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这些中国科技史上的“第一”,从福建诞生!

2023-02-07 09:32:37 作者:欧阳进权 杨明新 吴丹红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修缮保护后的船政核心区吴丹红 摄

  “甲型一号”教练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架飞机。图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船政核心区铁胁厂展示的“甲型一号”教练机制作过程欧阳进权 摄

  船政历史上第三座钟楼屹立至今。欧阳进权 摄

东南网2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欧阳进权 杨明新 吴丹红)这里,驶出了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这里,搭起了中国第一条自营电报线;这里,亮起了中国第一盏自主试用电灯;这里,飞出了中国第一架国产水上飞机……

这里,就是福州船政。让我们推开历史的大门,走进船政熠熠生辉的百年传奇。

历史为何“选择”福建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师夷以制夷的改革思潮席卷而来。1866年,船政在福州马尾诞生,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教育、育人才、兴海军等一系列为国求强活动,被誉为“中国自强之道”。

船政是东亚首个大规模造船工业基地,创造了中国造船数个第一,建立了我国近代第一所成规模的造船厂、机器厂,建造了我国第一艘千吨级蒸汽动力舰船;船政是中国近代教育发祥地,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西式高校、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船政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海军人才,打造了中国第一支舰队。

那么历史为何选择福建?左宗棠又为何选择在马尾设厂造船?

有一种说法是,这与湖南湘阴人左宗棠当年深得林则徐器重有关。1850年的“湘江夜话”中,林则徐向左宗棠表达了希望他建设起强大海防的愿望。1866年,怀抱自强之志的左宗棠官至闽浙总督,终于有了海防建设的机会。

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认为,抛开历史的因缘际会,船政选择马尾,与它自身优势有关。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福建人具有“开放与包容、冒险与拼搏”并存的海洋精神。马尾更具备天然的地理优势,如地处闽江下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天然良港;马江险要,进入马尾的航道狭窄,易守难攻;毗邻台湾,可以就近从台湾运输造船所需木材和煤炭;距离福州城区较近,便于闽浙总督管理等等。

中华未有之巨舰

船政之前,有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船政之后,有天津机械局、湖北枪炮厂等,但船政的规格最高、成效最大。

从1866年开工到1874年中外五年合作期满,船政投入经费共计579万两,只相当于北洋海军创建经费的1/4,却实现了近代工业科技、海军科技从西方到中国的洲际转移。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左宗棠、沈葆桢等创办者基于国情的科技布局。船政不只是造船厂,它同时肩负了行政管理、舰船设计制造、人员教育、舰队编练等职能。

此外,船政还打造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只要是与船有关的工业品,大到舰体、锅炉、蒸汽机,小到风帆、缆绳、耐火砖,都设置专门的车间进行制造。目的是“权操诸我”,掌握近代舰船建造所有的技术。

船政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建造时,沈葆桢要求法国工程师、技术工人从识图、放样开始,对中国工匠进行手把手教导。“万年清”出海试航,从管驾、引水到管轮、水手,已经全部是中国人。

从1866年创办到清末的40年中,船政共造舰船近50艘,经历了木造、铁胁木壳、全金属三个技术阶段。

1870年,为实现左宗棠“以机器制造机器,积微成巨,化一成百”的设想,创办仅四年的船政开始自制船用蒸汽机。

年仅21岁的船政学堂第一届制造班学生吴德章从欧洲留学归国后,与同学共同设计了“艺新”号。“艺新”号是第一艘完全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制造的军舰,意为“技艺推陈出新”,它被时任船政大臣丁日昌称作“中华发轫之始”。

由此,中国近代造船技术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独立的跨越式发展。当时很多西方人到中国,还专程到马尾一睹船政风采。

飞机制造轰动全球

20世纪初,船政的工业制造领域又扩大到飞机制造,并且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918年,海军部在福州船政局下设海军飞机制造工程处,前一年刚设立福州海军飞潜学校,开启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

海军飞机制造工程处当时拥有巴玉藻、王助、王孝丰和曾诒经四位世界级水平的航空专业人才。彼时政局动荡,制造飞机的经费得不到可靠保障,但巴玉藻等人依然克服困难,引领世界潮流,设计、建造各种原型机作为技术储备,时刻进行技术更迭。

1930年,己型飞机“江鸿”号由飞行员许成启驾驶飞往武汉,这是海军制造飞机工程处所造飞机航程最长的一次飞行,显示了中国当时较高的飞机制造水平,轰动全球。

海军制造飞机工程处13年间,共研制成功17架水上飞机,包括教练机、侦察机、轰炸机、舰载机等,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等机型。

1922年,为了解决水上飞机远距离作战时的中继维护,巴玉藻和王助设计了水上飞机库,机库内建有修理车间、飞行员休息区及燃油库等,这是世界海军史上第一艘“浮动机库”,也是近代中国海军寻求“航空母舰”的最初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船政培养的98名飞机制造人员投身航空工业建设,大家所知道的沈阳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制造厂等在创立早期都有船政航空人才参与在内。

“高精尖”全面发展

船政学堂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人才,而且形成了近代留学教育的基本制度和模式。这些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施展才干,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科技和工业进步。

1874年,船政大臣沈葆桢赶赴台湾督办军务。为了便利台湾与大陆之间快捷通信,沈葆桢提出铺设海底电缆。在此背景下,中国第一条自营电报线——船政至福州线1874年建成,而台湾连接大陆的海底电缆因为工程复杂,未能立即开办。

直到1887年,以船政学堂电报毕业生为技术骨干,成功铺设了台湾淡水至福州川石岛的海底电缆,全线长117海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自营海底电缆,标志着近代中国的电信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879年9月9日入夜,船政衙门后方的婴脰山上,突然射出了一柱明亮的强光,灯光所及,山下的船政衙门、学堂、厂区如同白昼。船政的技术人员在船政天后宫前广场上点亮的是一盏特殊的电弧探照灯,这是中国人独立使用电力照明的最早记录。

“镜清”号巡洋舰是中国第一艘安装电灯的军舰,此后电弧探照灯是舰船建设必备装备。

1886年,为了加快建造钢甲舰“平远”号,船厂区域建成电灯房,这是中国最早的发电车间之一,也是福州地区第一座发电厂。此后,原本以蒸汽机、皮带传动的机床,全部改为电力驱动。

现在轮机厂北侧有一座钟楼,它始建于1926年,次年完工,这是船政历史上第三座钟楼,第二座钟楼建在办公所的屋顶,第一座钟楼是船政诞生时建造的,在目前钟楼东侧,为单体木质结构,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座工业钟楼。

船政建设前,中国人熟悉的是打更那样的十二时辰传统报时方式,船政创立后,现代时间概念率先导入福州。

百年前的船政,为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百年后的今天,以“爱国、科学、创新、图强”为标志的船政精神依然时刻激励着后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