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精神作风帆,五育融合教泽长
2021-11-22 08:35:5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集美中学嘉庚艺术团学生登上“嘉庚号”海洋科考船朗诵并与科学家们交流。 东南网1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在平 杨珊珊)“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英才乐育,蔚为国光。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一曲《集美学校校歌》(全称为《福建私立集美学校校歌》)穿越百年时空,传唱不绝,至今仍在海内外无数集美学子心中久久回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一百多年前创办的一系列集美学校,跨越时代风雨,秉承诚毅校训,一路砥砺前行,如今更加枝繁叶茂,生机无限。 悠悠浔江水,巍巍南薰楼,朗朗读书声不舍昼夜,一代代学子开枝散叶四海远航。作为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最早一手创办的中学,集美中学百年来栉风沐雨,弦歌不辍,学校建设发展不断取得长足进步,教书育人更满园桃李芬芳。1918年3月,集美中学诞生时即立“诚毅”校训,百年来须臾未改。集美中学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办学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终极使命。1984年,学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1年被确认为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2016年被确定为省首批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建设学校,2019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校……办学成就斐然。 教泽远长,百年树人。集美中学已为国家输送了5万多名优秀人才,涌现出诸如新加坡著名实业家、慈善家李陆大,抗日英雄李林,伍献文、邓从豪、蔡启瑞等6位两院院士等杰出校友,还有一批科学家、艺术家、海外侨领、实业家等各行各业杰出人才。这些海内外的集美中学学子无不把自己的成就归结为一个共同的理由——是学生时代嘉庚精神和诚毅品格的熏陶与默化,为他们塑造了坚定的精神内核和品格基色,这足以影响他们一生。 有了嘉庚精神的风帆指引,集美中学办学育人有了明确的航向,学校众人开桨同心勠力驶向成功的彼岸。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体育科技领域也不断摘金夺银,成绩振奋人心。此外,集美中学还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福建省文明校园、省首批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省教科研基地校等,各种荣誉不胜枚举。 集美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蒋思彬表示,进入新的世纪百年征程,集美中学必须始终坚持以“嘉庚精神”为办学发展的DNA,进一步继承丰富办学理念,以“嘉庚文化立校、诚毅品格育人、科技创新兴校、体育精神强校”为办学新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创新富有人文传统的德育模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嘉庚学子。 嘉庚文化赋能 助力立德树人 走进集美中学,映入眼帘的是《嘉庚精神薪火相传》群雕、“诚毅”校训、大事记巨石,还有院士校友雕塑群,叙述着这所中学浓厚的人文积淀。漫步长廊内,两侧展示着优秀校友的辉煌事迹,一栋栋建筑有的直接以捐资的热心校友命名……校园内触目可及的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最直观最独特的感化和教育。“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不需要大道理的说教。”学校一位思政课教师如是说。 集美中学格外重视利用好嘉庚文化这份独特的资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好立德树人的大文章。以嘉庚精神为风帆,集美中学在办学过程中亮点频出,为众多中学提供了不少可借鉴之处。 学校充分利用具有嘉庚特色的校园文化和集美中学校史文化,对学生进行融入式教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悟嘉庚精神。学校还努力挖掘嘉庚精神的时代内涵,积极开展具有嘉庚特色的系列化、常规化德育活动,将“嘉庚精神”渗透在“课程、文化、活动、实践”四个育人平台,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积极推进“重体验、善激励、促情感、强自律”德育工作模式,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课程育人方面,学校将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构建多元育人模式,推出了德育示范课程,评选出一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开发了《嘉庚精神》《诚毅品格》等校本课程。为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学校还与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共建思政共同体,以专题讲座、团队学习、理论宣讲等形式互动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集美中学内,学生们参加“学党史校史讲嘉庚故事”系列活动、“百年党史践初心身体力行担使命”党史教育智力体力大比拼、“嘉庚杯”校史剧戏剧大赛、党史故事展演闯关赛等丰富活动;走出学校,学校则灵活利用集美学村红色资源优势,创新学习教育方式,依托嘉庚纪念馆、嘉庚故居、李林园、校史馆、归来园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构建“嘉庚精神+党建+思政”多元融合的教育体系,赋予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集美中学育人的一大特色。 “我们开展红色文化学习教育活动,学生是主角,是主动去学习、找材料、排练演出,学校只是搭个台,教师是场外指导。”蒋思彬校长认为,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不仅理解深刻并有自己的创意,教育成效还更好。 “在集美中学,我们时刻沐浴在浓厚的红色嘉庚气息下,潜移默化中,我们将嘉庚精神融进了自己的DNA。”集美中学第一届诚毅班的学生罗闻丽雅现在就读于厦门大学,她说,带着“嘉庚气质”,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无论走到哪里,每当遇到困难或者想懈怠时,脑海里就回荡着“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校训,“心里总有一股强大的暖流,支撑我走向远方!” 