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乌饭:畲文化浸润一碗清香

2020-03-26 09:26:4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从山野村落的寻常小吃到大雅之堂的特色佳肴,从家庭小作坊发展到企业化经营,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这种富有畲族特色的小吃正在重焕生机,续写新的传奇。

畲族乌饭制作流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竹筒乌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东南网3月26日讯(本网记者 叶伏国 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三月三,染乌饭。一粒米、一片叶,一段非同寻常的交融,九浸九蒸九曝的讲究,让畲族乌饭的清香,历经千年依然浓郁袭人。

从山野村落的寻常小吃到大雅之堂的特色佳肴,从家庭小作坊发展到企业化经营,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这种富有畲族特色的小吃正在重焕生机,续写新的传奇。

乌饭,他做了一辈子

将乌稔树的叶子捣烂,挤汁或熬汤,再将香糯米浸泡在汤汁里,数小时后捞起放入木甄蒸熟,一份“基本款”的乌饭就制成了。

“乌饭对畲族人意义非凡。”2017年成为闽东畲族乌饭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吴立强介绍说,相传乌饭的起源可追溯到唐代,畲族先祖反抗朝廷压迫,在断粮绝草之际,偶得乌稔树的果实果腹,进而制出乌饭。从此,每年“三月三”,畲族男女都要成群结队外出春游,采来乌稔叶,制作乌米饭,缅怀先祖,预祝丰收。相沿成俗千余年的乌饭遂成为畲族“三宝”之一。

2011年12月,闽东畲族乌饭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也是我省唯一入选中国民族餐饮委员会推荐的民族特色餐饮美食。2019年10月,宁德市蕉城区立强畲族乌饭经营部被授予“全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示范单位”称号。

吴立强不是畲族人,可他却对乌饭痴迷了一辈子。1962年,20岁的吴立强师范毕业后来到柘荣县富溪镇竹岭村小学当老师,在当年文盲居多的畲汉混居村落,吴立强格外受到尊重和照顾。有一年“三月三”,畲族老乡给他送来乌饭,他立刻喜欢上了这道陌生的美食。

为何自己之前从未听说过乌饭?带着这个念头,吴立强走访了闽东浙南的很多村落。令他意外的是,乌饭在很多村子几近失传。这坚定了他保护和挖掘这一民族特色食品的决心。

由此,利用课余时间,吴立强四处寻找资料了解乌饭的来历,并向乡亲们讨教制作工艺。经多年实践,他的乌饭制作工艺日益精进。1995年,吴立强带着自制的50斤乌饭到蕉城各家宾馆酒楼免费让客人品尝,食客们的交口称赞让他吃下了“定心丸”。

很快,他提前办了退休,举家迁到蕉城,专门开了间乌饭加工坊。1996年,他把乌饭推销到了福州。行情最好的时候,全省有1100多家酒楼餐馆与他签订乌饭供餐合同,平均每天销售量达到上千斤。

择一事,钟一生。一碗畲族乌饭,吴立强一做就是50多年。如今,年近八旬的他,依然在不遗余力地宣传推介畲族乌饭。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