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南平:延平百合,开枝散叶

2022-02-22 09:22:35 作者:赖昊拓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2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赖昊拓 通讯员 詹国兵 游立成 刘焱)农历正月是延平百合的热销期,春节期间销售量平均约占全年总量的40%。

日前,一批来自厦门、晋江等地的花卉批发商,齐聚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延百生态农业合作社,商谈新一年的采购事宜,并考察当地花卉生产的新动态。农户们按照订单需求,将花棚中的百合即时采摘,捆扎打包后装进冷链车,忙得不亦乐乎。

小农户与大市场如何适配

“卖鲜切花贵在鲜,亲眼看到花卉从田间经冷链发往自家的仓库,我感到特别踏实。”来自厦门的花卉商李宗辉告诉记者,这是他从该合作社采购花卉的第六年,此次他计划采购百合近2万枝,物流优势是他长期选择延平百合的关键。

延平区花卉协会会长叶盛立告诉记者,高效的物流意味着更新鲜的产品和更广阔的市场,是提升当地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前提。为此,延平区引导区花卉协会与物流公司签订大额订单合同,并与三明同业协会进行物流运输线路优势互补,形成5条配送专线,这一举措节约运输成本达30%。如今,延平区级花卉物流中心已在王台镇落成,配送范围覆盖全国90%的地区,48小时内可送达。

“协会去年的另一项重大进展,就是在全国主要花卉市场建立了销售窗口,实现了统一报价竞销。”叶盛立向记者介绍道,过去延平区花卉销售较为分散,农户间无序竞争,贱卖现象在所难免。通过掌握自主定价权,延平花卉业扭转了这一不利局面。

“‘小农户’和‘大市场’的不适配,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依托花卉协会,我们正着力优化物流体系、规范销售秩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延平区林业局局长王建华表示。

在花卉走向各地市场“开枝散叶”的同时,延平区还着力解决事关产业长远发展的种源问题。

傅克强是当地最早从事百合种植的农户之一。“国内百合花种球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种球成本占六七成,这是一笔很大的负担。”傅克强直言,高昂的种球采购成本不仅使扩大种植规模举步维艰,种源受制于人也曾使他缺乏信心,对是否增加投入举棋不定。

针对这一问题,延平区出台花卉产业发展“十个统一”举措,以花卉协会的名义集体申报种球采购清单,大批量统一议价、采购,有效地压缩了个体农户的采购成本。去年,全区共集中采购种球3000万个,节约成本达2000万元。

“面对产业‘卡脖子’问题,商业谈判只能解一时之渴,治本之策还在于科技创新。”王台镇镇长刘转博告诉记者,依托科技特派员机制,延平区近年通过与省农科院百合产业科技服务团队深化合作,联合开展研发项目,成功突破了国产化商品种球繁育技术难关,开发出诱导配方、低温春化、热激渗调等10多项适配技术。去年全区成功推广种植国产化种球6种,总面积达1000余亩。

从卖花卉到打造农业综合体

记者从延平区农业农村部门获悉,2021年该区百合种植面积约达1.2万亩,年产值超过6.3亿元。与此同时,围绕百合这一龙头品牌,延平花卉正着力打造更为健全的产业体系。

“我们利用智能温控大棚自主繁育的白菊、黄菊和多头菊种苗长势良好,将向日本出口1500万株,今年还将扩建30亩地培育新种。”在塔前镇虎山村欣然花卉有限公司花卉大棚基地,总经理魏光仕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去年初,欣然花卉公司在区农林部门帮助下,利用专项扶持资金建成了这个智能温控大棚,并得到技术专家的指导。这是延平区以百合花产业链为切入点,打造以花卉产业为主,特色乡村旅游、生鲜冷链物流为辅的产业体系战略的一个缩影。

魏光仕介绍说,基地采用多头菊与百合轮种模式,依托高山高海拔生态优势,一年可以种植一季多头彩菊和一季百合,如今可产出20多个品种的百合花和100多个品种的多头彩菊。

“2021年延平区提出,将加快建设一批农业综合体项目。百合产业的壮大,为打造品类丰富、农旅交融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王建华看来,在百合鲜切花特色主导产业的带动下,其余种类花卉种植、乡村旅游、生鲜销售都将取得长足发展。

据悉,延平区现已推广种植玫瑰、非洲菊等鲜切花品种10余类,建成生鲜冷库近200座,峡阳农民创业园、海峡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等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正稳步推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