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将绿色“脉动”向纵深推进
2019-08-25 12:04:35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碧湖生态园 沈鹏昊 摄 漳州芗城金峰开发区入选省级绿色开发区示范单位。白志强 摄 近年来,南靖县书洋镇枫林村大力打造生态茶园,吸引当地村民及各地游客前来游玩拍照。 庄伟杰 摄 漳州台商投资区打造中心城区“花田美事”。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致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新城景观建设。 祝敏松摄 市区三宝钢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厂区环境幽雅。 白志强摄 夜色下,南山文化生态园彩虹桥与城市绿地交相辉映。白志强 摄 东南网8月25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杨凌怡) “轰隆隆——”伴随着工程机械手的动作,长泰林墩工业区中最后一家石材厂轰然倒塌……就在今年6月份,林墩工业区1342家石材加工企业全部完成停业整改。回声缭绕,也让工业区的群众同困扰了他们数十年的扬尘做了一次正式而隆重的告别。 这是漳州推进生态建设的生动一瞥。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再到农村生态水系建设,到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再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良性互动,今年初以来,漳州在波澜不惊的“微改造”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让这份绿色“脉搏”带来勃发的“生态共鸣”。 城市“变”海绵 “这么大的雨,漳州城市街道却几乎看不到积水。” 夏雨初霁,市民李福柏带着蹒跚学步的小儿子走上了街头,享受着湿润空气带来的一丝凉意。 今年入夏以来,漳州频频受到暴雨袭击,却未见积水难排的情况。这一切,同市区“海绵城市”的建设脱不开关系。如何将城市变成海绵?在漳州西院湖儿童戏水池广场,记者窥见了“海绵城市”的秘密:一条黄红白相间的景观道,像彩色飘带,贯穿湖中,绚丽夺目。而令人惊叹的是,这条道路就像一个“会呼吸”的海绵体,不管多少水渗到路面,眨眼间,路面就像块会呼吸的大海绵,将水“喝”得干干净净,一滴不剩。这是漳州市区首条城市透水路面,被亲切地称呼为“彩色呼吸路”。 据了解,这种路面具有很强的透水性,其原料聚氨酯黏合剂经环保检测,苯、二甲苯、游离甲醛含量均为零,很环保;同时,其原料天然石子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路面抗滑系数达到市政人行道、自行车道、公园绿道等慢行系统的强度要求,十分耐用。 “保持生态是永恒的主题。”负责西湖生态园建设的漳州城投市政集团董事长陈毅建说,正在兴建中的西湖园区就是全面贯彻了“海绵城市”的生态设计原则,采用植草沟收集并传输雨水及城市道路地表径流;雨水花园储存、沉淀、净化水体,最后经浅水湿地进一步净化,排入湖体。 西湖作为环境整治工程十分重要的生态保育计划示范区域,整体设计通过优化引水补水工程,截污工程、营建生态“水下森林”,形成结构完整、生境群落稳定的优质水生态系统。 一条蜿蜒的三湘江将西院湖、西湖串联在一起,而三湘江、浦头港、九十九湾等10多条河渠又形成了漳州市区丰富的内河水系。这些内河水系是漳州市区“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的主战场。 “污水溯源,雨污分流,截污纳管。”金峰开发区总公司工程部副经理黄俊鹏说,金峰开发区位于市区西北部,是多条内河的上游,区内许多企业的生活污水没有接入污水管网,而是接入雨水管网,从而流入内河。过去一年里,共排查出来151家企业生活污水排放有问题,现已完成整改。开发区还将持续开展企业雨污水混接、错接排查工作,正在督促剩余企业落实雨污分流、截污纳管整改。 “打通城市内河水系,促进水源流动,实现‘流水不腐’。”漳州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长沈峰说,利用已建成的北京路引水泵站、三湘江引水泵站、内林双向泵站,实现市区内河水系生态补水,恢复水体生态基流,10多条河道日总补水量最高达到180万吨,达到了“活水保质”的良好效果。 生态建设、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成效在漳州逐步显现开来,去年底,由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共同组织评选的“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名单正式出炉,漳州成为全国入选的20个城市之一,成为国家级试点。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漳州城市生态建设,正朝着这个目标快步向前,使城市更加生态宜居,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乡村“焕”青春 “这是梧宅溪的风景视频,我们准备发到抖音上。”在南靖县船场镇,宣传办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段“小清新”视频。“原来的梧宅溪可不是这样。养殖废水往溪里排,生活垃圾往溪里倒。”住在河边的庄东财告诉记者,河道一度“藏污纳垢”,沿河居民不堪其扰。 2017年,庄东财拍摄生态环保短视频,先后在微信、微博、抖音上发布。随即,镇政府微信公众号也推出一系列治理小流域的宣传报道。