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最美义剪师”上央视了
2020-11-06 08:54:56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傅清江坚持为人义剪60年。海西晨报记者 唐光峰 摄(资料图) “老丁的头发又长了,这几天得找时间帮他理一下;后天要去百合托老院,大后天去鼓浪屿医院……”戴上老花镜,傅清江老人翻看笔记本,向记者细说他这几天的行程。 “您知道自己上央视了吗?节目视频有没有看?” “知道知道,看了看了。我大媳妇隔天拿给我看的。”老人头都没抬,目光依然停留在笔记本上,似乎被央视报道这件事并不值得一提。 这就是傅清江,用一把剪子义剪60年的鼓浪屿老人。 想必不少读者还有印象,去年12月3日,晨报报道了傅清江老人义剪一甲子的感人事迹。大半年过去了,傅清江依然坚持为岛上的老人义务理发。不久前,他的事迹登上了央视新闻频道的《24小时》栏目。节目组用长达8分钟的报道,向观众讲述了这个发生在鼓浪屿这座美丽小岛上的暖心故事。 央视镜头:剪发剪出情谊 迎着朝阳,傅清江提着理发工具包出发了。在《24小时》栏目的记录下,傅清江开始了他如常的一天。镜头跟随傅清江的脚步穿过一条条小巷,来到九旬高龄的丁乃淮家中。这是傅清江为丁乃淮老人义务理发的第10个年头。 理发、刮胡须……卧床多时的老人已没办法多言语,但一见到傅清江,他就眼睛一亮;看着傅清江为其理完的新发型,他依然能含糊地说出“喜欢”。 十年里,两位相差十几岁的老人因一把剪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丁乃淮的子女从国外回来也会请傅清江帮忙理发。他们都非常感激傅清江,因为他不仅帮老人理发,还给了老人许多陪伴。“我爸爸非常需要这样的老朋友。”丁乃淮的女儿丁垂仙说。 义务理发:雷打不动60年 傅清江自小家庭贫困,12岁那年因无钱理发才拜师学艺。这些年来,他给同学、同事、农民、军人等都理过发,但从没有靠这门手艺赚过一分钱。 上世纪60年代,他就在鼓浪屿轮渡码头支起小摊,免费帮过往乘客理发,这一剪就是60年。傅清江从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变成暮年老人,也成为小岛上家喻户晓的理发师,人们送他“最美义剪师”的称号。 每月最后一周星期四,是傅清江最忙的一天。8年前,应鼓浪屿街道的邀请,他在鼓浪屿街道党群活动中心为居民义务理发。8年来,每到这个日子,他都雷打不动地出现在活动中心。 “给老人理发可不是小事。”傅清江说,因为岛上理发店不多,很多时候要理发只能出岛。有了傅清江,行动不便的老人就再也不用为此犯难。 85岁的王奶奶一年前从安徽老家搬到鼓浪屿。一年来,因为不方便,她一直没理发。遇上了傅老“开张”,她才理上了发。这一天,短短3个小时,傅清江就为15个老人理了头发。 每月23日,是傅清江日程表上的另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他会到百合托老院为老人理发。这样的习惯,他已坚持了三年。如今,他还有了一个徒弟。 肖斌是一名邮递员,半年前开始跟傅清江学习理发,一起为托老院的老人服务。尽管手艺和傅清江还没法比,但老人们都愿意让这个年轻人“练手”。每次师徒俩一来,老人们都很开心。 真心发愿:做到手动不了 傅清江的笔记本上还有一份特殊的名单。小时候头部受伤、理发要特别小心的陈春生、上文提到的丁乃淮老人、90多岁高龄的林教授,都在这份名单上。“这几个人出门都不方便,我时不时要到他们家去给他们理发。”尽管年纪大了,但傅清江的记忆力依然很好。“谁的头发长了,应该剪了,我心里都有数。” “一直做到我手动不了,那是最开心的。”傅清江说,剪断的是头发,剪不断的是情义,他希望把义剪一直做下去。 (海西晨报记者 林爱玲)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