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县长当主播,乡村振兴的全新方式

2020-01-22 07:59:56 作者:张辉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2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15日,武平县副县长王秀金亮相百度直播间,试水助农直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44岁的王秀金网络用语不离口,撸起袖子示范武平白斩象洞鸡烹饪要领,见缝插针推介武平好生态、好物产、好风情。这场直播引流30万人次,卖出武平紫灵芝、武平象洞鸡、岩前花生等本地特色农产品价值约12万元。

“直播+消费扶贫”是新的风口,县长们则是风口下的新玩家。

不久前,山东商河县80后博士副县长王帅,在抖音视频里一口气吃下4只扒鸡。系列短视频迅速“出圈”,并转化为一周3万只扒鸡的销量。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去年东山开渔文化节期间,原副县长朱真连开两场直播,为东山海产实力打call;古田县副县长凌宏在淘宝直播间,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县长同台竞技,现场炖煮银耳汤。“县长们太拼了!”吃瓜群众默默打开了购买链接。

县长当主播,绝非不务正业,而是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全新打开方式。

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不仅改变着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娱乐形态,更演绎出一个充满个人IP色彩的全新传播场域。一方面,信息爆炸的当下,需要醒目引流标识的移动互联网铸就了令人惊叹的个人IP产业链,连韩红、高晓松这样的明星,都主动走进网红主播的直播间,为演唱会门票和土特产吆喝。另一方面,农业面临全面转型升级,供需两方都有迫切的变革需求。新技术与新平台正不断再造着传统农业的产销方式,短视频与直播更是成为这一转型舞台的新晋小生。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它们在生产与消费两端构建起直接连接,打破产销壁垒,消除“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有钱买不到好农产品”的矛盾。

此番背景之下,县长主播看似惊世骇俗,细思来,却是水到渠成之举。首先,县长打破“人设”,走出会议室,走进直播间,本身就是自带流量的营销事件,传播效果不言而喻;其次,县长为农产品站台,在消费者看来这是为产品品质提供官方背书,他们“买买买”有了更多理由。

正因如此,县长们正成为各大平台争抢的主播资源。淘宝在去年启动“乡村振兴县长研修班”,每期均开设县长直播卖货体验课;新推出的栏目《县长来了》,则与PGC(专业内容生产)机构及各区县合作,累计邀请了1000多位县长直播推介地方产品与特色人文风情。

但直播带货毕竟不是县长的本职工作,个人IP的影响力也未必能够长久持续。其更大价值在于,形成示范引导效应,带动更多新农人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用更加开放创新的思维经营农业,共同完成一场现代农业产销革命。

经营短视频与直播已成为一门高度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分工。除了发挥县长主播的示范带动效应之外,各方或许也应该为普通农业创业者做好孵化培育工作。该配备什么样的设备、如何设计产品文案、直播时说什么、如何与用户互动、如何引流、如何提高转化率与成交量……当这些工作真正得到细化落实,县长主播对乡村振兴所做的带动才算是实至名归。

2020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直播基地”。实际上,我省各地早已有所实践。武平县打造线上直播助农星创空间,依托专业团队策划运营,挖掘本地网红,宣传武平味道;石狮市则依托本土制造业基础,开办淘宝直播服饰基地;莆田市在上塘银饰小镇设立珠宝行业淘宝直播基地及培训基地,于去年完成授牌;晋江市引入MCN机构(可理解为“网红经纪公司”),提供专业孵化与培训服务,构建直播电商基地。

当然,短视频与直播,只是打开了农产品进城的一个新入口。在注重流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产业链。产能、品控、包装、保鲜、物流、售后、深加工技术……产业兴旺,需要产业链上的每个节点都日臻完善,方能做强做大。否则,新媒介、新营销带来的爆红可能只是泡沫,章丘铁锅式的翻车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2018年3月30日,淘宝直播在杭州正式启动村播计划,计划在全国100个县培育1000名月入过万的农民主播,用电商直播的形式助力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这一计划解决偏远地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帮助贫困县在当地培养自己的网红主播,实现农产品电商直播自运营,通过帮扶当地县域建立电商直播运营团队,实现可持续的电商脱贫。时移世易,技术手段可以层出不穷,创意策划可以万紫千红,多年后人们恐怕不会记得这些县长主播,但一定会记住乡村振兴传播场域中起落的激荡情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