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青山不改 绿水长流——记福建省洋口国有林杨杉木育种科研团队

2019-08-28 08:56: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上世纪50年代末,陈岳武远道而来,在洋口林场开展杉木遗传改良研究与推广应用。1985年,年仅50岁的陈岳武积劳成疾,抱憾离世。他的部分骨灰被深埋于洋口林场青山下。这处坟冢,从此成为洋口林场科研人员拼搏进取的精神地标。

施季森(左)和学生郑仁华在组培室。 福建日报通讯员 黄海 摄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不能砍伐的科研林 不能割裂的共同体

与林场并肩作战多年,施季森深觉自己就是洋口林场的一分子,福建可谓第二故乡。“我在老家不过生活了23年,但与洋口林场的务林人,共同奋斗40载有余。”施季森说,林业科研动辄数十年,“没有发展的眼光是坚持不下来的”。

1956年建场时,洋口林场便设立了专司林木育种的科研组。这在当时的林场系统,绝无仅有。近60年间,洋口林场与南林大结成了牢不可破的产学研共同体,即便最艰难时,也从未中断。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国木材市场进入萧条期,低谷时每立方米杉木收购价仅300多元。这让依赖“木头经济”的洋口林场,陷入职工工资都发不出的窘境。

“全场在职职工230多人,退休职工130多人,加上林业税负重,压力可想而知。”时任场长李寿茂说,国有林场虽为事业单位,却长期实行企业化管理,财政支持有限,多靠自己想办法过日子。

彼时,不少林场盯上了科研林。

“科研林的杉木,大多是树龄数十年的大径材,价格不菲。”李寿茂说,洋口林场6万余亩林木,其中6000多亩为科研林,这在同业实属罕见,“砍一小片,就有大几十万元收入”。

科研林砍不得!洋口林场顶住压力。

“科研林的背后,是不可多得的杉木种质资源,是失而难得的科研数据积累。”李寿茂说,不少职工无法理解,认为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还搞啥科研?为此,李寿茂一方面寻求职工认同,承诺“退休职工先发工资,一线工人再发,干部接着发,我老李最后发”;另一方面勒紧裤腰带,多方筹措资金,向木材收购商赊账,全场上下共度时艰。

多年后,回眸这段历史,仍然让许多人感慨不已。

洋口林场南山工区,至今完整保留着1984年营造的135亩杉木大径材示范林。201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这片科研林平均树高27.2米,平均胸径31.4厘米,每亩蓄积量38.3立方米,算上3次间伐,每亩累计蓄积量64.1立方米。

“当年,从10个省的14个杉木种子园选取优良家系壮苗,联合营造杉木区域试验林,以观测不同良种在不同区域的生长表现。”洋口林场科技科科长叶代全说,30多年后,完整保存下来的试验林,仅洋口林场一家。

类似的珍贵科研林,在洋口不在少数。

1964年建成的全国第一个杉木优树收集区,保存49个无性系;1966年建成的全国首个杉木嫁接初级种子园,保存47个无性系;1973年建成的全国第一片杉木第一代子代测定林,参试家系37个……

洋口林场的科研定力,不仅体现于决策层,也根植于每一个职工内心。

“科研班组的工人,都是林木育种的行家里手。他们到南京林业大学讲授经验时,校长夸赞他们的实战经验,比起高校老师毫不逊色。”叶代全说,这个科研班组特别能战斗,“无春节假期,无固定上下班时间,只要有任务,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2001年,南山工区的杉木种子园丰产球果10万公斤。由于产量过大,工区晒场面积有限,必须及时运回场部晾晒,以免腐烂。可村里的道路正硬化施工,交通受阻。为此,科研班组的成员轮流驾驶“柴三机”,翻山越岭,一车接着一车晃晃悠悠地往外运输球果,四天后才告完成。

作为女性,刘大林将青春和汗水洒满林场,无怨无悔。

江西吉安人刘大林,原名刘大玲,为立志终身从事林业,才改成了这个略带男儿气的名字。

1970年,刘大林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分配至洋口林场,跟着陈岳武从事杉木育种。她至今难忘陈老师那双“看到杉木就会发亮”的眼睛,“太有感染力了”。

