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民生问题无小事 《直通屏山》来解答
2019-09-24 10:56:3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
分享到:
|
跨越70年福建人的吃穿住行之 “穿”越福建 匠人潘爱仪制作旗袍。 扫码观看视频 跨越70年福建人的吃穿住行之 “穿”越福建 东南网9月24日讯(本网实习记者 李诗棋)新中国成立之初,穿衣打扮与时代因素密不可分,“中山装”、“列宁装”、格子衬衫、工装裤,颜色几乎以蓝灰黑为主,被称为“老三样”。20世纪50年代中期,姑娘间开始流行从苏联传入的“布拉吉”连衣裙,服装的色彩日渐丰富。那个年代的照相馆仍使用上海照相机厂生产的老式照相机,摄影师傅需钻进不透光的布里,捏一下橡皮球,拍好一张照片。16岁的郑锦斌接过父亲衣钵时正逢上世纪70年代末照相馆人像摄影复兴,郑师傅回忆当年:“福建那时候穿衣打扮已经时髦多了,只不过还是没有彩色照片,需要师傅们手工上彩。过年的时候门口围着好多来照全家福的人,一家人挤在镜头前热热闹闹的。” 70年代后,人们开始频繁接触国外的服装,市面上出现丰富的纺织面料产品供人们选择,原“北大商场”即如今的西湖百货是福州城区最早的国营百货之一,那个时候柜台前总是挤满了前来购买布料的人们。随着改革开放,服饰文化率先与世界接轨,福建人对衣着的需求从美丽大方走向开放多元。从事42年旗袍工艺的潘爱仪老师傅说:“改革开放后,更多客人上门想订旗袍、唐装、汉服这样的传统中式服装,有省外的客人特意跑到福建来找我订旗袍。” 90年代至今,人们追求时尚,着装凸显个性风格多变,大家开始关注流行色与流行服饰发布会。随着文化产业不断向前,服装市场扩大,不同国家的文化流入,中国登上世界潮流舞台,国货经典老牌登上国际时装周,变身为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潮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中国制造,服装业进入新一轮战略重构和积累发展。90后黄泽升从初二开始跳舞,尝试设计自己跳舞时爱穿的衣服,与伙伴一起创办潮牌,致力于打造中国青年人喜爱的潮流服饰。他评价道:“福建服装设计行业在国内处于较为领先水平,我们福建人有敢拼敢闯的精神,愿意走出去竞争学习,我的创新和用心会被全世界的人看见。” |
相关阅读:
- [09-10] 【网事】鼓岭故事:跨越山海续写团圆 中美民间交流典范
- [09-17] 【网事】食安“守夜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 [09-17] 【网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
- [09-03] 【网事】地铁轨道检修工:地铁“深夜暴走族”
- [09-10] 【网事】深夜食堂 守护厦门“烟火气”
- [08-20] 【网事】《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建印记》专题上线
- [09-03] 【网事】“数字福建”的探索和实践 打造“数字中国”建设样板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