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建筑里的嘉庚精神
2021-07-13 09:22:08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林丽明集美学村 朱庆福 摄 即温楼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南薰楼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陈嘉庚虽然不是专业建筑师,但是他选址与规划、设计与监造的集美学村、厦门大学的校园建筑美观大方、典雅庄重、坚固科学、经济实用,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被专称为“嘉庚建筑”而享誉海内外。 讲述人 庄景辉(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也是凝固的历史。人们把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而亲自主持规划、设计和建造的校舍建筑称为“嘉庚建筑”。陈嘉庚“倾资兴学”充满传奇色彩一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以“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核心体现为“嘉庚精神”而备受颂扬。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之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一系列学校,并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以“集美学校”为总称,也称为“集美学村”。集美学校嘉庚建筑可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即1913年到1931年的创建期,1950年到1963年的发展期。 从1913年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两等小学建设木质平屋校舍开始,到1931年美术馆落成而建设的校舍,据“仅凭目验,证以簿籍”所列的重要建筑有32座。集美学校一时声名远播,被誉为是“世界上最优良、最富活力”的学校。在原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5所高校,于1994年合并组成“集美大学”。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倾资兴学、无私奉献、教化一方的伟大事迹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珍贵记忆。集美也因陈嘉庚倾资兴学,从100年前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逐步发展成厦门市重要的文教区、产业区、新城区。 1921年4月6日,借集美学校新落成的即温楼(现位于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内)为校舍,在集美学校大礼堂举行厦门大学开校式,向世界发声:中国第一所海外华侨捐资创办的私立大学——厦门大学宣告诞生。当时,陈嘉庚亲自指定“北起五老峰一带的山峰,南临海岸沙线,西至下澳仔村,东迄胡里山炮台”为地界,由美国建筑师墨菲主导勘测设计,至1921年“新历三月已绘就”。有了集美学校校舍建造的前车之鉴,陈嘉庚再三斟酌,在调整墨菲初始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重新作出规划。在建设厦门大学时,陈嘉庚先生以他的乡情国思和审美趣味强烈影响着校园的建筑,规划布局采用“一”字形或半月形围合式方案,依山傍海,就势而造。 1921年5月9日,被陈嘉庚称为“开基厝”的群贤楼群奠基,拉开了厦门大学嘉庚建筑大规模动土兴工的序幕。厦门大学嘉庚建筑分为两期,前期即1921年至1926年开校伊始的5年,后期即1950年至1955年陈嘉庚归国对厦门大学继续投入的5年建设。在后期历时55个月的建设工期里,年逾八旬的陈嘉庚,每星期不止一两次乘坐普通的小渡轮,从集美来到厦大工地“办公”,指挥安排图纸设计、施工进度、经费调拨和及时解决事无巨细的问题。 时任厦门大学建筑部主任陈永定(2021年1月辞世)曾动容地追叙当年跟随陈嘉庚左右的场景:中午他与办事员一起用餐,在简陋的工作室稍息,一杯温开水、一条白毛巾,伴着他老人家风雨寒暑地在厦大工地巡视的无数个日子。大家都说,后期的厦门大学嘉庚建筑的规划与建设,是陈嘉庚拄着手杖踏步“走出来”的。 无论是在厦门大学校区,还是在集美学村校区,嘉庚建筑体现的都是一种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其建筑呈现出闽南式屋顶,西洋式屋身,南洋建筑的拼花、细作、线脚等;其空间结构上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在当年的选材用工上“凡本地可取之物料,宜尽先取本地生产之物为至要”。陈嘉庚高瞻远瞩的超然智慧和他那划时代的建筑,备受世人赞誉。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曾于1984年发表文章,称嘉庚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世界著名的美国建筑大师格雷夫斯赞叹“这是最具世界经典的建筑之一”。 