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厦门:禾山盛开双拥花

2022-08-18 09:22:09 作者:邓婕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8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邓婕)湖里区禾山街道是一方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热土。这里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前沿,定格了无数驻军部队勇当特区建设开拓队的历史瞬间;这里驻军密度集中,退役军人超过2000人;这里先后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拥军模范、“拥军达人”……今年“八一”建军节,禾山街道荣获福建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

精准作为解难题

“小朋友们,排排队,乘火车,跟着老师走哦!”禾山街道办事处三楼,一群学龄前儿童排队从教室里出来。3岁的果果(化名)在班级年纪较小,老师牵着她的手慢慢走,以防摔倒。

就在果果在楼下开心地与小朋友一起玩时,她的妈妈黄星妮正在楼上努力工作,母女间的距离不过3个楼层。

黄星妮的丈夫是一名退役军人,2019年,她作为随军家属,被安置在禾山街道社区建设办。“都说我们街道重视拥军工作,暑托班就是很好的诠释。”黄星妮说,暑假前夕,她的公婆临时有事回老家,正当她发愁孩子托管问题时,街道暑托班的开办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有一种幸福,叫作‘娃在楼下上课,我在楼上上班’。孩子在暑托班里吃得好、玩得好,我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黄星妮说。

为提升退役军人的归属感,街道打造了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站不仅可以代办退役军人采集办理优待证等业务,还配设荣誉室、党员之家、心理疏导室等,工作人员对退役军人反映的问题热情接待、耐心倾听,服务站成为不少退役军人的暖心港湾,获评“福建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五有’先进单位”。

禾山街道还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动态增长机制,5年来累计发放抚恤补助经费370.2万元。

筑起拥军朋友圈

临近中午,陈水春夫妇开始忙碌起来。茄子丝瓜滚刀切,排骨洗净下锅炸,不一会儿,香味飘满园区,夫妻俩在袅袅炊烟中笑意盈盈。

2015年,退役军人陈水春萌生开饭店的想法,他与爱人在寻址时结识了当地建筑商邱军团。彼时,邱军团正与禾山街道着手打造“军梦双拥双创园”——一个复退军人的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看中低廉的店铺租金,陈水春成为第一个入驻园区的人,“兵哥食堂”正式营业。

菜品干净,价格实惠,“兵哥食堂”成为附近许多上班族的选择。园区逐渐丰富的业态也带来人流,“兵哥食堂”一年利润近10万元,陈水春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邱军团还对接银行、律所、税务等单位,请行家到园区授课,帮助店家规范经商,同时举办多场退役军人创业培训沙龙系列活动,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就业金点子。

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行业拥军、社区拥军、企业拥军等社会化拥军新模式,已成为禾山街道双拥工作的一大亮点。民营企业家钟庆达牵头成立湖里区爱国拥军促进会,是全省首个以爱国拥军为宗旨的区级社会组织,长期坚持走访慰问部队官兵,支持部队建设。

“兵支书”奋战新战场

在潘伟江的履历表上很清晰地记载着:2000年入伍,服役于舟山警备区,2013年退役返乡。随后,他陆续在禾欣社区、禾缘社区工作。

作为社区新人,潘伟江在工作中快速累积经验。他说:“那时,确实很累,出租房安全要管,社区环境卫生要管,邻里纠纷要管,一天下来睡不到几个小时。但忙中求乐,看到社区平安,居民高兴,心里反而不觉得苦,付出还是值得的。”

2021年,组织看中这名老兵,让他来挑枋湖南社区的担子。

枋湖南社区是一个新社区,辖内安置房众多,物业力量薄弱,这块短板在去年8月的疫情中暴露出来。在筹备抗疫会议上,潘伟江只说了4个字——“社区兜底”。除了通过第一时间闭环管理,24小时轮流值守小区落实测温、验码、出示小区通行证三件事外,他还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上门为老弱病残人士送生活物品。

近年来,禾山街道积极引导退役军人进入社区“两委”班子,鼓励支持退役军人在社区专职工作中发挥政治过硬、作风硬朗的优势。如今,多名退役军人正冲锋在基层一线的新战场,在军民融合、城市建设、文明创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缘湾北党支部书记杨陈籍也是一名“兵支书”,疫情来袭时,他仔细将17个网格的具体任务落实到位,对居民的需求随叫随到;处理城中村房屋出租问题时,他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化解双方矛盾,使群众真切感受到“说话有人听、怨气有地撒、利益诉求有人管”,社区调解成功率达100%。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