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森林城市厦门 姜克红 摄 编者按:7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的福建实践——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的新福建”举行发布会,“生态福建”再次引世人瞩目。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扛起“绿色担当”,积极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于伟国向中外记者推荐“秀美的武夷山”“温情的鼓浪屿”。这是福建的两张金字招牌、旅游胜地,环境十分优美。难能可贵的是,为了摸清生态环境家底,福建省选取武夷山所在的武夷山市和鼓浪屿所在的厦门市,分别作为山区样本和沿海城市样本,开展福建省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试点的目的,是将无形的生态算出有形的价值,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提供可评价、可考核的量化依据。目前,两个试点城市均已获得阶段性成果,绿水青山终于有了“价值标签”。 东南网8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然而,如何评估“绿水青山”的价值?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部署开展的38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我省选取武夷山市和厦门市,先行先试探索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为此,成立由省政府统一部署、省市协调联动、国家级团队技术支撑的组织推进架构,并邀请国内知名院士、专家组建顾问团。 经过两年多努力,目前,两市均已形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等阶段性成果。 1827.02亿元,厦门自主完成2018年度GEP核算 近日,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一组重要数据:2018年,厦门市生态系统价值量为1827.02亿元,其中休憩服务价值占绝对优势,占比达83.80%。与2015年相比,2018年生态系统价值增加了624.01亿元,其中休憩服务价值增加610.17亿元,其次是物种保育更新服务,价值增加了16.31亿元。 这一核算结果,直观地体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密切联系,展现了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成果,也标志着厦门初步具备生态系统价值业务化核算能力。 其实早在去年11月,厦门市就发布了《厦门市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报告(白皮书)》,公布了2015年厦门市生态系统价值量。但这个核算体系是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主导的,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无法由当地业务部门自主完成。为此,厦门市积极开展生态系统价值业务化核算体系研究与应用,并采用业务化统计核算模型重新核算修正了2015年生态系统价值量。 “从模型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厦门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创造性地设计了厦门特色的生态系统业务化核算体系。”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与科技处处长李友谊说。 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涉及的数据量多、面广,所以光数据搜集就开展了四轮。同时,为了寻找实际数据与演算数据、方法准确和客观结论之间的平衡点,核算课题组在满足核算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数据搜集和核算操作的难度,使得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这一项掌握在专业核算人员手上的“高冷”技术,成为政府各相关业务部门可自主操作的工具。 在专家团队设计的“科学模型”核算基础上,厦门又进一步对不定性的参数进行固化,形成简单的核算公式。同时,锁定涉及的7个业务部门的日常监测、统计等管理数据,设计了18套业务表格,构建了可在厦门本地实现的业务化“统计模型”,并在全国率先创建生态系统价值业务化核算体系。 根据各相关部门按统一规范填报的数据,厦门生态环境局于今年7月基本自主完成了2018年度全市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这一核算结果与采用科学模型进行核算的结果相比,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是厦门生态系统价值的真实体现。 作为厦门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的专家团队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张林波研究员说:“我们专家团队从一开始就以业务化为目标,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和设计工作,提出核算科目筛选‘八大原则’,并设计了科学模型,为后期业务化打下良好基础。今年初以来,在构建统计模型过程中,厦门核算课题组非常认真细心,政府相关业务部门也通力配合,因此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业务化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 |
相关阅读:
- [ 08-01]中央第二生态环保督察组向我省交办第十六批群众信访举报件
- [ 08-01]生态环保严防“一刀切” 大数据助力精准管控
- [ 08-01]中央第二生态环保督察组向福建交办第十五批群众信访举报件173件
- [ 08-01]破解生态环保“老大难” 福建建立省级党政领导挂钩督办机制
- [ 07-31]福建国有林场:回归生态本位,激活林场活力
- [ 07-31]中央第二生态环保督察组向福建省交办第十四批群众信访举报件136件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