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银行业保险业助力福建四大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22-08-08 20:17:31 林先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东南网8月8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银行业保险业助力福建四大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邀请到福建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汪祺臻,兴业银行党委委员、行长陶以平,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郑斌,福建省农信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张永良,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苏康乐,他们将对“银行业保险业助力福建四大经济发展”情况及相关政策进行介绍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刚才发言人提到,福建是全国首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请问福建银行业保险业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有哪些具体探索?谢谢!

福建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汪祺臻: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去年中办、国办专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福建省发改委也制定了配套方案,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安排。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探索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问题,已经取得初步进展。

针对“度量难”,推动评估专业化。目前,国内还未建立规范的生态产品认证评价标准。我们先行先试,主动探索实践,引导金融机构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专业研究机构等,组建生态产品资产评估小组,初步建立了一套可行的评估标准。比如,兴业银行配合林业部门开发林业碳票,在三明分行进行试点,对林业生态价值进行认证与量化,先后备案签发林业碳票项目17个、碳减排量35万吨;宁德农商行联合海洋渔业局、海渔协会等,组建海域资产评估小组,实现海域资产评估的流程化管理。

针对“交易难”,推动交易线上化。可交易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我们指导银行机构联合地方政府部门为农村产权要素、自然资源要素搭建线上交易平台,提供资金、技术、运营等方面支持,并结合实际提供融资服务对接。比如,建设银行三明分行与三明林业局合作,为建设全国性林业产权交易平台提供支持,实现林权、林票、碳票线上交易功能;邮储银行宁德分行配合福鼎市政府建立集中统一的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平台,为农田、农房等要素的确权、登记、评估、流转提供“一体化”服务。

针对“变现难”,推动变现渠道多样化。一是通过抵押融资变现,创新推广林权、碳排放权、用水权、海域使用权等生态产品权益抵质押贷款,至6月末,辖区林权、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余额63.2亿元。二是通过碳汇开发变现,比如,兴业银行联合海洋渔业、自然资源等部门,在连江、莆田开发认证海洋碳汇,实现交易转让与授信融资支持。三是通过生态品牌价值变现,比如,推广“武夷山水品牌贷”“武夷岩茶小微企业贷款”等专属金融产品,提升品牌溢价。四是通过生态价值认证变现,比如,创新“固碳贷”,通过测算天然林、果树等吸收二氧化碳能力,评定“固碳积分”,将积分与授信额度、贷款利率挂钩。

总体来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还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继续探索实践,争取有更多的新突破。谢谢!

记者:请问陶行长,近年来,福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福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请问兴业银行在发挥自身优势,为福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金融动能上有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谢谢!

兴业银行党委委员、行长陶以平:谢谢这位记者的问题。从建设数字福建到致力于成为“数字应用第一省”,数字经济已成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出生在福建,根植在福建,已经把数字经济作为自身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我们始终紧跟省委省政府前瞻战略部署,坚持将自身发展与服务福建战略相结合,把握主动脉、勇当主力军,以高质量数字兴业建设服务数字福建新格局,助力我省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有几个数据跟大家报告一下,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在省内数字经济贷款余额约580亿元,从今年情况看发展还是比较快的,较年初增长16%,目前数字经济的贷款在省内企业金融贷款中占比近五分之一。兴业银行所做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五个新”。

一是发力新基建。新基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战略布局的新基建,一个是自身推动数字金融发展的新基建。我们知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此,我们首先围绕着省里的战略,专项支持福州软件园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滨海新城信息产业园等我省重点新基建项目建设,今年累计授信超过25亿元。作为兴业银行自身来讲,我们自身也有必要开展服务数字经济、发展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先试。比如,我们抢抓数字人民币这一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建”,已经获批成为第10家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机构,就是大家所了解的“数字人民币2.0”。我们将福州作为集团算力布局的三大枢纽节点之一,加大算力配置,不断提升我省数字经济核心生产力。

