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强中书写精彩人生
2022-10-28 09:33:4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黄延平(前)在演唱。 (受访者供图) 刘宜令(右二)在培训课上传授技艺。 卢丽婉 摄 王亚锋在带球突破。 (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10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 核心提示 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每100人中就有1人。福建有30多万盲人。近年来,在全省各级政府的帮扶下,许多盲人以其顽强的意志和拼搏奋斗的精神,不断与命运抗争,用耳朵倾听美好、用心灵感受温情、用手脚创造奇迹、用音乐歌唱生活……看不见色彩的他们,活出了一样精彩的人生。在第39个国际盲人节举办期间,记者采访了多位视力障碍人士,倾听他们坚强奋斗的故事,感受他们心中的爱与希望。 “按”出幸福 世界给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会为你再打开一扇窗。对于盲人刘宜令与张美艳夫妇俩来说,虽然命运夺走了属于他们的光明,但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按”出精彩人生,创造幸福生活,为自己开启了一扇“光亮之窗”。 今年国庆假期,记者走进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东大路的福乐盲人按摩店,刘宜令、张美艳和其他几名技师正忙着为客户按摩。只见他们手法娴熟,取穴精准,拍、推、按、捏,该轻则轻、该重则重,像弹钢琴一般行云流水,让顾客感受力与柔的魅力。 刘宜令、张美艳自幼因眼球发育异常而致盲。在政府的关怀与安排下,他们各自从福州长乐区和龙岩新罗区来到福州市盲校上学,经过小学、初中,以及盲校按摩专业系统学习。1995年,他俩从盲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医院从事按摩工作,积累了许多临床经验。1997年,他俩“下海”办起了福乐盲人按摩店。由于志趣相投,2000年,刘宜令与张美艳结为夫妇,同心经营“夫妻店”。 “电脑就是我的眼。”张美艳说,2000年她参加残联组织的电脑培训,接触到盲人读屏软件。如今,张美艳坐在电脑前,可以轻松下预约单、排班、结账。乍一看,张美艳使用的盲人电脑和一般电脑没什么两样,只见她双手飞速地敲击键盘,音箱里传出“嘀嘀嘟嘟”的声音。张美艳告诉记者,这是电脑读屏软件发出的声音,只是语速比正常调快了3倍,一般人完全听不清,但她听得一清二楚。通过语音提示,他们还可以上网浏览、收发邮件、上网聊天等。 由于他们手艺娴熟、技法精湛,除了能让客人放松外,还能缓解、治疗颈椎酸痛、腰酸背痛等症状。福乐盲人按摩店逐渐“火”了起来,从原来4张床位,一天十来个顾客,到现在16张床位,每天六七十个客人。回头客稳定,收入也可观,夫妻俩脸上充满笑容。 按摩推拿是盲人就业最主要的一个渠道。“因为盲人找一份工作太不容易了。所以,我们从一开店就立下规矩,按摩师都要招盲人。”张美艳介绍说,不管是盲校毕业生,还是向社会招的,按摩技师都要进行严格培训,手把手地教,一直到独立操作。“从我们店走出去的按摩师,大多自己开店当了老板,也有的回当地继续干按摩师,前后共有100多人。留店的按摩师中,有的已经工作了十几年,收入也足够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刘宜令与张美艳都是科班出身,双双取得按摩医师资格。刘宜令是医疗按摩师,从事中医推拿,擅长睡眠调理、颈肩腰急性疼痛治疗等。随着人们对中医文化的认知不断提高,小儿推拿备受关注。近年来,张美艳抓住机遇,拜师学艺,专攻小儿推拿。许多市民纷纷慕名而来。这不,鼓楼区一个小孩患过敏性咳嗽,跑了许多医院也不见好转。张美艳通过推拿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部位和穴位,三四个疗程就“手到病除”。 工作之余,张美艳常到残联培训机构为盲人传授按摩技法和经验,并和丈夫一起筹办福州市盲人协会,成立福建七心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致力于盲人按摩店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 “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关爱。”