累积10个积分就可以兑换10个鸡蛋。这一创新垃圾分类“积分银行”奖励机制、鼓励参与垃圾分类的做法,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点赞。 积分换鸡蛋、厨余换蔬菜……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方面,除了比拼创意,垃圾分类督导员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他们既是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又是实施者,同时也是监督者。 “这是环保大事,也是千秋万代的事,再脏再累我们也愿意出一份力。”今年64岁的苏中南和爱人是厦门莲花北社区的普通居民,同时还是垃圾分类督导员,自厦门施行垃圾分类以来,夫妻俩一干就是近三个年头。为了制止乱倒垃圾的现象,苏中南的爱人曾连续几天蹲守到深夜,终于等来了倾倒垃圾的某酒店工作人员。在进行一番教育宣导后,当事人羞愧地表示:“再也不乱倒垃圾了,谢谢你们。” 在思明区,以在职党员为点,家庭、学校、社区为面,开展了229场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带动了4215人次参与。湖里区各街道则联合社区、业委会、督导员等进行地毯式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集美区借助独有的“学村文化”特色资源,依托社区书院、志愿者,形成“队伍+志愿者服务驿站+社区书院”的垃圾分类工作阵地…… 从“要我分”到“我要分”,有了社区、商家和居民三方联动共同努力,垃圾分类才真正实现了实实在在的全民参与。 因地制宜 探索垃圾分类农村模式 在翔安区琼坑村,家家户户门口都立着绿橙两色垃圾桶,供村民把可腐烂、不可腐烂的垃圾区分开。琼坑村党支部书记李金锚表示,这套分类标准虽算不上多准确,但简洁易懂,符合农村的实际。作为“垃圾分类示范村”,琼坑村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减量,从家庭源头主动分类,到督导员督导分拣,再到保洁员上门分类收集,建立起三次分拣的收集体系。翔安区探索农村垃圾分类路子,初步形成“内厝模式”,为推开全市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经验。 此外,智能化管理也是垃圾分类工作的一大助力。据了解,湖里区金山街道已试水启用智能垃圾分类项目,在试点小区内装配智能垃圾分类桶、智能垃圾袋发放机,利用科技引导居民提高投放准确率。而江头街道则参与研发“绿色钱包”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居民通过该系统能清楚了解自己的分类是否正确,还能获得一定的积分来兑换礼品。 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也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湖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已将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查处纳入常态化工作,街道执法中队还抽调专人在垃圾投放区进行巡查、劝导、执法。值得一提的是,执法部门会通过“天眼”实时取证,对未进行垃圾分类的市民进行处罚。 如今,厦门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积极性都提高了,老旧小区、城中村、村改居社区、农村等区域都因垃圾分类实现了蜕变,环境实实在在得到了提升。厦门市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围绕“垃圾分类全覆盖” 和“原生垃圾零填埋”目标,着力于巩固提高、垃圾减量、农村垃圾分类、“混装混运”整治和厨余垃圾处理等问题,努力“让垃圾分类工作成为厦门市的新时尚”。 |
相关阅读:
- [ 03-19]【网事】城市公交,期待终点有个“家”
- [ 03-12]【网事】摘掉“小眼镜” 福建动真格!
- [ 03-05]【网事】东南网视频见证福州城市综合改造
- [ 03-05]【网事】新媒体创业的“机”与“变”
- [ 02-26]【网事】欢聚曼哈顿 元宵闹新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