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创作品。东南网记者 陈朝南 摄
东南网8月10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8月10日,第六届(2019)福建文创奖南平推介会系列活动在武夷山启动,活动吸引了众多省内外工艺精品企业及大师参加。活动以“传艺新生·非凡造物”为主题,举办包括福建文创奖优秀作品展、主题沙龙活动、茶文化体验等内容。
在主题沙龙分享环节,邀请了省内外文创大咖结合南平特色旅游文化优势及当前文创产业在南平的发展现状,探讨在文旅融合的大势下如何释放更多发展新动能。
三位大咖结合自身领域分享对文创的思考与观察
全国青联委员、第21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央网信办“五个一百”评选大满贯获得者、中澳博士沙龙主席、“大话熹游”项目创始人雷希颖,武夷山宏星竹编工艺美术馆创始人、武夷山“工艺美术师”、南平“美术名人”谢宏星,漆遇(厦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漆遇品牌创始人、漆艺师从中国漆画艺委会主任陈金华、南平建盏大漆结合第一人林智勋三位大咖结合自身的创作领域与大家一同分享各自对文创的思考与观察。
谢宏星从2014年首届福建文创奖评选就开始参与,每年都有选送作品参赛。谢宏星认为,文创产品是通过创意让一件产品,这产品可能是一件小物品、一道菜、一家店、一个场所等,附加上超出用户期待的价值,让其心甘情愿地接受其价值。他表示,文创产品最大的意义是浓厚的生活性,浓缩文化的精髓,将我们的想法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使产品不仅有价值,更具备了灵魂。
据介绍,去年谢宏星带着武夷竹编和武夷香道制作的文创产品入围了福建文创奖。“通过大赛的评选,让我的作品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产品出来后,接了很多订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谢宏星说道。

嘉宾分享文创经验。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嘉宾分享文创经验。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如何利用20元一把小竹扫打造价值1200元产品
在主题分享环节上,谢宏星讲述了他是如何利用20元一把小竹扫打造价值1200元产品。“利用竹扫把来制作竹昆虫,通过这些文创赋能传统手工艺产品,让他们被市场认可和接受。通过竹昆虫的元素,制作出的一些文创产品,在市场上的售价远高于20元。”
谢宏星还介绍,如何利用抖音等新媒体推广文创产品,他认为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
“今天我更多分享了文创的思维模式,青年人要具备这样的思维,本土化的文创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雷希颖在分享环节与大家分享这些年的文创创作故事,“ 2015年底在南平官方和团市委的邀请下,我运用新媒体思维及新媒体平台渠道,借助文化IP对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进行文化赋能,通过线上的传播打破地方局限性,通过文创的助力和加持赋能落后地方产品,可以获得一些增值,好的产品更能卖出好价格。”雷希颖说道。

文创作品。东南网记者 陈朝南 摄
本土文创助力当地经济实现弯道超车
雷希颖还介绍,福建文创发展的优势是绿色发展理念,基于南平绿色发展理念,他还提出本土文创助力当地经济实现弯道超车。
在分享活动上,他以“卡通朱子”文化IP为核心,介绍如何助力相关工作的开展。从以IP为核心开启文化扶贫新模式;传播高位嫁接注入文化推广新活力;产业深度融合助推脱贫攻坚新成效等方面阐述。
结合南平的发展,雷希颖认为,要以文化IP为串联,以朱子文化为承载,打造统一、精致的IP包装,转化思维,将卡通朱子打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述者,打破传播的局限;依靠本土青年,依托成熟的互联网社交平台,打造本土化常态宣传的直播间,打破过去传统媒体传播时代的局限。
林智勋则从建盏产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察分享。他说,从业者将自身所学与市场偏好结合,创造出更多受市场欢迎的创意产品,让更多人对建盏产生兴趣,乐于去了解建盏,能够进一步传播建盏背后的文化;此外,建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让大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拘泥于“大众文化”,关注“传统文化”发展,更能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产品。
作为听众,建阳宋风点茶的钱玲珑说,今天的分享观点新颖,主题突出,融合了武夷山本土的特色产品讲述了如何更好的做文创,自己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