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漳州:晚熟荔枝化解“甜蜜烦恼”

2021-07-12 08:10:08 作者:黄如飞 苏益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7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通讯员 周志荣)盛夏,一簇簇“焰火”在枝头尽情“燃烧”。

在漳州市荔枝主产区,一批晚熟荔枝挂满枝头,在油绿蓬勃的叶片中探出身子来,如同树上焰火,红得惹眼,红得张扬。

漳州市的荔枝产量占我省的80%以上。这几年,荔枝周期性丰产给果农带来不少“甜蜜烦恼”。面对挑战,漳州市推动荔枝产业的“高接换种”工作,鼓励农户引进、嫁接、种植晚熟优质荔枝新品种。

集中上市引发价格波动

荔枝是我国第一大热带水果,全国已形成海南特早熟、粤桂西南部早熟、粤桂中部中熟、粤东闽南晚熟及重庆、四川泸州特晚熟几大优势区。

其中,漳州种植荔枝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属晚熟区,尤以兰竹和乌叶两个品种最负盛名。“这几年,荔枝价格不太理想。价格最低时,一斤乌叶荔枝的收购价才0.5元。”荔枝种植户张高强感叹,摘荔枝变成一种“摘了不够本,不摘又可惜”的鸡肋。有些农户干脆把荔枝树砍了,或者改种别的果树。

荔枝“大小年”也是农户们普遍担忧的问题。在漳州市区一水果批发商行,负责人吴敏贵告诉记者,今年广西、广东的荔枝提前成熟,出现了省外荔枝集中大量上市的情况,属“大年”。市场流通量暴增,荔枝价格也开始坐“滑梯”。“5月底,广东来的桂味荔枝一斤还卖30多元,6月只卖25元,妃子笑一斤7元就有了。兰竹、乌叶的市场价在3元~5元之间。”吴敏贵说。

6月起,海南、广西、广东的荔枝接近尾声,漳州本地荔枝开始登场。在龙海区双第永盛家庭农场里,农场主林永兴告诉记者,自己种植的“妃子笑”果核小、酸甜可口,销路相对顺畅。

妃子笑在漳州属于早熟品种,在近几年的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上,漳州妃子笑荔枝接连获奖,是本地较为优质的荔枝品种之一。6月中旬,诏安县的妃子笑最先成熟上市,并拉开本地荔枝季序幕。

“今年的气候条件比较不利于荔枝的生长和结果。”漳州经济作物站站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蔡建兴介绍,当前漳州荔枝种植面积约18万亩,去年荔枝总产量约13万吨,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今年的产量会有所减少,预计在12万吨左右。

不过,对本地荔枝收成影响最大的是近期的天气。春季以来持续高温干旱,近日又接连下雨,荔枝果肉的膨胀速度快于果皮的生长速度,导致大量即将成熟的荔枝出现了裂果现象。

“外省荔枝产量高,再加上本地气候影响,给漳州荔枝带来不小挑战。因此,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必须主动出击,重视品种问题。”蔡建兴说,近几年,漳州大力推动荔枝产业的“高接换种”工作,鼓励农户引进、嫁接、种植晚熟优质荔枝新品种。

引导果农调优品种结构

“2017年9月起,我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嫁接了3种晚熟荔枝品种,绿色的‘观音绿’、红色的‘岭丰糯’‘仙进奉’。”龙海区程溪镇内云村村民郑金龙告诉记者,“观音绿”荔枝果皮青绿,肉质细软,清甜爽口,多吃不腻。“岭丰糯”肉厚脆嫩,越嚼越甜糯浓香,风味独特而绵长。“仙进奉”有一股香甜的蜜香味,且果壳特别厚,耐储运。

为何要大力倡导农户种植晚熟品种荔枝?蔡建兴道出其中缘由:“漳州晚熟品种荔枝与其他省市相比更具有市场和价格优势。像桂味、仙进奉、岭丰糯、无核荔、凤山红灯笼、双肩玉荷包这些晚熟品种,在漳州的成熟上市期集中在7月中旬以后,正好避开了6月份全国各地荔枝上市的高峰期,此时市场上荔枝的流通量已经所剩不多,物以稀为贵,因此漳州晚熟优质品种荔枝,无论从销路还是市场售价来看,都更具有竞争优势。”

目前,漳州市已“高接换种”荔枝近2万亩,“高接换种”示范基地遍布漳州市各县(区),优质晚熟品种占比逐年提升。在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漳州综合试验站牵头下,漳州每年还会不定期召开荔枝“高接换种”培训班、现场观摩会,邀请全国各地的荔枝产业专家来漳为果农提供专业指导。

“漳州种植晚熟荔枝较有地缘优势。我们逐步将早中晚熟的比例控制在1∶6∶3。下阶段,我们将统筹做好漳州市各县(区)荔枝新品种整体规划,避免扎堆发展,根据各区域特点和荔枝品种的特性来规划生产县,实现荔枝产业价值链重构。”蔡建兴表示,一些果农对新品种还停留在观望的阶段,将继续建立晚熟茘枝“高接换种”示范基地,组织荔枝种植大户实地考察,通过亲眼见、亲口尝,对新品种荔枝的优良品质和生产性状有感性认识,引导一批有志向、有追求的农村青年投身荔枝产业。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