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福建: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

2020-05-28 08:34: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
30多年前,章联生所在的西安村是一个村集体负债累累的城中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

华安县仙都镇送坑村的高山族村民身着艳丽民族服装在新楼房大门上贴福字。近年来,该村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从山上搬到了交通便捷的地方,住进了宽敞舒适的新楼房。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黄建和 唐小玲 摄

代表委员访谈

章联生:走出老区特色振兴路 

东南网5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要求,我们要走出老区特色振兴路,不断巩固脱贫成果。《习近平的扶贫故事》里也讲到,脱贫攻坚要因地制宜。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老区要唱好山歌,做到‘山区致富靠山头’。”全国人大代表、龙岩市新罗区西城街道西安村党委书记章联生说。

30多年前,章联生所在的西安村是一个村集体负债累累的城中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经过深入调研,村里的“领头雁”章联生提出发展以商贸业为重点的“街头经济”,带领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盘活村里沿街的荒置土地,筹资兴建店面114间,创办经营实体,建成西安商业城、水果批发、副食品批发三大市场。如今西安村早已旧貌换新颜,被誉为“闽西第一村”。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2125万元。

脱贫奔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人。章联生认为,老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必须让老区群众共享发展的红利。在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后,西安村通过发展“共享经济”反哺居民,设立尊敬老人福利金、遵纪守法金、教育事业保证金等58种奖励或补助基金,去年居民福利金发放总额达865万多元。“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成果不应当只有分红,更应该是全方位的共富共享。不仅要用富裕生活提升村民的幸福感,也要彰显社区共同体建设的吸引力。”章联生说。

在沿海省份,老区区位并不占优。十多年来,章联生经常受邀到老区苏区参加宣讲、交流,他发现,有许多贫困乡镇、贫困村因山而困,产业基础薄弱。如何力拔穷根?

“习近平总书记说,加快老区苏区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这真是说到根子上了,老区苏区一定要立足资源禀赋,以红与绿为底色,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做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文章。”章联生介绍说,闽西老区坚定践行“两山”理论,通过推广“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武平林权制度改革”经验,引导贫困户发展营林生产、林下经济,实施绿色产业、生态移民等措施,实现生态扶贫与脱贫攻坚相协调。

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章联生倍感振奋的是,自己历年所提交的关于振兴老区的建议都得到重视和落实。今年1月,省人大常委会在组织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修订完善并审议通过《福建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把老区苏区建设得越来越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章联生信心十足。

蔡金钗:彰显民企担当促发展 

东南网5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清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如何做好疫情防控这一道“加试题”?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总裁蔡金钗认为,作为稳就业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在脱贫攻坚战中大有可为。他介绍,盼盼食品集团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和老区苏区建设,依托设立在老区苏区的分公司(下称长汀盼盼),持续开展精准扶贫行动和新农村建设,并在疫情发生后重点做好稳就业工作,为老区苏区奔小康贡献民企力量。

通过村企联建带动农业增效。2006年,长汀盼盼与大同镇李岭村、涂坊镇元坑村开展村企联建结对,成立盼盼职业培训学校,免费上门为村民培训种植技术,并通过订单、合同等形式进行收购,带动种植业、禽畜业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作贡献。

多措并举开展就业扶贫行动。长汀盼盼优先招收有意向到公司上班的农民,打造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让农民“愿意来、留得下、致富快”,现有的1300余名员工基本上都是长汀本地人。对贫困农户,公司还放宽年龄标准,灵活设置岗位,并优先录取、择优培养。目前,公司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50名,其中10余名走上管理岗位,在公司的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全部实现脱贫。

长汀盼盼还捐资350余万元,帮助长汀改善村容村貌,助力新农村建设。公司自成立以来,每年捐助希望工程,设立奖教金、教育基金,开展金秋助学等活动,为闽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现已帮助300多名贫困生圆大学梦。

此外,长汀盼盼积极响应福建省“千企帮千村”的号召,与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大和村、上杭县官庄畲族乡福泉村、长汀县新桥镇余陂村进行精准扶贫结对,捐资120余万元帮助贫困村开展生态产业等项目,解决扶贫村资金短缺和贫困户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就业困难的问题,实现脱贫致富。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对此,长汀盼盼主动把复工复产跟扶贫工作联系起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新招员工500余人,解决当地部分群众就业问题,并主动购买贫困村、联建村的农副产品,帮忙解决疫情期间的农产品销售问题。

截至目前,在长汀盼盼的带动下,有近3万名农民受益,年人均增收1920元,累计增收576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作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长汀盼盼将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助力老区苏区人民奔小康。”蔡金钗说。