结婚未满周年,同为科研组务林人的丈夫,便留下一个遗腹女离开了人世。1979年,考虑到其实际困难,林场同意刘大林回老家的林科所工作。调令已下,但她最终选择留在了福建,此后直到退休,一直服务于福建种苗事业。原因无他——“我真正爱上了林木育种。”

近60年来,洋口林场与南京林业大学在紧密无间的合作中,实现产学研互馈共赢。如今,场校合作持续深化。

时隔58年签订的《南京林业大学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科技合作协议》,被认为标志着开启双方合作的新篇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在技术创新、应用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不断提高林场的自主创新水平。”游云飞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新成果让林农得利 新林业让社会得绿

杉木遗传改良科研,终极目标是良种推广与产业化应用。越来越多的林农,成为良种造林的受益者。

43岁的吴锦红,是顺昌县仁寿镇桂溪村村民。2006年,吴家的50多亩林地急需种苗造林。经人推荐,吴锦红从洋口林场购得近万株杉木良种苗。“当时,林场的优质种苗单价0.25元,市面上的土苗才0.1元。”尽管吴锦红向周边林农力荐,但他们仍坚持使用土苗造林。

三四年后,良种造林的优势显露无遗。

“比别人家高出三四米,地径多了两三厘米,且大多郁闭成林,无需锄草抚育了。”吴锦红说,如今,自家的杉木已长到十七八米高,比周边的杉木高出七八米,每亩蓄积量相差近3立方米。按照当前木材市场行情,吴家的杉木林每亩能多卖两三千元。早年数十元的苗木成本差异已不值一提。

为了扩大良种红利,洋口林场正通过“林场+基地+农户”与委托农户育苗模式,与林农建立深度连接。

“我们在仁寿镇际会村溪边,租赁成片闲置农田,雇佣当地60多名农民,承担每年800万株杉木良种苗的培育任务,林场提供技术与育苗材料,每株按照0.4元的标准结算。”洋口林场副场长练芳松说,该模式可带动参与林农人均年增收5万多元。同时,林场还在洋口镇、建西镇委托农户每年育苗500万株,解决了40个就业岗位。

建西镇谢屯村村民祖基权,长期没有经济来源。2009年,他与林场签订育苗合同,试水杉木育苗,越干越好,一跃成为当地有名的育苗大户。现在,祖基权家的12亩苗圃,每年可育苗40多万株,产值十几万元。

2009年,洋口林场成功注册“洋林”商标。如今,“洋林”牌杉木种苗,不仅在福建吃香,更享誉全国,在广西、云南、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省份广泛种植。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优化树种结构,大力推广杉木种植。洋口林场以350万元的价格,转让40个杉木第三代无性系,为当地营建种子园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现在,广西已建成近2000亩杉木种子园。种子园每年供应的种苗,可满足当地5万多亩的造林需求。

福建省林业局的测算数据显示,自1956年建场以来,洋口林场历年累计生产杉木良种4.9万公斤,提供杉木优良穗条105万根,杉木良种苗60亿株,由遗传增益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达900多亿元。

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洋口林场走出了一条“社会得绿、林农得利”的道路。

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杉木种苗产业?

实现良种产业化推广,关键是建立良种快繁技术体系。

2004年起,洋口林场启动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试验。“通过10多年的攻关,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杉木无性系组培快繁和扦插育苗技术体系,研制了相应技术规范,并开展产业化应用。”郑仁华说,2009年,洋口林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杉木组培苗研发生产基地,目前已研发出10个优良无性系组培配方。其中,“洋020”和“洋061”两个无性系于今年获得国家林木良种认定,为在全国杉木产区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为提高林农使用高世代优质杉木良种造林的积极性,洋口林场一方面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等途径,让更多林农知道良种造林的好处,另一方面着力打造区域种苗服务中心,为林农提供贴心服务。

“我们还计划通过订单生产的方式,为我省和四川、广东、江西等南方林业市场,提供优质种苗,同时配套造林、抚育、间伐等全过程技术指导服务,以满足各杉木产区对优质良种苗木的需求和技术服务的需求。”游云飞希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林场转型,赋能绿色发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