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聚焦2020年首届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海丝茶道万里飘香

2020-12-01 08:59: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
11月30日,由福建日报社主办、东南网承办的“海丝茶道 万里飘香”2020年首届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在福州开幕。

茶艺展演 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欢谈 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茶业需要扩大朋友圈

就在论坛开幕的前一天,作为福建白茶与岩茶两大品类的龙头企业,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举办战略合作发布会,共同发布合作成果——“心传”系列产品。新产品包括3款联名白茶与3款联名岩茶。未来,在品品香的茶叶体验店,茶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武夷岩韵;在武夷星专卖店,也可以泡上一壶来自太姥山的老白茶。

“双方将在优势互补中实现‘1+1>2’。”品品香董事长林振传说,未来他们将聚焦茶行业前瞻技术,在基地资源、文化科研、产品渠道、茶旅融合、品牌合作等方面开展研究,共同完成新阶段茶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新课题。

对茶企来说,跨界合作的朋友圈将进一步壮大,推动更多茶叶品类联动发展。而放眼全球茶叶市场,同样呼唤一场转型升级。

“世界茶叶产能过剩,全球贸易增长缓慢,茶叶出口价格低位徘徊,是全球茶产业现状。”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说,产茶国必须携手合作,为全球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面向未来,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产茶国,责无旁贷要为弘扬茶文化、提振茶产业作出新的贡献。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战略、联合国设立的国际茶日,都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认为,中国茶产业“变则通,通则达”。在出口方面,要让散装茶往品牌茶升级,由绿茶一枝独秀向六大茶类齐头并进发展。

为国际减贫事业作贡献

论坛上,福建茶农分享了自己对这片叶子的深情。

来自寿宁县下党乡的茶农王菊弟说,下党实现脱贫摘帽,涉及80%人口的茶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4年,下党成立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由村委会、村民和企业家合作经营,并推出了中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项目“下乡的味道”。

“我们筹资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在茶园和加工车间架设视频监控系统,让爱心人士认购茶园并随时了解茶叶生产加工情况。”王菊弟说,当年被定制的茶园就有300多亩,占全村茶园面积的一半以上,茶农收入从原来的每亩不到3000元,增长到每亩6000元以上。2019年,定制茶园覆盖面扩大到下党全乡。

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县同样实现了以茶兴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立了‘以茶脱贫、以茶富农’战略,把茶业列为全县脱贫致富‘一号工程’。”安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剑宾说,一片叶子成就了茶农的幸福生活。如今,安溪已从1985年“全省最大国定贫困县”跃升为“全国百强县”,全县茶园60万亩,产茶6.2万吨,涉茶总产值191亿元,有80多万人从事与茶有关的产业。

数据显示,福建全省茶叶主产县农民可支配收入中,茶叶收入占比超过40%。茶产业,已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产业支撑。

不仅仅是在中国,放眼世界,茶产业都是脱贫增收的重要民生产业。

“肯尼亚茶业规模占其GDP的10%左右,斯里兰卡茶叶出口占农产品出口规模的60%。”在主旨演讲中,江用文分享了全球茶业的减贫实践,“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饮茶。绝大多数茶叶生产国为发展中国家,茶叶生产是农民脱贫的希望。”

作为世界最大的产茶国,加强茶叶技术输出,推动全球减贫合作,中国责无旁贷。

“很多人不知道,尼泊尔也是个产茶国。”尼泊尔博卡拉市华侨华人协会常任理事张博介绍说,100多年前,尼泊尔人获得清朝皇帝赠送的茶种,于是种植、推广。如今,到尼泊尔旅游,可以在大街小巷看到茶叶贩售点。

然而,尼泊尔茶产业依然是粗放经营。张博说,他的老朋友——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老校长的夙愿是开设茶业专业,可是这一梦想始终未能成真。“尼泊尔最缺乏的,是先进的茶叶技术、设备、专业人士和市场推广经验。”张博说,希望借助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平台,中国茶企将先进的茶业发展理念与经验带到尼泊尔,通过茶产业合作为全球减贫贡献“一片叶子的力量”。

1   2   3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