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泉州专场答记者问

2019-09-05 16:02:34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记者:在很多城市,都面临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关系。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古港被习总书记称为记载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之一,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十分重要。我们看到,泉州也在活态化保护方面积极探索,具体有哪些好做法?

泉州市委书记康涛: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近日专门考察莫高窟,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福州古厝》作序,指出福建有福州、泉州等四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是福建的骄傲。泉州有千年海丝、千年古城,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我和市长都感受到,在泉州这个地方,党委政府对文物、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不能有一点懈怠,市民保护意识特别强。我们始终保持敬畏之心,精心守护,永续传承,真正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承担好。

1. 法规保障。从地方立法、规划引导、技术标准、操作细则等,建立多层面保障体系。地方立法方面,泉州第一部实体法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还陆续制定中山路骑楼建筑、内沟河保护条例,目前正在起草历史文化名城、华侨历史遗存保护法规。规划设计方面,修编《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制定《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规划》,以及地下管线、交通、消防、绿地、水系保护、标识系统等10几个专项规划。技术标准方面,制定了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目前正在研究濒危历史建筑抢救修复办法。我们利用好的契机修复传统建筑,把活态技艺传承下去。项目把关机制方面,建立事前会商机制,在城市建设、市政配套、土地储备等,从一开始策划就要求文物部门参与把关。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必须经过文物部门审核审批,总书记当时在福州的时候就规定了必须有文物部门的章,这个章不能少;涉及古城的,严格实行考古前置,考古完成可以进行建设才建设,这几条是非常严格的红线。

2.原真保护。建筑本身只是符号,要有人的生活场景。泉州以古城为例,有6.4平方公里,可以让人生活在里面。我们按照“见人、见物、见生活”,留人、留形、留乡愁。对669幢历史建筑和风貌建筑,逐一登记建档,挂牌保护,分批修缮,我们还传承文化,比方说南音、木偶戏这些团体让他们在古城里面训练、表演。我们老的木偶戏剧团除了星期一休整,其他每天都无偿开放,市民和游客到那里可以进行交流,这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4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1处国宝单位,这都是我们的真宝贝,要把它活态传承好。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 “四有”档案,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现状,分批组织本体修缮,整治提升周边环境,文庙、洛阳桥、天后宫等效果很好;同时,还建立市级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对古街巷、街区,修旧如故,遵循微干扰、低冲击,保留原住民、老习俗,保留原生态生活场景、公共活动空间,推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活态传承。金鱼巷修缮已完成,中山路示范段也基本完成,还编制了西街、中山路和城南聚宝3个街区城市设计。比如,金鱼巷,其中一条20米长支巷墙体破损,我们植入十余种闽南传统建筑工艺进行修复,最大限度保留原来古巷子的滋味。目前,泉州古城陆续实施“七个一”工程,包括一园,小山丛竹公园;一区,龙头山片区;一河,八卦沟;一街,西街;一路,中山路;一厝,老范志大厝;一站,旧车站。

3.活态利用。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出台经营业态管理办法,分支持类、限制类、淘汰类引导,培育适合业态。比如,晋江五店市历史街区,遍布着宗祠、寺庙、民居、商铺等多样性建筑,历史横亘明、清、民国至现代。引入民俗非遗展示、地方小吃、文化创意等业态。现在的五店市,老年人觉得很怀旧,年轻人觉得很时尚,华侨觉得很乡土,外地人觉得很闽南。

4.功能提升。主要把功能打造好,否则留人住得不舒适,游客也不进来。现在我们做两件事:一方面,疏解非古城功能,古城内不再批建不符合功能规划的大型商业设施。对搬出古城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腾出的办公场所设施,鼓励恢复成公共空间、绿地等,恢复古城文化功能。另一方面,完善市政、绿化、交通、消防等设施配套。比如,交通方面,打造复合交通体系,我们街道很窄,现在公共汽车用5米的电动车,还有用“小黄人”公共自行车,这是政府做的公共自行车,1小时内还不要钱,一天周转6-7趟,节假日9趟,很受大家的欢迎,游客可以“慢镜头”感受古城韵味。

5.家园共造。引导群众参与到社区事务,集合各种社会力量与资源,实现自组织、自治理和自发展。比如,每年举办古城徒步穿越,,有3公里、5公里、15公里的路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报名人数太多,只能以摇号方式确定5000多人参加;多次举办“润物无声”文化主题展览,每场都邀请本土80、90后参展,分享古城文化体验认识,参与古城业态活化;免费培训古城讲解员,数百人参加,这些人都自愿免费为公众讲三次,激发他们对城市的热爱。这些“讲古人”从老人到小孩都有。

记者:泉州在营商环境有哪一些创新的做法跟探索,比方说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人才引进问题、破解技术瓶颈和用地空间等问题,政府做了哪些改革方面的探索?