在舆论造势的助阵下,村民守护“母亲河”梧宅溪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2018年以来,梧宅溪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每周定期组织“清河”活动;整治拆除沿河生猪牛蛙养殖场和“两违”建筑;配合县采沙办开展联合执法,打击非法采砂;新设垃圾池、垃圾桶50多处,同时实现垃圾清运公司化运营;引进污水处理系统,铺设污水收集管网,新建三格化粪池420个,将生活污水粪料进行无害化处理后作为灌溉施肥原料,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水质现象。在“组合拳”的重击整顿之下,梧宅溪沿河两岸的采沙场、生猪牛蛙养殖场全都下马关停。梧宅溪的综合治理也进一步激发了村民护水治河的内生动力,沿河3个村都自发组建护河巡逻队,定期组织志愿者到河道上巡逻环卫。在全镇上下团结一致、通力合作下,梧宅溪流域断面水质由去年初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河道水质明显改善。 守住青山绿水,乡村也换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发展机会。走进芗城区天宝镇五峰农场花岭寨,一处约4300平方米的智能温控大棚格外引人注目,棚内各式各样的国兰争奇斗艳、秀色可餐。 “我开养猪场已经二十来年了,现在可以说是完全的‘从零开始’了!”靖康花卉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利木带领记者参观了他在棚内种植的各类兰花。去年,响应区里的政策,关停了养猪场的他,成立了婧康花卉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种花之路”。 “种兰花真是一门学问,我朋友们都说我现在在办厂的同时也在养生。”谈及绿色发展,公司负责人王利木娓娓道来,“以前常年和猪打交道,难免有脏臭,长久以来,也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如今接触了兰花种植,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从原来的臭,变成了香,心情都舒畅很多。”据王利木介绍,他的公司如今已种植80个品种20多万株的国兰,年产值预计可达1000万元,公司慢慢步入了正轨。 在早年间,五峰农场养猪场较为集中,最高峰时达到10000多头,每天都是臭气熏天,污水横流。为彻底解决该问题,芗城区坚决关闭了五峰农场内6家规模生猪养殖场。不仅如此,全区32家规模生猪养殖场也全部关闭,养殖面积超20万平方米,最终实现全区域生猪禁养。同时,芗城区引导群众发展绿色产业,加大转型升级,力促以环保治理的实际成效赢得民心、造福群众。 工业“添”点绿 入眼即是一片翠绿,绵密的树叶沿着湖岸弥漫开来,填满了整个视野。置身其中,仿佛天也被染成了绿色。湖上错落有致的剪影,与那真切矗立着的湖心亭,相映成趣。 若不是继续前行,都难以想象这个“中式后花园”所处的位置,竟是在机器轰鸣,赤红的铁水翻滚,钢花四溅的钢铁工厂——福建三宝钢铁。 7月18日,工信部公布拟入选第四批绿色制造的名单,芗城区福建三宝钢铁有限公司入围绿色工厂成为漳州市唯一一家入围企业。另有7家企业入围福建省首批绿色工厂、1家企业入围福建省首批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绿色制造”不能光有“面子”,还得有“里子”。要扭转人们对钢铁行业“黑粗脏”的传统认识,首先注重节能减排。 “建立物质循环、能源循环及废弃物再资源化生产体系,投入上亿元投建SDA脱硫除尘设备、电炉余热余能除尘设备、带钢塑烧板除尘设备等环保设备,并投入5000余万元引进国内先进技术设备,购建6台余热余气锅炉,全面推进节能、节水、降耗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三宝集团总工程师林致明认为,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课题。而创新钢铁绿色价值体系,实施全面系统、规模空前的环境治理工程,则将“全流程绿色制造”理念嵌入了生产的各个环节,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全域美化绿化。 绿色制造,这是漳州市近年来打造的品牌。在不断优化城市环境的同时,漳州将运用“生态建设”理念融入产业发展,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使用碳化硅器件,较之传统器件体积大、能耗高的特点,该器件设备体积大幅缩小,且能耗较低。”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赖永春介绍,围绕“电”做文章,“少即是多”。不仅科学环保,利用有限的UPS资源,利用到一切与UPS有关的行业中去。其中,包括电力电子技术、智能化技术、远程监控、全数字化控制技术。甚至在银行、工业领域、军用领域,再到核电站领域都有应用。 绿色制造工程是《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一。近年来,漳州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并出台《漳州市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实施计划》。按计划,将以漳州市重点用能企业及优质产业为创建主体,优先培育在机械、电子信息、食品、轻工、钢铁、化工、造纸等行业中工作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纳入绿色制造体系试点单位,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漳州市的绿色制造体系。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