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两位基层代表的“美丽乡村”对话

2023-03-07 09:39:37 作者:苏依婕 朱子微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3月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苏依婕 朱子微)

编者按:今年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履新之年。代表委员中,既有连任的老面孔,也有第一次当选的“新鲜人”。对于如何履行好代表委员职责,为民发声,为国献策,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体会。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他们,和大家一起分享“新老”代表委员的心路历程和履职故事。

从履职经历,到乡村发展、民生冷暖……5日,在福建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休息间隙,曾云英、陈东海两位全国人大代表,因共同的身份——村党支部书记而开启热聊。

“第一次在会上发言,昨天紧张得睡不着……”来自漳平市永福镇西山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东海,是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名两会新人,他心情十分激动,也倍感压力,忙不迭向老代表们“取取经”。

看着陈东海,“老代表”曾云英想起了当初的自己,第一次履职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来自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的曾云英,也是一名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同的是,今年已是她履职的第十一个年头。

“从乡村田埂走到人民大会堂,感觉一切都很‘高大上’。”曾云英直言,第一年履职时,自己对“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懵懵懂懂,紧凑的议程也让她手足无措,多亏有老代表的帮助。

“他们鼓励我,作为长期扎根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我们有独特优势,把基层见闻和群众心声说出来就好。”于是,曾云英从身边事着手,建议对农村被损坏的沟渠、道路进行修复,以保障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这一建议得到有关部门回复,让她十分激动,也对履职工作有了切身体会。

一旁的陈东海听得仔细,频频点头。

“一开始不懂很正常,多听多看多思考,其他代表的发言、大家关心的话题都能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记下来,回去慢慢‘啃’。”在曾云英看来,会后履职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的她立足岗位,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乡亲们也都愿意对她说心里话。一年到头,“民情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成为她建言献策的充足素材。

“我们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可能未必是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但能更近距离听到群众的所急所盼,因此有责任把基层群众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曾云英对陈东海说。

听着曾云英的分享,陈东海对全国人大代表所肩负的使命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接下来的履职工作有了新的期待。

“第一年,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希望从老代表身上汲取更多经验,履好职、尽好责,更高质量地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陈东海认为,作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从群众中来,代表的是人民群众,唯有心系乡亲,将基层声音带到北京,才能为乡里谋幸福。在平日的工作中,他也常到群众家里搭把手、山间地头帮个忙,积极了解大家伙的所思所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此次,我也带来了支持咱们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议。”谈起今年的关注点,陈东海打开了话匣子。

“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大路。”在此前的调研中,陈东海发现国家级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最大的制约还是交通,缺少一条高速公路。为此,他建议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支持将平潭经漳平(永福)至龙岩高速公路列入规划并推动建设,支持台创园打开对外快速通道,进一步优化台胞台企在闽投资环境。

展望未来五年的履职工作,陈东海满怀憧憬。“我会继续关注闽台农业融合,通过扎实调研,听取台商台农心声,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台胞台企在闽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助力两岸同胞携手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作为来自农村、扎根农村的人大代表,我们确实有责任和义务为乡亲们发声,助力推动乡村振兴。”一旁的曾云英接过话题。

扎根基层23年,曾云英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实利为初心,勤勤恳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被村民亲切地称作“阿英书记”。作为老代表,她持续关注着乡村发展,积极为民代言,十年来先后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议案、建议120多件。

两位代表坚信,一点一滴,聚沙成塔。只要坚持为老百姓发声,每位人大代表的努力汇聚在一起,就能实实在在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推动力,让农村变得越来越好,让农民越来越有获得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