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思政课”

2023-03-04 12:57: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作者:张立庆

20230215 国际教育学院:探寻朱子渊源,文墨一脉相承8.jpg

探寻朱子渊源,文墨一脉相承 学院供图

东南网3月4日报道(通讯员 陈晓凤 陈文娟 刘田甜 本网记者 张立庆)为积极响应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日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组建数十支实践小队分赴漳州市南靖县、漳州市平和县、龙岩市长汀县等地考察调研,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以实际行动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追溯历史文脉学习八闽文化根基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国际教育学院“朱子文化贯中外,闽学之源永长青”实践队前往福州市仓山区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寻访朱子文化遗迹,梁厝古村是理学家朱熹与挚友梁汝嘉择地所建,成员们先后走访梁桂元故居、古韵茶楼等地,深入了解朱熹设帐授徒、著书立说、倡道讲学的历史故事。成员们还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线上云课堂形式,在海外高校传播朱子文化,学习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

在汉族的众多民族中,客家民系是一支独特的存在,客家人们尽管生活在不同的地区,但仍有较为统一的生活习惯。管理学系“踏古寻芳”实践队成员的漳州市平和县,就存在一定数量的客家人,成员们从当地村民口中了解吉安楼汉人历次南迁以及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形成客家人的历史渊源、客家姓氏起源。“吉安楼虽不同于客家代表性建筑结构,但那里的楼延续了原有土楼色调又满足当下旅居需求。既是对土楼的最大尊重,也是今后开展继承与弘扬传统建筑精神的优秀典范。”身为客家人的实践成员熟练地用客家话讲解了80字的客家祖训,介绍了蕴含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八德”。与此同时,在漳州市书洋镇塔下村,文化产业系“有福之地寻传统 薪火相传颂文化”实践队队员也参观了德远堂、顺昌楼、钟兴楼等场所,感受传统客家土楼的独特造型。

走近名镇古城领略古代建筑之美

师生们走访家乡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著名民居建筑,感受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20230301-经济与法学系学生寻访醒狮传统技艺.jpg

经济与法学系学生寻访醒狮传统技艺 学院供图

经济与法学系“感受古城文化,领略古城魅力”实践队前往龙岩市长汀县历史文化名城开展学习实践,参观汀州古城墙、济川门等地,领略古城的优美景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这是他们第二次来到汀州古城,每一个成员都惊讶于古城的变化。2020级法学专业的涂语航表示:“汀州古城在保存原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情况下,把景区建设与城市功能相结合,与旅游休闲相配套,与商贸活动相适应,在推进古城保护开发建设中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软硬件’水平的模式。”

“我们在观赏畲族的龙杖、祖图等藏品时,仿佛透过藏品望见了半月里雷氏三百年的家族文化。”宁德市霞浦县半月里畲族村里的畲家民间博物馆,有近千余件珍贵藏品,从畲族的龙杖、草药本到银器,外语系“半月里文化”实践队成员沉浸式感受并通过分享第一视角图片、视频,宣传畲族传统文化。

在福州连江浦口窑,2021级商务英语专业陈心悦同学顺着保福寺群山行走过山门殿、荷花厅、保福书院、宋窑古院等,感受千年建筑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他们参观着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保福书院”,书院内摆设古时师生的书桌,文房四宝等。她表示“书院里一步一景都展现了当年师生勤耕好学之景象,我们不由自主地便能从这里厚重的文化底蕴中感到升华。”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此次实践在福建各地开展,引发了不少实践队成员对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身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培养关心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了解其内涵和价值,为传承中华文化发光发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30121 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丨细品茉莉茶香,探密八闽民俗文化4.jpg

细品茉莉茶香,探密八闽民俗文化 学院供图

外语系“临福品茶,感悟文化”实践队、信息机技术系“e”初心共征程实践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参观春伦茉莉花茶文创园并动手制作福州名茶茉莉花茶,为此两个专业的学子进行了愉快的共建,用自己的专长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产业系“有福之地寻传统 薪火相传颂文化”实践队通过结合地方特色与专业特色,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以网络平台为载体,采用多样形式展现传统文化并制作成《青年说|文化共振 与“福”同频》上传至各大网络平台,让福建传统文化与青年力量融合,以更年轻的姿态呈现。

“我们希望探寻如何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并将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助推符合大众需求、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娱乐与之相结合。”文化产业系2021级学前专业罗玥蓉专业同学去到龙岩上杭参观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闽西木偶戏。其他实践队成员也分别在各自家乡探寻传统文化,青年们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探寻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进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理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林香教授表示,学院把“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精心组织,现实教学相长跨学段、术业交叉跨专业、校企合作跨行业,今后还将常态化开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发掘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追寻中华民族自信的源头,感受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思政课”。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