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2019-10-30 18:06:4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仁青卓玛 仁青卓玛 |
明星的吊水针有人“叫卖”,三甲医院变身追星现场……近日,歌手林俊杰在演唱会后,因感冒到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随后,便有疑似林俊杰的注射液包装袋、输液针头的图片,被人上传至网络并声称可以售卖。之后,又一段18秒的视频,更令人大跌眼镜:多名医护人员一边说笑,一边轮番爬到病床上“感受”林俊杰睡过的床单。 事后,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公告,承认事件起因系工作人员追星,所拍视频照片发到朋友圈后,被他人转载利用并号称售卖林俊杰所用医疗用品,“经核查无医疗废弃物流失”。目前,镇江市卫健委等部门宣布介入调查,11名涉事工作人员已被停职。尽管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但医护人员的行为已足以刺激网友的眼球和神经! 而这样不适当的追星行为被爆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还记得之前酒店拍卖莫文蔚“余温房”、女安检员“把男星从上到下摸个遍”、粉丝追星导致360名乘客被迫重新安检、粉丝追星致航班延误等众多事件吗?而在这一系列事件之后,我们不得不思考,追星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追星行为普遍化 “追星族”一直以来是一个被标签化的群体,一些负面典型事件的出现,更让人们对于追星行为敬而远之,甚至对追星者“另眼相看”。近年来,随着各类选秀节目的出现和造星产业的崛起,“追星族”以新的姿态再一次引起关注。这一群体从青少年逐渐扩展到了各个年龄阶段以及更为广泛的行业和领域,人们对于“追星”的态度也逐渐发生改变。 当今社会,人们或多或少都有几个自己比较喜爱的明星。从爱豆打榜到饭圈文化,从品牌挑选到综艺追剧,明星现象无孔不入。偶像明星是流行文化、娱乐工业、消费社会共同制造的“奇观”,动辄万人参与的演唱会、上百万点击的热搜话题,调动的正是粉丝的情感认同。 此外,根据对明星喜爱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死忠粉”“脑残粉”“理智粉”“颜粉”“三月粉”“路人粉”,从“死忠粉”到“路人粉”,其喜爱程度是递减的;另外,还有一些会对偶像产生不利影响的粉丝,包括“黑粉”或是“私生饭”,即喜欢以某一明星的名义作出对其他明星不利的事情的粉丝以及喜欢跟踪、偷窥、偷拍明星的日常和未公开的行程的粉丝,他们通常作风较为极端。 追星并不是错,问题是一些粉丝突破底线式的无下限追星。在当下追星行为越来越普遍的今天,明确追星底线,不触及社会“红线”,营造良好的饭圈文化至关重要。 那么,追星的底线到底在哪里呢? 个人:追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对于个人来说,当意识到追星行为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了,就应当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而社会对于追星行为,也应当以引导为主。 社会在发展,追星也在变化。“妈妈粉”“女友粉”“黑粉”“路人粉”等不同的粉丝类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每一类粉丝追求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行为上也就千差万别。但是不论怎样,在追星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一个度,让追星能够和学习、工作、生活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影响,这样才是追星的真谛所在。 追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媒介的丰富为“造星”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条件,同样为追星也提供了方便。通过媒体或者其他粉丝获得偶像的信息,然后乘飞机、高铁去偶像在的地方,只是为了见一面,甚至不惜请假、旷工。这就属于盲目追星,因为追星而把自己的生活搞乱。还有的粉丝为偶像盲目消费,结果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很拮据,这也是得不偿失。 追星可以释放压力,但不要让追星成为压力。说到底,追星是一种社交活动,通过追星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一些事情,这样追星的意义就超越了追星本身,可以舒缓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压力。但不要把追星变为自己的压力,因为追星而把自己变得焦虑,为了追星而打破自己形成的一些习惯,让自己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 追星更应该注重精神效果,学习偶像好的品质,让自己变得更好。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更何况聚焦在镁光灯下的明星们。有的明星具有社会责任感,经常做公益。有的明星专注事业,磨炼技能。既然能够作为偶像,也一定有独特的地方。学习这些品质、能力,把追星内化到自身的成长中,像自己所崇拜喜爱明星一样,在自己岗位和领域里做出成绩。 社会:别穿着职业制服去追星!别为了追星触及法律! 谁都有追星的权力,但是追星也要有限度、有底线,更要分清场合,掌握好分寸。当个人的追星行为损害到公共大众的利益,违反了法律规定,追星行为就不再是个人的事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别穿着职业制服去追星!正如此次事件中有粉丝在评论区表示,“这归根结底是职业操守问题,与追星无关”“我们粉丝不背这个锅”。 到底是疯狂追星惹的祸,还是职业素养的缺失?这件事碰巧以戏剧化的方式,把这一话题拉入人们视野:当职业身份遭遇追星冲动,当理智遭遇狂热,该如何处理? 对于现代人来说,职业是养家糊口的饭碗,也是安身立命之所在。对于医生、律师等专业门槛较高的工作来说,尤其如此。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理性化与理智化是现代社会总的特征和趋势”。其中,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职业的专业化。专业化既表现在专业技能上,也表现在职业素养和职业规范上。作为医生,对生命、对病患、对职业心存敬畏,既是对别人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我们尊重医护人员的追星选择,但在救死扶伤的医疗场所,轻而易举地卸下坚硬的“职业盔甲”,肆意表达着对偶像的迷狂,就有点跨越红线了。毕竟,在法律和道德的限度内,追星的对象和方式可以自由选择,但追星的场合和时间却不能随心所欲。 某种程度上说,现代人的安全感是由各行各业的专业素养构筑起来的。每个人的本职工作都做好,整个社会才能好。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假如有一天在工作时间意外遇到喜欢的明星,能保持专注还是撇下工作?在流行文化无孔不入的媒介环境下,当职业身份遭遇追星冲动,别低估追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更不能轻视职业身份的意义。不管身处的岗位多么平凡,心存敬畏,保持定力,你就是自己心目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另外,别觉得粉丝机场追星是个小事,追查人家行踪,围追堵截,轻则违法,积少成多就犯罪了。明星虽然是公众人物,但个人出行信息,因与个人安全相关,只要不是其本人公开透露、自愿分享,应属于个人敏感信息的隐私权范畴,是民法总则第110条明确规定的个人权益。 对此,粉丝以不法手段窥得,他人以明码标价形式公开对外售卖,均是侵害演员本人隐私权,侵犯个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应承担民事侵权法律责任;根据刑法第九修正案规定,情况严重的,还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只要“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五十条以上的”“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均为“情况严重”。 不仅如此,粉丝自发机场接机,一旦影响他人正常登机、影响机场正常秩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规定,会受到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较重,应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等处罚。 对公众人物的喜爱,需要以理性、安全、恰当和合乎公序良俗的方式来表达,以不能影响他人为限。这种喜爱也不宜常停留在眼见为实的阶段,通过追寻偶像足迹,将其展现出的敬业、专业、美好的一面转化成为自身的优秀品质,才不枉追星的一片苦心啊。比追寻别人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成长。(李雅兰) (综合人民网、半月谈、澎湃新闻、新华每日电讯、新京报、海外网、检察日报正义网、人民日报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