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闽西上杭傀儡戏:偶艺老腔传新声

2019-07-01 14:02:4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从艺50多年来,王荣昌潜心钻研木偶雕刻、演出技艺,在偶人雕刻、线规、表演、唱腔等诸多方面达到极高水平且自成体系。由他组建的剧团在县内外演出5000多场,观众达百万人次,深受闽粤赣周边地区客家民众的喜爱和认同。

王荣昌雕刻木偶。 邓婕婕 摄

东南网7月1日讯(本网记者 李凌生 通讯员 林斯乾 邓婕婕)

上杭县白砂镇大金村,被公认为闽西傀儡戏(又称客家木偶戏)发源地。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来自龙岩、上杭等地的木偶艺人们都会来到这里的“田公堂”参加行业聚会,以特殊的方式祭拜田公祖师爷并开展木偶展演。

尽管离“田公堂”盛会还有近一个月时间,但上杭县泮境乡彩霞村的木偶艺人王荣昌已经忙碌了起来。除了组织自己的木偶戏班进行排演,作为历届“田公堂”盛会主祭的王荣昌还得联系各地木偶戏班主,举行盛会前的各项筹备会。

从艺50多年来,王荣昌潜心钻研木偶雕刻、演出技艺,在偶人雕刻、线规、表演、唱腔等诸多方面达到极高水平且自成体系。由他组建的剧团在县内外演出5000多场,观众达百万人次,深受闽粤赣周边地区客家民众的喜爱和认同,他的剧团也因此成为县里乃至市里的一张文化名片。2008年6月,王荣昌获得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西上杭傀儡戏(高腔)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初登“三尺舞台”

王荣昌并非出身木偶世家,从小学艺,实为生活所迫。

14岁那年,家境贫困的王荣昌不得已辍学,与胞弟王荣洪拜在白砂大金村华成堂木偶戏班班主曾瑞伦门下,学习木偶戏高腔表演艺术并跟班演出。

“那是我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乡。”对于刚开始学艺的日子,王荣昌记忆犹新。那个时候的木偶演出很频繁,乡亲们白天要干农活,演出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就负责后台敲锣。”王荣昌说,由于演出经常持续到深夜,自己时常因为打瞌睡被师父用鼓板敲打。“最难熬的是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王荣昌清楚地记得,46天后他第一次回家探亲,“哭喊着跑进屋里,跪在妈妈前面”。

长期耳濡目染,使王荣昌对这门特殊的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那个年代,师父们对徒弟总是有所保留,要学到真正的技艺并不容易。王荣昌说,刚开始师父甚至不让他们碰木偶,兄弟俩只好趁师父不在时把木偶偷拿出来学,“一个人站岗,一个人练习,学得很辛苦”。不过令王荣昌没想到的是,后来发现实情的师父不仅没有责骂他们兄弟,反而被他们的热情和执着打动,将自身技艺倾囊相授。“师父一边说,我一边记,不懂的字就用拼音代替。”在王荣昌家里,至今还珍藏着几十本泛黄的手抄笔记,里面记载着木偶雕刻、提线技艺、高腔唱词、剧目文本等各种专业知识。在他眼里,这也是最重要的“传家宝”。

1982年,30岁的王荣昌正式出师。他与王荣洪组建起泮境乡彩霞木偶剧团,收徒梁其山、梁东山、梁文荣等数十人,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带班生涯。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