今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建造起来的具有重要的艺术与科学价值的嘉庚建筑,其历史文脉得到了绵延传承,嘉庚建筑的文化遗产得以永续发展。百年建筑里的嘉庚精神,一代又一代地激励着后人,将至善、至美、至爱的追求发扬光大。 今生故事 嘉庚精神的赓续与传承 福建日报记者 林丽明 田圆 在厦门大学,芙蓉湖畔,凤凰树下,群贤楼前,上弦场边,古老建筑的独特意境与校园文化气息完美融合,成为厦大学子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厦门大学基建处处长、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张建霖告诉记者,厦门大学嘉庚建筑由众多不同年代的建筑精品组成,极具独特的校园建筑文化和风格。在创校伊始,嘉庚先生就以节约、适用、美观及现实与长远紧密结合的思想,指导厦大校舍建设——一字型布局的精彩之笔,“一主四从”组团的磅礴气势,上世纪20年代建设的群贤楼群,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建南楼群和芙蓉楼群等,都是“中西合璧”的经典。 100年过去,嘉庚建筑经历过日寇炮火轰炸、台风肆虐,一些建筑主体受到多次毁损,因损害程度及当时修复工艺的不同,加上后期部分人为改造对建筑原貌造成的破坏,近年来相关修缮工程一直都在进行中。 今年5月初,国家文物保护建筑——集美学村养正楼及附属建筑(集美幼儿园)修缮工程正式开工。在室内施工现场,工人们分别对墙体开裂处及锈胀处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并对地面重新铺设地砖,对局部地面进行白蚁防治。而建筑外立面,工人们则参照图纸,对几处立面进行整体抹灰、粉刷。 集美学校委员会资产处处长王铮铮告诉记者,自1990年至今,校委会已先后筹资4.4亿元资金参与集美学村嘉庚建筑的修缮,共修缮嘉庚建筑25栋。目前,不同嘉庚建筑属于不同学校具体管理,一旦涉及建筑本身及周边环境改变,修缮方案就均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 在修缮过程中,为了维持建筑细节的精美性和整体的协调统一,修缮团队多次组织人员到闽南地区收集老建筑拆卸下来的砖块、绿釉葫芦装饰瓶及嘉庚瓦等,经过认真比对色彩后实施修补;在工艺上,木作纹饰修补、彩绘漆色调配等完全依靠人工识别判断,修缮团队也特地从各地聘请有经验的匠人来进行修复,既保持原装饰的灵巧原貌,又使色彩更加饱和鲜艳。 不少已有百年历史的嘉庚建筑,如今仍然被作为学习生活的场所,陪着师生们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除了延续教学空间的作用外,今天的嘉庚建筑也承载起作为弘扬嘉庚精神主要阵地的功能。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位于集美区岑东路115号的嘉庚书房揭牌迎接读者。嘉庚书房由集美学村百年建筑八音楼改建而成,今后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阵地,助力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和书香社会的构建。 “常常有外地朋友问我,你是集美校友,嘉庚精神的经典传承具体体现在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让他到集美学村走一走,去看看学村各校的精美建筑。”集美校友总会会长陈呈深情地说,这些建筑不会说话,但是每一栋建筑错落有致、红砖白石,或翠顶,或朱瓴,或以欧洲风貌统领,或以闽南风格压阵,现代中蕴含古典,这些不正是嘉庚先生的思想在现代的具体体现吗? 文物名片 集美学村和厦大早期建筑 嘉庚建筑,是陈嘉庚个人审美品位与闽南能工巧匠智慧碰撞的结晶,是西方南洋建筑与闽南建筑在实践中不断磨合而达成的中西文化结合的成功范例。陈嘉庚虽然不是专业建筑师,但是他选址与规划、设计与监造的集美学村、厦门大学的校园建筑美观大方、典雅庄重、坚固科学、经济实用,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被专称为“嘉庚建筑”而享誉海内外。 2006年,以厦大的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和博学楼,以及集美学村的允恭楼群、南薰楼群、南侨楼群和葆真堂为主体的嘉庚建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嘉庚建筑入选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专家点评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张建霖: 陈嘉庚先生把中国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博采中西古今文化之众长,既蕴含着强烈的乡土情结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又体现着因地制宜的建筑构思和多元融合的创新精神,是中西合璧的杰出代表。厦大校园这些“嘉庚风格”建筑群亮丽精彩,成为厦大的标志,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也是中国近代校园建筑的经典之作,在中国高等学校校园建筑中独树一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