二是激活新要素。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我们将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作为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为基础,兴业银行跟福建数字办公室、数字数据研究院合作很深,省里面把这些数据要素整合形成了大数据公司,我们是第一时间对接,与福建省大数据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不低于3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额度,支持我省一体化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有序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激活新要素的关键还是要有平台,从我们自身来讲,以平台建设为依托,加强数据分析挖掘、价值转化。前不久我们利用数字峰会向社会公开,我们宣布启动了兴业银行“兴业管家”“钱大掌柜”“银银平台”“兴业普惠”与“兴业生活”五大线上服务平台升级与融合,将金融服务融入更多的生产生活场景,实现一个数字兴业、一站式场景服务,让“无形”的大数据变为“有形”的生产力。刚才汪局长专门为我们做了一个广告,介绍了兴业银行的“技术流”,是我们今年非常重要的一个创新举措,我们在评价评审风险的过程中,以“技术流”评价体系为驱动,将数据作为企业的“第四张报表”,依据数据资产评价企业,对数字经济企业科技人才、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实力等实现精准量化识别,将技术“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通货”。截至6月末,我行在省内通过“技术流”评价体系投放信贷资金超过100亿元,支持科技创新企业469家。

三是培育新动能。我们深入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围绕数字产业化,发挥我行“商行+投行”优势,聚焦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企业,目前我们已经与199家省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数字产业化贷款余额超100亿元。围绕产业数字化,把服务平台经济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我行金融服务嵌入到产业数字化转型具体场景中,把无形的银行网点建在各类App上。目前,已与省内的一品嘉、众协联、“福茶网”、朴朴等38个平台对接实现互联互通,我们统计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在省内已经服务平台客户达到696家。与此同时,我们还全力支持传统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特别是数字化升级,累计落地技改融资户数及金额均居同业机构第一,全省总量占比超过40%。

四是攻坚新技术。数字经济的建设需要核心技术的支撑。基于此,我们在福州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瞄准场景金融、智慧金融、云金融、安全金融、数字货币五大方向,着力推动金融科技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全力打造全国金融业顶级的金融科技研究机构。我们非常重视与省内的大学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比如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我们都开展了深度合作,开展茶叶种植、大黄鱼养殖、碳汇监测等课题研究,探索搭建兴业银行卫星遥感应用平台,通过“卫星+物联网”赋能,触达县、乡、村的中小微客群,推动线下生产经营场景线上化升级。

五是强化新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撑。为了让更多数字人才集聚福建,兴业银行及时启动实施科技人才万人计划,过去一年我行科技队伍就基本实现翻番。引才的同时,我们也很重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捐赠1000万元,与闽江学院成立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开办数字金融人才定制班,逐步扩大培养规模,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我省数字经济发展输出更多“后备军”。

再次感谢媒体朋友对兴业银行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谢谢你们!

记者:我们知道,文化和旅游行业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省金融机构发力的一个重点。请问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领导,你们是如何结合福建文旅资源特色,发挥金融业功能定位,服务文旅产业发展?谢谢!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郑斌: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福建日报记者的提问。文旅经济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才汪局长前面介绍了金融保险业支持文旅经济的举措。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农总行工作部署,坚持将支持文旅经济发展作为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努力克服旅游业面临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服务需求减少的严峻挑战,不断加大对文旅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22年6月末,农行福建分行旅游业贷款余额101亿元,比年初增加6亿元,其中,县域旅游业贷款余额82亿元,实现两个“全覆盖”,即:对省内世界遗产景区信贷支持全覆盖,5A级景区金融服务全覆盖。

农行福建分行依托福建丰富的山海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力做好“福”文化、“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旅游金融服务工作,结合实际,全力打造“五色”旅游金融服务新模式,“五色”是针对五种旅游的业态,我们推出了红色、橙色、蓝色、绿色和古色金融服务。

主要包括:

一是“革命圣地”红色旅游金融服务。依托福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重点支持红色教育、研学体验等旅游项目,如永定金砂红色旧址群、长汀红色小上海、中复村长征出发地等,相关项目贷款余额15.3亿元,推动“红色+文化”“红色+智慧”等融合发展,把红色文化项目打造成老区苏区的富民产业、乡村振兴的美丽产业。

