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洛阳街的红砖骑楼

2023-01-10 10:12:48 作者:陈德杉 吴峻峰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泉州市台商区洛阳镇以“三里街二里桥”闻名于世,“躺着”的洛阳桥与“站着”的东西塔并称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而与之相连的“三里古街”却沉寂了许多。

洛阳古街始建于唐朝,兴于宋代,原来只有一丈左右宽,民国时期为了通行汽车,拓宽成八九米宽,两旁的边房改造为红砖骑楼,被人称为“泉州的小中山街”。

上世纪20年代,洛阳街为两侧红砖骑楼夹峙而成,二层街屋毗连排列,整齐划一。楼底临街部分开辟公共敞廊,当地称为“五脚架”,以避雷雨侵袭、炎日暴晒和台风落物伤人,是一个内外渗透的“灰空间”。沿街多为红砖方柱,也有部分石柱,这除了承重,对隔阻车马喧闹还起到一定作用,使行人逛街时具有了轻松惬意的心理安全感。清代文人王拭的诗:“摩肩杂沓互追踪,曲直长廊路路通。绝好出门无碍雨,不须笠屐学坡翁。”恰是对当时洛阳街骑楼的一个形象化注脚。

骑楼底层的开间大小相若,进深一致,体现了宜人的尺度。商铺大门由木板条排列而成,白天将其拆下,打破室内外空间以招徕顾客;晚上再将其安上,变作隔离街道的墙体。有的仅打开大门一侧,而在另一侧安上窗户,一般称之为“窗户柜”。窗户柜的下部大多为固定的竖条裙板,靠室内一侧有可支起的横托板,上部为可拆卸的竖木板条窗,售货时将竖木板拆下,支起横托板作为柜台,空间较为狭小,多是出售百货、零食等小件商品。

柱廊上方为结构转换部位,砖墙内垫一混凝土梁。上面的龛墙,意在模拟传统商铺的堂号、店号、行号之匾额。再往上是骑楼形式表征的重点,单开间联扇的大窗、对称的双窗以及并排的三窗等为立面构图的主要元素。窗间墙处理成壁柱形式,窗扇的形状根据开间大小和整体比例进行精心推敲。窗楣造型多样,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马蹄形、弓形,还有伊斯兰建筑中常用的尖拱形及三叶券的变体。其间镶上木板遮阳窗门或百叶窗,繁简适当,古典优雅。窗与窗的组合随意又自然,细致的线角赋予立面精致感,处处透露出工匠的智慧和对整体构图比例的精准把握,庶几可视为近代骑楼建筑艺术的杰出范例。

屋顶通常有坡形瓦面和平顶天台两种,抑或采折中主义手法:坡屋顶退后,平屋顶临街。女儿墙均用绿釉宝瓶的屋檐栏杆装饰,宝瓶栏杆大量用于西方文艺复兴建筑中,在中国因“宝瓶”的读音为“保平”,即保佑平安,故近代建筑对此更是情有独钟。两旁的短柱形式平直,追求诚实的结构美,这种顶部处理显然是为了强调立面的水平连续感。挑檐板以下则常用檐板托架或齿状饰物的做法,配上两个吐水口,堪称别致。

这些骑楼建筑均出自当地匠师之手,他们既是设计者又是营造者,如洛阳街名匠吴彰敬就完成了大量规划营建工作。当时的匠师汲取了清末民间敞开式店面与国外敞廊式建筑立面的特点,根据华侨提供的图纸或“普市卡”,从建筑技术的可行性、建筑立面的协调性及当时的建筑制度的规范性出发进行修改,结合骑楼的实际体量绘制出初步图纸。业主根据所绘图纸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匠师确定骑楼的建筑形态。在整个过程中,工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民间就流传有“三分主人,七分工匠”的说法。