建宁县溪口镇枫源村,农户在农闲时编织竹篮以增加收入。 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通讯员 陈晓星 摄

评论 

兑现承诺 

□王志贤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今年全国两会,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我省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年多来,我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达到退出标准。老区苏区加快发展,生产总值增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我们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党对人民的承诺。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攻坚克难完成任务,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健康“户户清”、住房安全“回头看”、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作,切实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打通操作链条,突出解决务工就业难、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大力推进就业和产业扶贫,做好搬迁扶贫后续扶持,切实巩固脱贫成果。保持帮扶政策稳定,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确保扶上马、送一程。老区苏区是脱贫攻坚战的重点、难点,老区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我们要饮水思源,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促进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加快其脱贫奔小康步伐。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再接再厉,奋力拼搏,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在大田县武陵乡大石村草莓种植大棚内,脱贫户林凤阁坐着轮椅接待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郑宗栖 摄

两会连线

三明:落实“四篇文章” 助力脱贫攻坚 

东南网5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全幸雅 通讯员 魏兴谷)25日,霁雨初晴。在脱贫户范生华的果园里,500株柑橘迎风而立,郁郁葱葱的叶片间挂满了绿油油的幼果。他穿梭其中,仔细为每一棵果树剪去多余的夏梢。

范生华是三明市永安小陶镇双竹村村民。2014年以来,镇里帮助他种植柑橘,镇农业技术人员定期技术指导,2016年,他凭果园增收12000余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小陶镇生态条件优越,早年,村民种植水稻为生,一年忙到头收入还很低。近年来,镇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柑橘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绿色发展,生态扶贫,只是三明市脱贫攻坚的一个侧面。三明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做深做实绿色三明、红色三明、工业三明、文明三明“四篇文章”,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三明市,发挥生态优势助力脱贫的例子不胜枚举。近年来,全市围绕培育壮大绿色现代农业,重点发展种业、蔬菜、茶叶、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项目。

三明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为把红色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动力源,三明市开展“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宣讲比赛,激励干部强化红色担当,全力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

有了资金,如何让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串联整合全市红色景点,打造具有老区苏区特色的美丽乡村,引导贫困户在景区务工。”三明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三明市还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在做强主导产业中促脱贫。“我们培育壮大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并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鼓励各类企业设立扶贫加工点、扶贫车间、扶贫基地。”三明市农业农村局扶贫办工作人员说。

三明市始终把利民、为民、惠民作为文明建设的方向。在脱贫攻坚战中,文明的力量不断转化为帮扶的行动,凝心聚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去年7月,三明市将城乡低保标准由最低工资标准的40%上调至42%,用实实在在的补助强化民生兜底。此外,三明市还实施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才支持计划,选派52名科技人员到5个重点县开展科技结对帮扶,覆盖47个贫困村,同时,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制度,组织1.37万名各级党政干部与1.87万户贫困户结对帮扶。

“四篇文章”立足实际,脱贫攻坚成效斐然:截至今年4月,三明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569人全部脱贫;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实现退出“摘帽”。

雨后的泰宁县上青乡坝丘村显得格外清新亮丽。近年来,泰宁县发挥老区苏区、生态区特色优势,以旅游为主产业,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宁德:做优做强产业 力促老区振兴 

东南网5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 通讯员 吴庆堂)25日,福安市赛岐镇狮子头村,由村民刘仁波创办的仁升食品公司里,100余名工人分散在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

狮子头村是闽东革命老区基点村。村党支部书记陈谊告诉记者,他们积极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因地制宜做足产业文章,经过多年发展,工农业并举,由村民创办的食品加工企业成为狮子头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如今,狮子头村村民共创办1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并带动纸箱、塑料盒等配套产业的发展。201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7.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2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2.3万元。

狮子头村是宁德老区村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奔小康的一个缩影。

宁德是我省重要的革命老区。宁德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市里通过实施“老区工作优先行动”,加大老区扶贫攻坚力度,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工作要求,积极培育扶贫产业。

老区要发展,资金从何而来?宁德市每年配套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亿元以上,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存量保持在3亿元以上,积极引导老区贫困乡村、贫困群众发展能够持续受益的产业。

有了帮扶资金,还需要领路人。宁德发动近400家农民合作社、172家龙头企业、434个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参与带动老区村和老区贫困群众脱贫,形成了政策推动、龙头带动、能人引路、定制产品、帮带分红、旅游增收、电商扶贫、地标扶贫等8种产业扶贫模式。

截至去年底,宁德市5.9万名老区贫困群众已全部实现脱贫,401个老区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摘帽”。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宁德坚持实行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把产业做优做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宁德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