二是“丹霞地貌”橙色旅游金融服务。以“旅游景区贷款”“农家乐贷款”“微捷贷”等特色产品,支持武夷山景区提升改造、泰宁风景名胜区、冠豸山创5A景区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贷款余额11.6亿元,服务景区产业链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化发展。

三是“海丝滨海”蓝色旅游金融服务。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重点支持“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惠安海丝文化旅游城等建设项目;推进滨海旅游向海洋、海岛旅游拓展,重点支持平潭、东山、湄洲、霞浦、福鼎等美丽海岛建设项目,贷款余额17.8亿元。

四是“生态休闲”绿色旅游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及其区域内具备旅游功能的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庄园、休闲农业示范点等新型生态休闲农业。支持了福鼎太姥山、德化石牛山、柘荣鸳鸯草场等项目,贷款余额11.2亿元。

五是“乡村民俗”古色旅游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以及休闲、体验、观光旅游等农家乐项目,支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助力古物重生、文化延续和乡貌修复,留住乡村的“文”和“魂”。目前,已为福州三坊七巷、上下杭,晋江五店市国家历史文化街区、梧林古村落,屏南双溪古镇,永定南江村景区等项目,贷款余额44.5亿元。

在加大对文旅经济信贷支持的同时,农行积极支持对智慧景区的打造,加大综合金融服务力度。下一步,农行福建分行将持续在政策落地、产业对接、产品创新、资源配置、综合服务上下功夫,不断加大对文旅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全省文旅经济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谢谢大家!

记者:请问福建省农信联社的领导,近年来,福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请问福建农信如何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打造海洋金融专属服务方案,助力福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福建省农信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张永良: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福建农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满足海洋产业金融需求,助力我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围绕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和渔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加强陆海经济带开发业务需求挖掘,重点支持“海上福建”提出的海洋渔业、航运物流、临海装备、滨海旅游等行业,服务好海上粮仓“种—养—捕—加—增”等生产环节。到6月末,福建农信支持海洋经济市场主体近20万户,贷款余额超过276亿元。

二是聚焦客户需求,创新“福海”系列信贷产品。主动减费让利,除减免相关手续费外,结合海洋生产周期和规律等因素,采取灵活用信、还款、计息等方式,推广“冷链物流贷和“渔业养殖贷”等产品,既满足客户资金需求,又降低融资成本,相关贷款利率较去年同期共降低60BP。同时以盘活资源要素为切入点,主动对接政府部门、担保、保险、中介等机构,通过完善流转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方式,推广“海域贷”“船抵贷”等产品,着力解决渔船、海洋使用权等评估难、流转难、处置难问题,提升蓝色金融供给能力。到6月末,全省“福海”系列贷款余额168亿元,惠及超7万家海洋经济主体。

三是聚焦产业发展,探索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一方面,依托核心客户白名单、支小再贷款、纾困贷款等工具,支持海洋产业龙头企业、核心企业等重点群体优化工艺、升级设备,引领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创新“产供销+信用+专营支行”服务模式,将金融服务贯穿生产、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在海洋产业较为集中的重点地区,以“区域专、产品专、服务专、科技专、绩效专”为目标,设立蓝色专营支行,打造一站式办贷平台,实现全流程服务,推进海洋产业规模化发展。服务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客户超5万户,金额超100亿元,已设立专营支行12个。

四是聚焦诚信文化,打造海上信用工程。在传统信用工程评定基础上,依托大数据分析及多方联动,推进信用渔区、信用海岛等新型载体评定和创建工作。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对守信主体,实行贷款优先、额度优享、利率优惠的“三优”服务,优化海洋信用环境。当前已创建13个成效良好的信用渔区、信用海岛。

五是聚焦海洋民生,延展农信服务内涵。依托“福农综合战略”,加强与涉渔、涉海部门及渔村双基联动,派驻金融指导员助力渔民增产增收;建设集金融、政务、民生、物流、电商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特色福农驿站,进一步延伸便民服务触角;通过福农e政推进财政贴补资金高效直达渔民,以农信所能,为民生助力。

下阶段,福建农信将全面落实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主动投身海洋经济发展大局,积极对接海洋重点项目,大力支持海洋特色产业,打造海洋金融专属服务方案,进一步完善全领域、全流程、全链条海洋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福建农信的厚爱,感谢刚才汪局长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谢谢诸位!

