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基层医院如何“逆袭生长”

2025-07-14 09:22:56 作者:杜正蓝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7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杜正蓝 通讯员 黄锦鹏 林惠卿)

2024年,漳州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基层诊疗量占比61.5%,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医共体建设县平均基层诊疗量占比70.28%,高于全省平均占比。这意味着,超过六成的漳州人选择在“家门口”就医,每10名患者就有7名留在县域内就诊。

这份信任,源于漳州以“强基层”为核心,系统整合升级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医共体建设县域全覆盖。当前,漳州建成1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4个城市医疗集团,跻身全国医改综合评价第一梯队。按照“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漳州持续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走出了一条县域医疗共同体良性循环的新路子,让基层群众的“医靠”从基础保障向优质服务跃升。

基层细分,建强次中心

医疗服务水平强不强,基层说了算。如何系统性地建强基层?怎样的基层才算真强?

漳州的答案是:分层分类建设,打造好次中心。

“基层急救能力最是考验基层医疗水平。”在漳浦县卫健局局长王志伟看来,如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是转运患者的“搬运工”,群众对基层医疗的信任度便无从谈起。

不久前,75岁的黄阿婆因气喘多日来到佛昙中心卫生院就诊。院内监测其指脉氧75%,胸部CT影像呈“白肺”,收住ICU监护治疗。经过多学科会诊,立即采取一系列重症救治方案,并根据每日病情及床旁超声监测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几日后,患者血氧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肺部病灶显著吸收,康复出院。

为何一家乡镇卫生院有CT、ICU,还能进行多学科会诊?

据悉,佛昙中心卫生院又名漳浦县第二医院,处在与漳浦县城、漳州市区、厦门市区大约等距离的位置。“由于位置特殊,佛昙镇有6万多人口,还辐射周边5个乡镇近25万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和院前急救任务。”佛昙中心卫生院院长郑亚生说,该院定位为“县域医疗次中心”,按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标准建设。

而为黄阿婆进行多学科会诊的,主要有漳浦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黄叔宝与佛昙中心卫生院ICU副主任黄信宏等两级医院专家。“通过县级医院中层骨干到基层医院挂职,深度参与管理、学科建设和业务带教,使基层医院的重症救治平台实现‘精准诊疗、多科协同’。”郑亚生说。

作为二级综合医院,佛昙中心卫生院去年有7880人次住院,次均费用仅为2914.9元,为漳州35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民营)最低。2024年,该院门急诊约18万人次,急救超2万人次,院前急救1755人次,今年上半年ICU收住97人次,有效改善了以往区域内急重症病人远途转诊抢救的痛点。

基层服务能力不尽相同。漳浦县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竹屿盐场、大南坂镇、赤土乡等较小型卫生院,以完善公共卫生为主,做好常见病、慢性病的一般诊疗和转诊。第二类是旧镇、深土、绥安、石榴、赤湖及官浔等6个中心卫生院,设施设备齐全,形成特色科室,具备一定的医疗服务能力,能够基本满足辖区内居民的就医需求。

而第三类是像佛昙这样班底良好,集预防保健、急救、医疗于一体的区域性二级综合医院,既能较好服务辖区内居民,又能带动周边一般卫生院,分担县级医院压力,形成梯次服务体系,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

数据显示,漳浦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达70%,高于省内指标均值。

县乡一体,下沉软实力

基层强了,县级还能强吗?漳州市多个县区不约而同给出答案:基层强,县级才会更强。

随着漳州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扩面,全市实现医共体建设县域全覆盖,所有医共体均挂牌成立总院,使总院与基层分院的发展形成了“命运共同体”。

医共体紧密,关键在人。2024年9月,漳州市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医共体方案”),文件明确将医共体内人事任命权归口至卫健系统,赋予医共体更多自主权,便于医共体内人员调配,提高医共体运行效率。

方案一出,漳州市各县区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县情的人才机制。6月,漳浦县出台《关于推动县域卫技人才统筹使用的若干措施》,建立医共体医疗卫生人才编制打通、岗位统筹、人员共用的“县管乡用”机制,统一进行编内外卫技人员招聘、培训、调配和人事管理,并统筹调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赤岭乡偏远,留守老人多,小病小痛能去哪里?当然要让他们信任基层,在基层看病。”漳浦县中医院主任医师张彩云有另一重身份——赤岭乡卫生院副院长,下乡三年,感触颇深。

前不久,赤岭乡58岁患者蓝桦(化名)劳作时右肩关节疼痛。张彩云下乡坐诊时察觉异样,马上联系县中医院放射科进行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骨折。当天,蓝桦就被送到县中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后续则由张彩云指导卫生院对其进行针灸、肩关节功能训练,配合口服消炎止痛药物。很快,蓝桦的症状明显改善,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人员的流动带来业务的联动。”张彩云坦言,在偏远人少的基层,她把自己当成“带教老师”,不只是看诊,还要指导基层医院整体规划。她因地制宜带来专业的针灸、推拿技术,成立中医科,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如果出现更加疑难的病症,我们作为县乡‘纽带’,也能及时向省市级医院反馈。”

张彩云的到来广受基层医务工作者和群众的欢迎,不但住院率实现零的突破,还成立了中医科室,使群众患病能够尽快查、尽快治。

张彩云的努力不会白费。“按照县域卫技人才统筹使用措施,像张彩云这样派驻支援基层的县级执业医师,其经历可作为职称聘任加分项。”王志伟介绍,人员下沉,是为了让群众“县城最多跑一趟,市区一趟不用跑”。

分级诊疗,打通新格局

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才能上下联、信息通,实现高效的分级诊疗。

5月30日,69岁的蔡大爷在平和县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时突感胸痛,医务人员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将数据上传至平和县医院,县医院心电诊断中心判断患者为心肌梗死。

就在这时,患者突然倒地。现场医务人员迅速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救护车将其转运至县医院胸痛中心。抢救及时,蔡大爷脱离了生命危险。

县乡无缝衔接的生命接力背后,是信息壁垒的打破和资源共享平台的强力支撑。

“医共体建设离不开资源共享。”平和县卫健局副局长吴燕华介绍,平和县组建1个总医院统筹管理,设有2个院区、15个基层分院和240个公办村卫生所,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医疗服务网络。目的是打破县乡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

“尤其是远程医学影像,老旧设备易误诊、漏诊。充实基层医疗设备,让患者在卫生院做检查也能得到县医院专家的诊断,实现‘基层检查、中心诊断、结果互认’的分层次诊疗模式,提升基层诊断能力,畅通转诊渠道。”吴燕华说,当地还搭建数字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平台,为15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心电图机、尿液分析仪等设备。

“如此一来,基层医务人员携带设备进村采集各项体检数据,通过5G专网实时上传至县医院数据平台,根据体检数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吴燕华说,数据自下而上,体检效率提升了4倍。更重要的是,通过积累基层健康数据,能够掌握辖区内疾病分布、高发病种等情况,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针对性地安排专家下沉、调配药品和设备,让分级诊疗更贴合实际需求。

“基层不强,难留群众。要扭转群众的就医观念,便要做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漳州市卫健委基卫科科长林惠芳说,因此,改革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分级诊疗。

数据显示,平和县去年卫生院年门诊量增长13.9%、住院量增长136.79%,基层诊疗占比达71.86%。而在漳浦,今年上半年县级公立医院收治下级医疗机构转诊住院人数3131人,向下转诊的住院人数2826人,上下转诊数据近乎成正比。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