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社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示范
2025-07-10 07:40:2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昨日在福州举行。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于我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胸怀山海,满目星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极具前瞻性、战略性地提出了“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沿海和山区都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等重要发展理念,组织实施扶贫搬迁“造福工程”,建立全省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制度等,推动形成全省“山海协作、联动发展”新局面,创造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至今仍闪耀着真理光芒、展现出实践伟力。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时,殷切希望福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这既是对福建工作的充分肯定,又赋予福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切实强化担使命、作示范的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奋力写好乡村全面振兴大文章,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往无前。 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多年来,我省不断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每年实施一批山海协作重点项目,有力推动沿海地区产业向山区梯度转移,走出了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福建必须破解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有效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新挑战、新要求,我们要把全省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把握好山与海、城与乡、发展与保护、发展与民生的关系,坚持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在全域整体、全面协调、全民共享方面切实展现示范之为、示范之效。 拓展山海协作。地区发展差距客观存在,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才能推动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要强化福州、厦漳泉都市圈牵引作用,提升沿海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激发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内生动力,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推动三明与上海、龙岩与广州对口合作走深走实。坚持陆海统筹,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拓展深化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突出县域重点。县域是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要以系统观念规划布局,坚持一体设计、分类布局、协同发展,稳慎有序开展乡级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推进村级建制优化,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以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形成以县城为枢纽、乡镇为节点、农村为基地的县域经济布局。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分类推进县城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着力稳就业促增收,打造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接续推进生态省建设,全域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化利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深化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越是挺进深水区,涉及问题越多、领域越广,越需要用改革开放的精神、思维、方法来破题开路。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破除制度壁垒、强化数字赋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促进城乡“人、地、钱”等要素双向流动。健全完善城乡融合治理体系,深化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扩权强县等改革,鼓励基层探索创新。用好用足多区叠加优势,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区域开放合作。 山海同奋进,城乡共繁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