记者:绿色是福建一张亮丽的名片。刚刚发言人提到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保险相关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绿色保险发展路径。请问福建保险业在推动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和具体成效?谢谢!

福建省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汪祺臻:感谢海峡都市报记者的提问。保险业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特有的风险管理与保障功能。目前,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对绿色保险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国内也尚未建立统一的绿色保险统计制度,仅有少数地区进行了探索。去年初我们印发《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指导意见》,部署保险机构推进绿色保险工作。随后,在银保监会指导下,着手研究设计绿色保险统计制度,今年选取三明、南平绿色金改区以及漳州等地开展绿色保险统计试点工作。可以说,福建保险业在探索绿色保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在支持清洁能源生产与消费方面,保险业积极为风电、光伏、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提供保险服务,上半年为风电项目提供保险保障超300亿元;在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政策性森林综合险及林权抵押综合险共为6850.9万亩森林提供保险保障超700亿元。

我们省人保财险对绿色保险的探索起步较早,积累了一定经验,下面我想请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苏康乐总经理作为福建保险业代表,介绍下服务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践。

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苏康乐: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近年来扎根八闽大地,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在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发挥保险功能作用,助力四大经济发展。福建人保财险专门成立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引导系统上下主动融入地方绿色发展工作大局,积极探索运用保险工具助力节能减排、固碳增汇、能源转型、绿色增信,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服务,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助力“节能减排”。一方面,我们大力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打造绿色金融大数据平台,对企业环境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并组织专业力量对企业进行环境体检,将风险评定级别,与企业信用等级、保险费率等挂钩联动,助力企业提升环境风险管理能力。2021年以来,已累计为567家企业提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障32亿元。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探索绿色建筑风险管理服务,在泉州推出全省首单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以市场化手段保证绿色建筑实现预期的星级标准,助力城市建筑更低碳、更节能。同时,我们还积极践行低碳理赔理念,在全省各地推广低碳修复技术和科技理赔工具,助力低碳减排。

二是助力“固碳增汇”。在固碳领域,着眼保障森林生态价值、保护“固碳”能力,推出森林综合保险,为全省生态林、商品林提供森林火灾、自然灾害、野生动物侵害等一揽子风险保障,2021年累计承保森林9545万亩,相当于为“2.66亿吨碳储量和每年1250吨新增固碳能力”提供了992亿的风险保障。在增汇领域,着眼保障碳汇经济价值、提升“增汇”能力,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南平顺昌开办“碳汇保”林业碳汇保险,并与碳汇质押、融资结合起来,推出“碳汇贷”银行贷款型森林火灾保险,凭借这张保单,林场将30万吨碳汇存量作为质押物,成功获得银行2000万元贷款授信,实现了“点绿成金”,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三是助力能源加快转型。针对从“高碳”到“低碳”转型中的传统企业,以及核电、风电、光伏等低碳节能企业,提供各类质量、责任、财产等一揽子风险解决方案,助力我省经济和产业结构摆脱“碳依赖”。2021年以来,累计为我省年超百万千瓦级别的核电、风电机组等提供风险保障超374亿元;上线新能源车专属保险,累计为8.5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风险保障1849亿元。

四是助力绿色企业纾困。发挥保险的融资增信作用,提升对绿色转型发展的综合赋能支持,进一步拓宽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2021年以来,通过发展保证保险帮助2208家绿色企业释放保证金17.04亿元,缓解企业资金流压力。上半年还帮助2家绿色企业获得300万融资增信支持。 

刚才,讲到的这些仅仅是福建人保财险服务绿色发展的典型缩影,我们还在三明、漳州、宁德等地创新推出了水质指数保险、高标准农田保险、珊瑚礁保险、生态救助保险等一系列绿色保险产品,助力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

展望未来,服务绿色发展,保险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作为金融央企,福建人保财险责无旁贷,将继续带头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监管部门关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创新绿色保险供给,为绿色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助力福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谢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