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你的青春岁月是怎样度过?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

2023-05-04 22:43:02 林先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将青春写在大地上、将青春献给公益.......

你的青春岁月是怎样度过?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

东南网5月4日报道(记者 林先昌)

你的青春岁月是如何度过的?

有的人扎根基层,将青春写在大地上,有的人热衷公益,奉献自己的青春。“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本网采访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过来人”,一同分享各自的青春记忆。畅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又想说些什么?

微信图片_20230504163012.jpg

王维奇(左二)和团队一起监测再生稻碳排放。受访者供图

80后王维奇:为湿地碳增汇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王维奇是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入选福建省杰青,兼任国家生物炭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湿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他还是福建省科技特派员。

2008年硕士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并留校任教,期间在香港中文大学和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进行访学。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他聚焦湿地碳循环机理与碳增汇技术研发,在构建了植物入侵为核心的碳汇维持理论和方法体系、揭示了围垦影响湿地铁碳耦合机制、研发围垦湿地碳库提升调控技术等3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绩。目前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等。

研究实践更多的要下基层,扎根一线。这是王维奇这些年来坚守的信条。

作为科技特派员,他力争实现从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价值提升。2014年以来,创建高碳汇技术挖掘团队科特派,创新性的通过富铁炭基硅肥施加,优化了围垦茉莉花湿地土壤结构与健康,强化了围垦湿地碳汇潜力,为定向培育围垦湿地碳增汇技术提供了潜在新途径。

王维奇和团队还一同参与建立茉莉花园高碳汇示范基地50公顷,大幅度新增服务企业的产值。同时,他还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积极培育本土技术人才。

记者还了解到,王维奇还先后参与了“福建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福建尤溪联合梯田”“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等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为福建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保护与发展贡献力量。

王维奇表示,今后将继续努力,着力研发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提升技术,推进围垦茉莉花湿地固碳机制及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应用,建立农业文化遗产示范区,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用己所学贡献青春力量。

对于年轻一代,他说:“年轻人要敢于吃苦,勤勉奋进,勇于挑战自我,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成为有理想、有作为、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微信图片_20230504220721.jpg

尤剑锋(右)在平时训练现场。受访者供图

70后尤剑锋:将青春奉献给公益事业

尤剑锋是福建蓝豹救援队队长,今年48岁。身为南昌铁路局的职工,却已从事专业应急救援工作8年了,并于去年11月荣获“福建省红十字五星级志愿者”的荣誉。

他带领的福建蓝豹救援队,是一支由专业志愿者组成的民间救援队,2016年4月开始筹建,具备山岳救援、地震建筑坍塌救援、水域救援、心理干预等救援资质能力,现有正式队员128名,预备队员和核心志愿者158名,志愿者1000多名。

尤剑锋介绍,目前福建蓝豹全省有福州突击队、闽侯突击队、长乐突击队、闽清突击队、仙游突击队等5支队伍。

他说:“救援队自2016年组建以来,几乎参加了福建所有大型灾害救援和各种山地救援,例如:2016年7月闽清重大自然灾害救灾救援工作、2016年9月“莫兰蒂”台风厦门救援、2019年6月永泰县泥石流滑坡救援,7月南平特大水灾救援,2020年3月参与泉州欣佳酒店坍塌救援等。救援队还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校园、社区、企业等活动。”

今年2月,他还带领队员赴叙利亚参与地震救援。作为中国蓝豹救援队驰援叙利亚第一梯队,福建蓝豹救援队投入叙利亚拉塔基亚震区,开展救援救灾工作。

“这次驰援叙利亚我们觉得非常荣幸,叙利亚人民说,在大家身上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释放的善意和温暖。”尤剑锋说。

“最初是想用自己一技之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历过水灾救援,户外救援后,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并且预防一些事故的发生。”谈起这些年救援经历,尤剑峰如是说道。

他表示,今后希望继续投身公益事业,也希望更多人关注公益,加入公益。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