学校广泛搭台 学生才是主角 高中一年级一班的学生们穿着五四青年装,高举“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旗帜,再现五四运动的场景;二班的学生以“红船劈波”为主题,将中共一大召开的场景搬上运动场…… 在集美中学的绿茵场,在运动会开幕式上,不是简单地走方阵,也不同于许多学校开展的啦啦操、流行舞的展示,却是一场特别的党史故事表演。在这场集美中学结合运动会创新开展的“百年党史少年说”活动上,以“百年党史铸辉煌,嘉庚健儿谱新章”为主题,学校各班级学生分4个篇章生动表演了百年党史的经典场景,献礼建党100周年。 为了这场表演,学生们不仅自发深入学习党史知识,还自发筹集准备了服装、道具,只为尽可能真实地展现历史场景。“我们只是给了学生们一个主题要求,没有想到,他们能够呈现出这么精彩的表现。”蒋思彬校长很感慨,这场“体育运动”和“党史教育”融合活动达到的精彩效果远超师生们的预期。 事实上,在集美中学,学校通过搭建多样化的活动平台,带动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由“听”到“说”和“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教育实效,这样的做法已经坚持了很久。 一年四季,常常有学生走进李林园,或瞻仰先烈,或通过朗诵诗歌、演讲等多种形式缅怀先烈。抗日英雄李林是集美中学毕业的侨生,2009年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为了宣传李林的事迹,集美中学修建了李林园,并设置了“李林烈士纪念馆”,这里作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福建省德育教育基地,已成为广大群众接受历史文化熏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集美中学学子“近水楼台先得月”,主动贴近红色资源开展活动,更深切地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今年4月,嘉庚艺术团学生登上了“嘉庚号”海洋科考船,诵读《嘉庚精神颂》,缅怀校主爱国精神,与科学家们面对面交流;集美中学新疆班的学生们则走进陈嘉庚先生的出生地——集美大社,深入本地居民家中,体验挖海蛎仁,动手制作厦门特色“海蛎饼”和“海蛎炸”,感受劳动教育;每到周末,集美中学“庚·读者-党史少年说”嘉庚文化理论宣讲团的同学们常常出现在嘉庚纪念馆、嘉庚书房、鳌园等地点,为海内外游客、市民讲解集美红色遗址中的红色故事,讲述嘉庚故事、传播嘉庚精神、传递诚毅内涵……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学校依托“嘉庚系”学校特有的教育资源,利用“融入式”“沉浸式”“体验式”“实践式”教育模式,将嘉庚精神贯穿于文化育人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由体验、学习转为自主思考、实践,真正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 注重创新学习 点燃科技火花 日前,集美中学和厦门大学、集美大学三所“嘉庚系”学校宣布展开合作,将携手研究基础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衔接的新途径,促进思政课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在集美中学看来,不仅要为学生上好中学阶段的思政课,让学生顺利过渡到大学阶段,学校更看重的是,从中学开始就要为学生的一生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陈嘉庚先生在创办集美学校之初,就将“德智体群美”作为集美学校的办学宗旨,要求学校教育“不但教其识字而已,其他如知识、思想、能力、品格、实验、体育、园艺、音乐以及其他课外活动,均须注重,与正课相辅并行。”在集美中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长远发展被放到格外重要的位置,学校致力于加强德才兼备、多元创新人才的培养,让嘉庚精神、诚毅文化赋能学生核心素养和必备品格。 位于学校实验室一楼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内,结合大数据分析、VR等技术,集美中学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认知评价、职业探索、沉浸式体验等功能,为学生的自我规划、特色发展提供指导。据介绍,学校还专门开设了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在原有校本课程体系基础上,新开发了10门具有学校特色的职业体验校本课程,涵盖了法律、机械、建筑等诸多领域。这些职业体验校本课程不仅配套完善的教学手册、教学教案及教学用具,还包含了丰富的职业知识和职业体验活动。此外,学校设有60多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充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在中学就为学生制定生涯规划,这是比较超前的行为,但我们觉得切合实际且有意义。”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郑锐老师说。 学校创新成立的“嘉庚班”正是集美中学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的有益探索。“嘉庚班”旨在依托人工智能特色课程体系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学校通过与著名高校合作,为嘉庚班学生开设初高中衔接课程、竞赛课程、科技创新课程、人工智能课程、研学课程等,安排一批省市名师担任科任教师,实施“导师制”,组织学生到合作的国内著名高校和企业开展研学活动,全面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创新课程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技创新精神,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在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中,集美中学共获2金1银3铜,在第36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获2021首届福建省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一等奖;学校艺体特色突出,在2021年厦门市中小学艺术展演中,获得三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个项目入选福建省艺术展演,网球连续两年夺得省冠军,校田径队连续4年获得省体育项目传统学校田径联赛团体总分一等奖…… 五育融合,立德树人。集美中学已走出一条具有嘉庚文化特色、多样化办学的品牌教育之路。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