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绽放孩子最美的光芒
2020-09-04 07:52: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有乡村教育就有乡村未来 屏南县以文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以龙潭村为例,给人留下印象并引发思考的,不是龙潭村美术馆悬挂的农民自己创作的画,不是首届重声音乐节“我用心在sing,敢唱就是歌”,不是香港导演招振强电影工作室指导的舞台剧《假面》,而是将龙潭小学教学点恢复成完全小学。 龙潭小学2017年5月开始复办,当时只有一名老师2个班级6名学生,如今有10名老师6个班级41名学生。大多数学生来自北京、浙江、武汉等地。这固然是解决“文创移民”的后顾之忧,但乡村教育振兴的背后,折射出新时代之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出台。正是有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才有了来自全国各地的9名支教老师;正是有了优质教师的加盟,才吸引了城市孩子的转学;正是有了复办的乡村学校,才重新点亮了乡土文明的希望之火。 中国乡村社会命运多舛。梁漱溟先生曾感叹:“一部中国近百年史,从头到尾就是一部乡村破坏史。”破坏的结果不仅使得乡村凋敝,还使得乡村教育的日渐凋零。前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首当其冲,不少乡村或城镇化,或消失,或荒废。据统计,我国十年间消失了92万个村落。让人痛心疾首的还有,十年间我国乡村小学数量也锐减了一半。 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数千年的农耕文明,靠什么维系农村道德秩序,保存文明火种,化怨解困、和睦乡里?古代圣贤指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乡邑,乃乡村教育之根本。 乡村教育关乎乡村的明天,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振兴。龙潭村虽只是一个个案,但却有普遍昭示意义:有乡村教育就有乡村未来,有乡村未来就能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那重新点亮的希望之火,尽管微弱,却是烛照中国乡村的一线光亮,接续了几千年明明灭灭的闪烁,着实让人感到温暖而踏实。 屏南县文创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贵在于,从艺术教育起步,到龙潭村完小的复办。都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而龙潭村两年多能够产生文创人才的“聚集效应”,靠的正是这里的教育生态和文化滋养,也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滋养另一棵树,一个人照亮另一个人。(戎章榕)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