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新:40余年打磨本土方言“神器”
2020-04-13 09:16:4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4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李加进 文/图) 居家防控疫情的日子里,人们有更多时间与家人接触,运用方言交流时遇到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 “宁德方言底蕴深,如‘土拎嫩’(土丁冻)这样的词会讲,就是不会写成普通话。”这个帖子提出的问题让许多网友抓耳挠腮,或不知道怎么说,或是这些发音难以音译成普通话。直到一名网友拿出了“神器”——《普通话宁德话两用字典》,完美解决了这个方言趣味问题。 潜心编写方言字典 “正月游游,二月客聊,三月祭墓囝,四月连锄带播。”行走在宁德市蕉城区的老街巷,不经意间就能听到这样蕴含乡情的俚语。在语言学上,宁德方言属汉语族闽语支闽东话福宁片(北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古代地理环境隔绝,其保留了大量上古、中古汉语词汇及声调,同时兼具沿海山区语言特点,词汇丰富、语言生动、语音柔美,被专家誉为“古代汉语活化石”。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变迁,会说宁德方言的人越来越少,许多年轻人甚至只能听懂不到一半的方言词汇,宁德方言作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濒临失传。 面对宁德方言传承的艰难现状,蕉城八都小学退休教师、福建省辞书学会理事陈玉新知难而进。自1971年进入教师系统开始,陈玉新就十分重视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及汉语词意的多样性。他觉得小学生字典太过单一,就将词语包含的近反义词、歇后语、谚语,以及数字快查字法等汇编成了《快乐卡通字典》《小学生全功能字典》《速查字典》等十本工具书。正是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有了编著方言字典的信心。 在历时40余年,咨询了上千名老宁德人,潜心编写8年后,终于在2019年7月编著完成全国第一本宁德方言字典——《普通话宁德话两用字典》,宁德方言首次以文字的形式被系统地记录、编汇为字典。该字典创造性地将宁德方言分为6个声调,并将普通话与宁德话声韵母做了严格的比对,又将多音字进行了详细分类,使得其发音更加流畅,并易于使用。该字典共收字8000多个,总字数90.2万字,对宁德方言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呕心沥血只为传承 方言字典创作是一个浩大而艰巨的工程,用现代拼音法或普通话读音的汉字来注释宁德发音,有许多字音是没有办法表达出来的。 没有任何本土资料可供参考,陈玉新只能自行设计,夜以继日地忙活起来。在他的家中,几十本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方言的发音、词意和用法,这是陈玉新最珍贵的文稿。 在搜集和整理过程中,陈玉新对宁德方言越发着迷,他身上随时带着纸笔,不管什么场合,只要有人说宁德话,他就驻足聆听,把有关的内容随时记下,回到家里查阅各种辞书。他还会把不知道如何发音的方言字记下,到宁德老街巷、老人会和农贸市场,去咨询老一辈的宁德人。陈玉新感触地说:“本地学界的老前辈、街头巷尾的老人,都是我的老师。” 编著过程中,陈玉新发现宁德话没有翘舌音,但读音却非常复杂。以韵母为例,普通话有39个,宁德话却有68个,另普通话有4个声调,宁德话却有6个声调。因此,以现有的汉语拼音来标注宁德话显然不够。于是他根据前鼻音、后鼻音、双唇音将韵母做差别化处理,并利用“参照记忆法”,用“天、报、时、地、吉、日”六个简单常用字的宁德话读音作为六声的参照系,让任何一个宁德话都有了比对和发音。如普通话的“落”(luo四声),对照宁德话为“lo6”,其中“6”的发音参照“日”的宁德话发音,让人能马上读对字的发音。 谈起编撰此书的故事,陈玉新滔滔不绝。他所担忧的是,方言的传承显现出后继乏人的趋势。他希望自己编著的这本字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人关注、重视和保护宁德方言。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