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派,助力福建千亿茶产业升级
2021-07-14 07:37: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7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策源地,福建实现全省科特派创业和技术服务乡镇全覆盖、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在茶领域,我省已组建茶产业服务团队12支,各级科特派常年活跃在茶产业各条战线,融合一二三产业,助力福建千亿元茶产业升级发展。 来自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仅2020年,我省茶领域科特派就在全省实施涉茶科技开发项目37项,项目总投资达4164万元,创办企业5家,创建创业基地10家,成立专业合作社16家,形成利益共同体31家,累计推广新技术97项,获得认(审)定新品种2个。 高位嫁接 茶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7月的武夷山,时晴时雨,十几万亩的茶园葱茏翠绿。54岁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刘国英在茶园里挥汗指导茶农种植大豆。“利用大豆生物固氮效果作为‘绿肥’,大豆快成熟时就地回田,补给茶园土壤肥力。”刘国英现任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工会会长,是首批国家级非遗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1998年底,南平在全国首创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高级农艺师的刘国英来到了武夷山天心村,成为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 “科特派”这个头衔刘国英一戴就是22年,指导、培训、科研、策划、推介,他样样身体力行。凭着一腔热情和过硬的农业技术,他改变了一批又一批茶农只求量不求质的观念,教会他们用科学的方式耕耘茶园。他带领团队先后开发出“空谷幽兰”“岩上空谷”“岩上幽兰”和“小空谷”等新产品,茶叶品质和效益逐年提高。 “我们计划今年在武夷山推广生态茶园7万亩以上。”刘国英说,还有一些新的技术、设备需要科特派不断向茶农宣传和推广。 在安溪县芦田镇,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省级科技特派员高水练服务团队为云岭茶庄园茶叶基地引进了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套种绿肥技术、土壤绿色改良技术。高水练告诉记者,以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为例,它改善了茶园土壤结构,每年有效减少茶园除草2~3次,促进茶园每公顷增收6772元~7510元。 目前,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闽南、闽北、闽东、闽西和闽中5个有代表性的茶区建立了区域示范基地,在科特派服务团队带动下,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多功能茶产业基地群,形成科特派对接和帮扶长效机制,长期开展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推动茶产业升级。 刘国英、孙威江、郭玉琼、王振康、王庆森、高水练……22年来,我省茶领域明星科技特派员不断涌现。近三年,我省每年选认的省级科技特派员中,茶领域科技特派员均超过100名,他们致力于我省茶产业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品质提升和茶文化传播等科技服务工作。 技术攻关 茶区发展产生“核裂变” 服务全省80%龙头企业、年产值达100亿元,带动农户就业10多万人、户均增收7000余元……由省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孙威江教授牵头的首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茶产业创业链,实施以来给我省安溪、福鼎、武夷山等主要茶区发展带来“核裂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茶叶质量参差不齐,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的瓶颈。自2000年开始,孙威江在闽北、闽东、闽南与科特派服务企业合作,建立乌龙茶、白茶和红茶3个种质资源圃,面积达到300亩,收集和创新茶树种质资源3000多份,并通过收集不同产区的茶样品,开展茶叶品质化学分析,构建科学合理的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溯源体系,实现对产地及品质的快速、准确鉴别。 在武夷山市,孙威江连续9年作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扶贫服务工作。“我们通过科研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标准制定及技术培训等方式,带动当地茶产业发展。”孙威江告诉记者,他的“乌龙茶加工配套技术创新及关键装备研发与产业化”科技成果在武夷星、正山堂、永生等龙头企业及广大合作社与茶农中推广应用,近5年累计毛茶产量达150吨,毛茶单价提高28%,新增产值4200万元。 收集与保护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推广特色茶树新品种……我省茶领域科特派不断加强技术攻关。目前,我省科技特派员通过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在省内外建立多个新品种(系)试验、科技示范基地,其中,在武夷山、安溪、福州等地建立省级试点区9个,参试新品系50多个,在浙江、江西、广西、湖北等地及我省示范推广金观音、金牡丹、黄观音等品种达21.5万亩。 蹲点帮扶 贫困村经济上新台阶 这几天,省农业科学院茶叶所高级农艺师王振康忙着填报相关项目,着手坑头村的157亩茶园的品种结构调整。“下一步我们要用先进的有机栽培、加工技术,做更健康的茶。”王振康说。 位于宁德蕉城区霍童镇的坑头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地处偏远,村里长期没有主导产业,到2008年,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还不足3000元。这一年王振康作为省科特派来到坑头村开展科技扶贫。 坑头村有过种茶的历史,但仅限于村民自采自收。王振康到村里后,牵头与省农科院茶叶所对接,指导村民示范引种茶树新品种金观音63.3亩,同时指导村民培养母本园剪穗育苗,示范新工艺新技术,指导加工红茶、白茶和乌龙茶等金观音系列产品生产。 “王老师还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做大做强茶产业。”坑头村茶叶种植大户谢郑生说,合作社统一管理、培训,已培养20多位制茶能人,并有一批年轻人到全国各地开茶叶店。目前,合作社注册资产达1000多万元,带动全村2000多人、500多户增收。 “在王老师的技术指导下,整个村的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坑头村党支部书记朱正清介绍,目前,全村已有茶园1600多亩,有宁德老区茶场等9家茶业企业和1家专业合作社,去年茶叶产值达18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8065元,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20多年来,我省一大批科特派以老区苏区产茶县(市)为重点服务对象,攻关关键性技术难题,开展茶叶工艺优化与品质提升增效工作,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实现示范企业和示范农户增收。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仅2020年,我省科特派开展茶科技培训就有146场,累计培训贫困群众4499人次,服务的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4580万元。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