张美艳说,她和丈夫都是自幼失明,是党和政府让他们进入盲校系统学习,毕业后分配工作,再扶持他们创业,“我们倍加珍惜今天的好生活,也会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足球先生 “丁零丁零……”滚动的足球内发出宛如风铃般的脆响,而戴着眼罩的队员努力听声捕捉足球,同时嘴里不断发出“喂喂”的声音,提示队友。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在福州市盲校的绿茵场上,一场激烈的球赛正在上演。这是一支特别的球队,目前17名队员都是福州市盲校的学生,全是盲人,最大的21岁,最小的只有11岁。球队成立17年来,培养了一批批盲足后备人才,源源不断向省队、国家队输送。而让队员们引以为豪的是,他们的教练正是被称为“中国梅西”的王亚锋。 “90后”的王亚锋出生在永泰县的一个山村,他先天双目失明,从小内向自卑。幸运的是,八岁那年,王亚锋走出大山,被好心的亲戚送到福州市盲校上学。在这个特殊又温暖的大家庭里,他得到无比的关爱,收获了快乐与自信。 2005年10月10日,一个改变王亚锋一生的日子,是他梦想开启的重要时刻。他的启蒙教练邹宏谋来盲校选拔盲人足球运动员。王亚锋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极好的空间感知、出色的反应速度,成功入选福建省盲人足球队。 盲人踢足球最大的困难,在于克服心理上对前方未知的恐惧。“在黑暗中无所畏惧的奔跑需要极大的勇气,得通过一次次的努力尝试与刻苦训练才能实现。在技术训练上,因为视力上的缺陷,我无法看清教练所教的动作,只能通过反复触摸教练的肢体示范,用心领会他的讲解,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再通过一次次尝试、调整,最终领会动作要领。”王亚锋说。 大脚开球、凌空射门……王亚锋的刻苦练就了“独门绝技”,不仅耳听声响判断球的位置,还能心算出着力点和角度,以其高超的定向能力和绝对的自信驰骋在绿茵场上。2007年,王亚锋和队友们代表福建省参加了全国第七届残运会,并获得了亚军的好成绩。在这次比赛中,他用精湛的球技征服了观众,并成功入选国家队。 2008年的夏天,北京残奥会举办。组建仅两年多的中国盲人足球队向世界诸强发起挑战。他们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最终惜败于巴西队,获得了亚军。“那年我18岁,登上了残奥会的领奖台,我和队友们创造了历史,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每每回想起自己穿上印有国旗的球衣,戴上队长袖标,听着国歌唱响,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与骄傲。”王亚锋从2005年开始就担任福建省盲人足球队队长,福建队连续六年获得全国锦标赛的冠军,获得三届残运会的冠军。入选国家队后,他还担任中国盲人足球队的队长,中国盲足曾连续获得五届亚洲锦标赛冠军和2010年盲足世界杯季军,以及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冠军。这些傲人成绩让中国盲人足球队跻身世界强队的行列。 “足球,让我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让我从内向变得自信开朗。足球成就了一个不一样的我!”北京残奥会后,王亚锋赢得了“中国梅西”的称号。在国际赛场上,他因精湛的球技被评选为“世界足球先生”。王亚锋多次受邀参加人民大会堂表彰大会,获得过“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五四青年奖章”,并被评为福建省劳模。 每一个光环的背后都是汗水辛劳,每一朵鲜花绽放都是心血浇灌。2015年9月,第九届全国残运会在四川成都举行,盲人足球项目战况激烈,王亚锋现场受伤磕断了两颗门牙,满嘴是血。到了最后点球决胜负的时刻,王亚锋咬着满嘴药棉,倒退三步,起跑,射门!球进了!福建赢了! 2021年10月,在西安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盲人足球项目,福建队以6胜1负、积18分的战绩荣获冠军,其中,王亚锋一马当先,一人贡献10个进球,为福建队夺冠立下汗马功劳。而令人钦佩的是,王亚锋是带着脚伤,强忍着疼痛上阵的。 