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脱贫攻坚初告捷,乡村振兴新起航
2020-12-31 07:42: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我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举行,讲述追梦路上的宁德故事 稳“底子”强“里子”靓“面子” 东南网12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郑璜)30日,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举行,宁德市作专场发布推介。 脱贫攻坚初告捷,乡村振兴新起航。宁德正通过构建防返贫机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防止返贫稳“底子” 决战脱贫攻坚,宁德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全市所有现行标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面脱贫,所有贫困村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退出。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扶贫工作带来不少挑战。如何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避免因疫返贫?宁德的解法是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我们以乡村一线扶贫干部入户查访全覆盖为‘网眼’,以医疗、教育、住建等部门数据为‘网格’,全面实施精准识别的‘网底工程’,按户按人建立脱贫档案,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说,疫情发生后,宁德利用“网底工程”,迅速精准锁定受疫情等原因影响的651户存在返贫风险和363户生产生活出现困难的对象。 锁定人群后,就要逐户找准症结,分类施策。不能让一个脱贫群众因疫返贫。疫情防控期间,宁德率先出台了产业就业帮扶、基本生活补贴等七条措施。 贫困群众外出务工难怎么办?宁德采取支持返岗复工一批、本地企业推荐一批、就地创业扶持一批、公益岗位安排一批“四个一批”的办法,使2.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顺利务工。 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难怎么办?宁德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积极发展线上交易,启用“0593宁德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各县(市、区)党政主官亲自上阵带货直播,有效带动农产品销售。今年前三季度,宁德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0.8亿元,同比增长18.4%。仅寿宁县“下乡的味道”平台,就带动198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有赖于完善的监测与帮扶机制,疫情发生后,宁德没有出现一例因疫返贫。 振兴产业强“里子” 脱贫攻坚告捷,乡村振兴接棒。其中,产业振兴是“根子”“里子”。 发布会上,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分享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的脱贫路与致富经。 曾经的赤溪村,四周崇山峻岭,几乎与世隔绝,村民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靠着“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赤溪人摆脱贫困,过上了向往的生活。要脱贫,更要致富。赤溪的思路是,依托自然好生态,走旅游富村之路。 “我们以发展大旅游格局主动融入福鼎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成立赤溪旅游投资公司和万博华旅游公司,通过资源整合,先后开发了竹筏漂流、户外拓展、田园光观等旅游产品。”杜家住说,2019年全村共接待游客27万人次,村民通过开办特产店、农家乐、小超市、特色民宿等旅游配套服务业,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近180户,占全村的44%。 乡村旅游市场越来越红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脱颖而出?赤溪村又有了新的构想。 “我们要做好赤溪文旅的大文章。”杜家住说,未来将力推竹筏、福鼎白茶、溪光娱乐、中草药、溪光民宿等五大旅游产品,“以竹筏为例,目前有在漂,但还没有与竹筏的文化跟体验结合,挖潜空间广阔”。 福安市委书记叶其发则主张,产业振兴需要好机制配套。“不仅要苦干实干,还要巧干会干。”叶其发说,福安着力创新组织方式、工作方法,通过探索“支部+”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造血”式扶贫的新路子。 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是典型的少数民族乡镇,原本产业发展不平衡,全乡有6个产业薄弱村。为此,当地联合挂钩单位、产业合作协会、金融服务机构和薄弱村党组织,组建“产业党建联盟”,有力推动全乡产业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牌塑造、产业链延伸与市场营销。 “为了推进产业薄弱村发展,宁德在派出驻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还下派了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形成助推产业薄弱村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郭锡文说,宁德已实现2135个建制村每村至少都有一个致富产业,茶叶、食用菌、果蔬、中药材、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和乡村旅游业等“8+1”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已形成。 美化乡村靓“面子” 福安市穆云乡虎头村强化环境整治,发展节庆旅游新业态,获评乡村游3A景区; 福安市下白石镇北斗都、宁海村等渔村,借助人居环境整治和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契机,大力发展渔旅结合新业态,打造“海上田园·多彩渔村”; 福安市潭头镇南岩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古厝文化传承、文创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了“农、文、研、旅、学”乡村产业新格局; …… 在福安,广大乡村既有“里子”,又有“面子”,实现乡村产业“高素质”,人居环境“高颜值”齐头并进。“我们以‘房屋整治、绿化美化、卫生治理、安全保障’为重点,全面推进‘一革命四行动’,乡镇垃圾转运系统已实现全覆盖,建制村的改厕改水和自然村的改厕工作也已全部完成,农村绿化美化建设水平全面得到提升。”叶其发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能光靠资金投入,更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乡民自觉。叶其发分享了福安的经验—— 寻求“最大公约数”。“以农房整治为例,政府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而是高度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叶其发说,福安群众的观念已经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而且要“抢先做”,“真正形成了共识”。 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我们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培育乡村新业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谋划、互相促进,为广大村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注入更大动力,实现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有机统一。”叶其发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