洛阳街骑楼最富特“色”的莫过于红砖立面了。中国传统建筑历来采用青砖灰瓦建造,唯独闽南地区多是红墙赤瓦。红色的建材专用于皇家宫殿、庙宇及宗祠一类建筑,被称为宫廷色,本为“庶民不许”,而传统“皇宫起”大厝却以红色为建筑色彩基调,在闽南一带悄然风行。细究起来,这恐怕是由于闽南地区受政局动荡更替影响较小的缘故,复因“山高皇帝远”,无中原墨守成规、繁文缛节的束缚,故能表现出一定的非规范性。

古闽南文化也被称作“红砖文化”,闽南语启蒙读物《千金谱》云:“石条油面砖,石珠石柱雁子砖,瓦壁瓦筒六角砖,六角砖下好花园。”“油面砖”“雁子砖”即是闽南地区最常见的红砖,俗称“红料”。据泉州砖窑工匠记述,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泉州的窑口已能烧制出“红艳美观、质量结实”的红砖了。从宋代修缮孔庙时遗下的红砖看,仍“颜色鲜艳,质未风化,体型不变”,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闽南红砖采用手工制坯、土窑焙烧的制作方式,是一种很有趣的工艺:先采田土(一般是中层土,不含砂、石,最好使用黄色土)加水浸泡,打碎、搅拌均匀,再用钢线弓打散或牵水牛踩踏,直至土呈黏性,然后用模型压成生坯,置于架子上晾干。

接下来,打槽装窑,在砖坯入窑时斜向堆码,用小火焙烧3天左右,以去除水汽及烘干,再以大火烧上四五天。烧火时得用马尾松,因为马尾松含有松脂,火力大,黏土里所含的铁元素被充分氧化,烧出的成品颜色新艳。松枝灰烬落在砖坯相叠露空部位,熏成二三道紫黑色斜斑纹,因而名为“烟炙砖”。

这往往要由经验丰富的工人来执行,因为无论是温度的调节还是火候的控制,都必须依靠人工。红砖刚出窑时,颜色较为紫暗,经过日晒风吹雨淋,会脱去表面薄薄的白灰,称为“脱硝”,颜色开始返红,越发艳丽夺目,有如胭脂,所以也叫“胭脂砖”。

现在制砖技术烧成的“烟炙砖”,用计算机严格控制温度,其表面条纹如黑漆,而且千篇一律,砌筑后比较死板,没有手工古制那种色彩斑斓的效果。仿古的贴面瓷砖,黑色烟斑宽度一致,颜色无深浅变化,更显这种弊病。

在砌筑工艺上,闽南的工匠(砌砖师傅)将有紫黑色烟斑的一面作为看面,而且将上下两层的纹路“镜向”接合,成为“〈”形,其花纹犹如燕尾、雁阵,故又有“燕尾砖”“雁子砖”之称。砌筑时十分讲究砖与缝的观感作用,一砖一缝都要苦心经营。现代建筑所用的砖料,经制坯烧成后,一般就不再二次加工了,而中国古建筑所使用砖料,往往要经过砍磨加工,这就使得砖与墙面具有了洁净平整、质感细腻和规格准确的特点。

墙体砖与砖之间的空白处添以白灰,或用蛎灰。早期匠师对灰缝的经营调理更是游刃有余,使得本来并不起眼的灰缝变得举足轻重,如与砖融为一体,使墙面产生“一块玉儿”的效果,或将灰缝做得极细,远观“一块玉儿”,近观“缝如丝儿”。这样的墙面极具装饰感,色彩斑驳绚丽,黑色斑线若隐若现。

与东南亚和广州的近代骑楼相比,洛阳街骑楼表现出特有的“草根性”。工匠们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廊柱、壁柱和窗间柱采用红砖组砌,立面檐口、窗楣、窗台等多为红砖拼就,形成精美的线脚。这是用传统建材来塑造西方样式,乃本地建筑技艺与外来建筑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夏日傍晚迟迟不落的夕阳下,浓重的暖色调更加醒目耀眼,置身其间,“红楼”景观一直绵延至视线尽头,美不胜收。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