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永礼:刚才所说“三创”环境,我始终认为这是一种创新创业创造的氛围;是一种体验,在里面的企业准备创新创业创造的体验;是一种口碑,人与人之间,企业家与企业家之间,包括新闻界朋友们传诵下来的口碑。泉州市委历来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尽管我们在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过程中并不是每一项都在前列,我们也有我们的短板,但是我可以自豪地说有一项指标我们是排到全省第一,这个指标就是代表着创新创业创造吸引力以及中小企业投资意愿的指标,称之企业信心指标位居全省第一。这个指标的获得,我觉得是泉州人敢拼爱赢的结果,也是泉州企业家心无旁鹜做企业的最终体现,也是泉州市委、市政府一届接着一届用心塑造的最终体现。

具体来说,按照三个层次来说。

1.政商互动既亲、又清。市委、市政府在塑造“三创”环境上始终当好领兵人、推车手、服务员,为了当好这个角色,第一,我们畅通了企业跟政府互动的通道。比如说我们开通了“12345、企业有事找政府”的互动热线,每天汇总,每周调解。我们开通了与企业家各种渠道,按行业界别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我们通过调研、下基层、挂点、走访等机制,来畅通企业与政府的互动。第二,始终坚持目标引领和企业问题导向的原则,面对企业提出的需求,一项一项事儿,一个一个问题去破解。

2.政策机制管用实用。泉州市跟企业家的互动采取的是企业点题,政府作答,最终把适合企业的政策交给企业,由政府来执行完成。这里面康书记刚才介绍了为民营企业去年采取了“1+X”政策包,包含了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所提出来的有关用工、人才、融资、创新、服务等方面的政策,都是基于企业提出来而采取、实施的。康书记刚才已经跟同志们通报,我们引进超过14家的大所大院都基于泉州企业对公共创新的需求。实施泉州人才港湾政策也是基于企业对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的需要。今年又实施了1万名本科以上毕业生的优惠人才入驻政策。我们在行政服务中心可以由企业点题,开展“政策面对面”活动,企业提问题,由政府某个部门作答。今年已经就营商环境、减税降费、企业融资担保以及工程审批、通关服务等15问题专门开展了政策面对面的互动与解答。

3.办事效率省时、省力、省钱。“省时”方面,试行企业“一窗通办”,申请人只需要在企业开办综合服务窗口提交所需办件,审批部门“一窗收件、后台流转、并联审批、一口出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分成不同的6类工程分别赋予不同的审批时限。“省力”方面,既有网下的办事大厅,根据“互联网+”完善网上办事服务功能,并在逐步拓展。“省钱”方面,率先在全省创建首个企业开办“零费用”城市,对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一套印章,免费邮寄营业执照、印章和发票,免费提供复印服务等。

回过头来说,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我们关注到泉州营商环境改善过程中,对标先进城市还有一些距离,我们会在市委领导下,尽心尽责,担当作为,把营商环境过程中的企业开办、工程审批、中介服务以及其他的一系列服务尽可能做得更优、更好。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外来流动人口来到泉州创业生活,近10年常年保持近200万,泉州也被评为全国首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试点城市。泉州是靠什么吸引到这么多新泉州人?泉州的招才引智工作有什么特色做法?

泉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洪自强:应该说,这百万大军是泉州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泉州也一直努力,让他们和本地人一样,享受同等市民待遇,成为新泉州人。

一开始,从解决最关注的子女教育问题入手,让外来工长期留得住。这里有一组数据:从幼儿园到高中,泉州每100名在校生,就有34名外地生;每100名外地生,就有94个就读公办学校。以2018年为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有省外随迁子女24万多人,按1个学位1万元投入测算,含学校运转、师资、基建扩容等费用,财政投入达24亿元多。到后来,逐步实现市民化待遇,让产业工人本地化。从早期的暂住证可享10项待遇,到后来居住证待遇扩大到24项,保障房申购、职称评聘,还有当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等政治待遇,与本地市民都一样。

当前,泉州心无旁骛抓实业,致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我们从“安、居、乐、业”,四个方面入手,给予全方位保障。

“安”,就是更好解决子女就学、医疗等后顾之忧。未来几年,每年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万多个、中小学学位1万多个。今明两年将建成1万个床位。

“居”,就是住得舒心、租得起房、买得起房。保持房价长期稳定可控,对符合条件的新市民购房,还给予政策激励。

“乐”,就是有人文亲近感,从公共文化、人居环境入手,打造不同层次的休闲和交流场景。比如,这几年,我们加快建设15分钟休闲生活圈,包括口袋公园、街头绿地、健身步道。去年建成晋江北岸16公里滨水步道、市区4公里山间步道,每天都有3~5万名居民来休闲健身。

“业”,就是各行各业都有施展身手、就业创业的平台。全市建设一大批微产业园、“双创”空间、虚拟产业园,还配套共享办公、创业辅导等服务,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不缺岗位、不缺机会。2014年启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通过集群注册、简易登记等,新增市场主体46万,带动就业150万人。目前,泉州与国内150多个城市建立长期劳务协作,还是为数不多的省外人口净流入城市之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