2016年里约残奥会之后,王亚锋从国家队退役重回母校,成为福州市盲校的一名教师,担任足球教练的工作,他像当年的邹宏谋教练那样,把细心、耐心和爱心倾注在孩子们身上,帮助他们克服未知的恐惧,在黑暗中带球奔跑……如今,已有多名孩子入选福建省盲人足球队,“我希望他们能像我一样,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让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歌唱生活 “他们真棒!”今年5月底,在“看到”组合的抖音直播下,一条翻唱《新白娘子传奇》插曲《渡情》的短视频一夜爆红,获得24万多个点赞。经过近6个月时间,如今“看到”组合抖音直播“粉丝”已达14.4万。而在“吸粉”的背后,是“看到”组合十几年打拼,用音乐唱响的人生乐章。 2009年底,福建省海峡残疾人艺术团“看到”组合在福州成立,6名成员陈金灿、黄延平、李艳冰、郑璇、林鹏、陈炎明都是视障人士,分别是盲人按摩师、公司职员、歌手、调律师、盲人电脑培训师和自由音乐人。他们用音乐诠释人生,歌颂美好生活,“因为我们都是视障人士,叫‘看到’,就是寓意着我们有一种追求光明的精神”。十几年来,他们已累计表演近千场,先后两次获得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声乐类金奖。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夕,由黄延平编曲制作的《光的方向》,“看到”组合全员演唱,为冬残奥健儿加油助威。在冬残奥会残健融合原创歌曲征集活动中,共征集到全国31个省份的1800余首歌曲,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10首歌曲被评为优胜作品,《光的方向》就是其中之一。 “对音乐的共同爱好,让我们走到一起。同时,我们以直播方式,将音乐的快乐和力量传递给相同命运的视障群体,鼓励他们乐观面对生活。也希望能够在更好、更大的舞台发光发热。”黄延平如是说。 黄延平是“看到”组合的灵魂人物,负责编曲、演唱、指导。他说,视障人士创作音乐有许多困难,比如,识谱的问题、对某个音符的理解错误等,这都需要强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毅力去克服。 一路走来,“看到”组合成员们总是以永不言弃的精神为自己鼓劲打气。 黄延平和陈金灿既是“看到”组合的初创成员,又是福州市盲校同窗,学的都是推拿专业。一个偶然机会,他们走在了一起。1998年,福州市盲校收到了热心人士捐赠的一套鼓号队装备和17件管乐器。靠着这些“家底”,学校音乐老师陈君恩组建起了一支管乐队。陈君恩把五线谱翻译成盲谱分发给学生,每天利用午休时间进行排练。黄延平当上了鼓手,陈金灿吹起了黑管,两人学会了人生中的第一件乐器。 在《老人与海》中,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小时候,常听父母说,盲人要靠做推拿、拉胡琴、算命来养家糊口。黄延平就是承了父母之命,学好推拿,后来他到一家足疗店上班,日子也一天天过去。但三个月后,他突然给“捏”醒了:做音乐才是自己想要的前程。 黄延平暗下决心,决定考大学学音乐。备考中,一年要补高中三年的课,他早上五点起床,凌晨一两点才休息。终于,黄延平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进入音乐表演专科学习。同时,他玩起了声卡,开始制作音乐。在大学,他创作了第一支原创歌曲《单翼天使》。7年后,这首歌被浙江卫视收录进一档节目使用。 而陈金灿爱上了话筒,学起了声乐。录音、配音、制作线上广播节目……如今,麦克风如同陈金灿的生命。 “别说我看不到,我真的看得到,我真的听得到,我真的能感觉到……”2011年,在一档由地方电视台推出的合唱类真人秀节目里,“看到”组合的《看到》首次被搬上了电视屏幕。舞台上强烈的灯光照得黄延平眼前又白又亮。他清楚地记得,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是给予自己最好的肯定。这一次,“看到”组合真的被观众看到了! 排练时,黄延平总是反复修正演唱中的音色、声调、咬字等瑕疵。他希望表演时,盲人积极向上的声音能激励更多人。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黄延平创作了抗疫歌曲《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被搬上多个音乐平台,为战“疫”的人们加油鼓劲,受到人们喜爱,被广为传唱。“虽然我们力量微弱,但我们同样会和大家一样,直面困难,勇敢前行。” 13年后的今天,“看到”组合仍在歌唱,在更广阔的舞台,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