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厦门同安薄饼制作技艺:卷出记忆中的“家乡味”

2019-09-06 22:25:1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在同安“薄饼嫂”传统美食园,正在制作薄饼皮的吴招治,熟练地甩着面团,往平底板上一抹,一张圆如满月、色白薄韧的薄饼皮就烙成了。“我的兴趣爱好就是做吃的。”寒来暑往二十几年,热爱美食的吴招治始终坚持每天早晨六点多亲自前往市场采购最新鲜的食材。“要想味道正宗,好吃,该放的材料一点也不能少,而且一定要新鲜”。

东南网9月6日讯(本网记者 夏菁 颜财斌 李奇 实习生 余丹)

舌尖上最深刻的记忆,无疑就是“妈妈的味道”。在厦门同安,一张薄饼、十几种食材,卷起的便是一种难以割舍的“家乡味”。

同安吃薄饼习俗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17年5月,吴招治薄饼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薄饼嫂”吴招治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几十年来,她守护传承着这份家乡的滋味,让海内外的游子回到故乡,能从卷卷薄饼香气中,唤醒记忆中一段段关于家的温暖时光。

  

“同安薄饼”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招治。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坚持老配方 融入十几种食材

薄饼是厦门同安传统小吃,相传为明朝重臣蔡复一夫人李氏(厦门同安马巷人)做薄饼助夫,随后成为蔡氏家族代代传家的一宝,薄饼的做法也在同安民间广为效仿,并延传至今。

吴招治是土生土长的同安人,从小被蔡家收养,8岁开始随祖父蔡体学习制作薄饼手艺。几十年来,因为薄饼味道好且待人亲切,她被很多人亲切地唤作“薄饼嫂”。

 

吴招治展示薄饼皮的制作。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在同安“薄饼嫂”传统美食园,记者遇到了正在制作薄饼皮的吴招治。她熟练地甩着面团,往平底板上一抹,转一圈后,一张圆如满月、色白薄韧的薄饼皮就烙成了。“我的兴趣爱好就是做吃的。”吴招治笑着告诉记者,她平时也没有其他娱乐方式,基本都在店里,不是在休息,就是在忙着做吃的。

记者注意到,同安薄饼的馅与其他地区的“润饼”有所不同,除了相似的菜料搭配外,还特色性地加入了“油饭”。吴招治透露,“油饭”是用糯米、虾仁、香菇炒香后加入骨头汤焖煮而成;菜料则由包菜丝、海蛎、胡萝卜、大蒜等十几种时令蔬菜炒成。吃的时候,先往盘里垫上一张皮,然后铺上一层炸海苔,再分别铺上油饭、菜料,加上一点花生酥、秘制酱,包卷起来,一口咬下去,满嘴留香。

寒来暑往二十几年,热爱美食的吴招治始终坚持每天早晨六点多亲自前往市场采购最新鲜的食材。用她的话说,“要想味道正宗,好吃,该放的材料一点也不能少,而且一定要新鲜”。

 

同安薄饼的原料搭配。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相传早期,同安家家户户只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冬至、过年等重要民俗日子才能吃到薄饼。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薄饼已成为日常所需。尽管时代在变,但是为了坚守传统的薄饼味道,吴招治一直采用老配方,守护着这份独特的“家乡味”。

“每道菜,每一种配料,我们都精心准备。不同于讲求效率、追求速度的现代化烹饪手法,我们一直坚持传统的烹饪方式,用柴烧米,用大缸揉面。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物力,但我对薄饼藏有深厚的感情。”吴招治表示,这份温情一定要通过用心的方式传递给他人,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家的味道”。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