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奋力谱写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新篇章

2021-09-28 08:51: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作者:赵锦飞 蒋丰蔓 赖昊拓

制图:李钰璇

东南网9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蒋丰蔓 赖昊拓)

九月的闽北,天高云淡,山川如洗;

秋日的南平,风清气朗,发展如歌。

27日,中国共产党南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以《牢记殷切嘱托 加快绿色发展 奋力谱写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新篇章》为主题,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擘画未来五年蓝图。

过去五年,南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入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绿色发展步履铿锵。去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是2015年的1.5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80%。五年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9.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3%,新增市场经营主体数量翻两番。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首站就来到南平,对生态文明建设、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作出重要指示,为新南平导航定向、擘画蓝图。牢记嘱托,奋发作为,南平将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绿色产业发展的“高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实现目标任务,最重要的是抓实项目这个核心,最需要的是抓牢基层这个关键,全面树立‘大抓项目、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今后五年南平将重点实施生态建设、产业跃升、城市聚能、改革创新、乡村振兴、文旅强市、品质提升‘七大工程’,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南平市领导说。

生态为先绿意浓

作为我省闽江源头、生态屏障、绿色腹地,绿色是南平最大的特色,生态是南平最大的优势。围绕践行“两山”理念,南平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建美绿水青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连续四年全省优秀;同时,做大金山银山,持续深入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培优做大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绿色产业,走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互促的新路子:

——“两山”转化迈出新步伐。获批全国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级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南平做法”上升为全国典型,全国首笔竹林碳汇交易和碳汇质押贷款在南平破题,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等创新实践成为样板。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成功举办中国(武夷)“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高峰会、两届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等重大项目落地。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空气环境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10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PM2.5优于欧盟标准,空气质量连续六年第一。境内闽江、富屯溪、建溪3条主要水系水质状况优,16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连续四年全省优秀。

——绿色发展跃上新台阶。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民共识和自觉行动。经济社会加速绿色转型,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居全省首位,绿色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5.4%,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比2015年增长3倍多,获批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跻身农业绿色发展全国先进行列地区。

在更高起点上起跳,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高远目标,南平趁势而上,砥砺奋进,以落实省委深改委会议通过的《绿色发展机制创新集成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为抓手,推动改革从多点突破向系统集成迈进,积极创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拓宽“两山”转化新通道,构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全国率先突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打造美丽中国的“南平样本”。

产业发展后劲足

良好的生态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围绕推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南平致力发展与生态资源相得益彰的绿色产业。

五年来,绿色产业不断茁壮成长,撑起了南平发展的脊梁。圣农集团形成目前全球唯一的配套最为完整的白羽肉鸡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武夷岩茶”品牌价值居全国茶叶类第2位,成为我省唯一被列为农业农村部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武夷山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创建,“十三五”时期年度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峰值分别达5829.9万人次和985.6亿元;南孚集团碱性电池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80%,去年产值超过40亿元、实现利税超10亿元;邵武金塘工业园区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园区标准化建设示范试点,落地氟产业链项目50个,实现全产业链“吃干榨净”……

闽北大地上,“小巨人”企业不断涌现,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11家,“专精特新”企业63家,中国驰名商标32件,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支出“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3%,能耗“双控”考核下降率居全省首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发区)9个,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3个园区、9家企业入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绿色发展动力强劲。

但在发展中也还存在龙头企业不多、重大项目接续不够等问题。堵点就是发力点,南平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顺势推出产业跃升工程,聚焦“一座山、一片叶、一根竹、一瓶水、一只鸡”等最具优势、最有基础的生态优势产业,实施产业延链集群、企业扶强培优、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打造以圣农为龙头的食品加工、林产工业、旅游康养3个千亿产业集群,推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数字、医卫、氟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加快绿色产业集中集聚、做大做强。

乡村振兴动能强

南平10个县(市、区)都是革命老区、中央苏区,5个县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20年4月底,随着政和县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市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60158人全部脱贫,346个贫困村全面退出,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在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役中,南平坚持把产业作为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增强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全市产业振兴势头强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家、省级龙头企业112家、市级龙头企业169家。

去年6月,南平被评为农业绿色发展全国先进行列地区,在全国8个地区中名列第2,是福建省唯一上榜的设区市,成为南平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3.74%,不用化学农药示范茶园基本全覆盖;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居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建设茶叶、果树、蔬菜、食用菌等标准化示范区及养殖业标准化示范区87家,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7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28个、绿色食品189个、有机食品4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9个。

同时,南平不断创新深化帮扶机制,作为科特派制度的发源地,深入推进科技服务“三农”工作机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三五”以来,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7866人次,与高等院校组建科特派团队345个,建立利益共同体1055个,推广“五新”技术4000余项。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平考察时指出,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一以贯之,科技特派员制度不变的是“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思想灵魂,因时而新,为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焕发新活力,南平制定出台《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到2023年底,基本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体系,树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南平样板”。

共建共享惠民生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富民惠民安民,南平不遗余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五年来,南平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80%,累计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124项,投入资金309.8亿元。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2.6个百分点。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3.5%,公办高中达标建设率96.3%。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实效,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床位数高于全省水平。

回应民生关切,2016年以来南平累计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318.7万元,开工建设各类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29个项目,完成16920套棚户区房屋改造并交付使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标扩面,低保覆盖率连续三年全省前三,特困人员月人均救助供养金相比“十二五”末的金额增长了77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突破10万。

“十三五”期间,南平市行政中心平稳顺利搬迁,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新增3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9.65%,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成功获评省级文明城市,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县域城市品质风貌提升,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和城乡历史文化保护项目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建成美丽乡村645个,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基本达到10万元以上。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南三龙铁路、衢宁铁路、顺邵高速等建成通车,全省首条旅游观光轨道开通试运行,“闽北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农村公路建设与改造里程超过2000公里,居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城乡发展还不够平衡,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欠账较多,群众还有不少期盼。缘此,南平将实施城市聚能工程,强化中心城市驱动力、提升城镇支撑力、增强发展承载力,让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在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社会治理等方面推动共治共建共享,不断满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牢记新嘱托,奋进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双碳”战略启动实施的历史新方位下,行政中心搬迁后的新南平坐拥闽浙赣三省交界区域新兴城市的“桥头堡”、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的前沿平台、闽台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基地、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新增长极的新位势,迎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我们将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四个更大’新要求和四项重点任务及对南平四个方面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对南平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建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奋力谱写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新篇章。”南平市领导说。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