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谢冕:永别忧伤,为今天干杯

2023-06-27 09:00:36 作者:李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image.png

谢冕在《谢冕文存》编辑座谈会上。 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6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李艳)

人物名片

谢冕,福建福州人,1932年生,著名当代文学研究学者,新诗理论家、批评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顾问。

日前,著名当代文学研究学者谢冕回到福州,探寻家乡旧迹,商讨《谢冕文存》事宜,对话青年学者,尽显一位耄耋老人的人生智慧与爱乡之情。

受到家乡的精神滋养

谢冕1932年出生于福州,17岁时参军,23岁离开家乡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后留校任教,如今已经历90载人生风雨。家乡福州,是他心中的牵挂。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曾写下过关于福州的点点滴滴。

阔别许久,谈及此次回到福州的感受,谢冕连说:“开心,开心,非常开心。”

时值盛夏,福州的茉莉花悠然飘香。谢冕忆起少时情形,“以前没有香水,福州的女性穿旗袍时,就将茉莉花挂在腋下的盘扣处,作为香水使用”。

途经杨桥中路,谢冕又谈到杨桥巷。“以前我的姐姐就住在杨桥巷,这里有书报摊,可以读书看报。于是,我经常来杨桥巷这边的书摊读书看报。从仓山步行过来,要两个多小时……”此次他专门前往三坊七巷,向同行的学者、学生介绍福州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他自豪地告诉大家:“这些老宅保护下来,了不起。”在安民巷流连时,谢冕无限深情回忆起童年时对福州坊巷的印象,描述起他的记忆——母亲劳作的天井里可以看到高高的树,花儿纷纷飘落,温馨美好。

“程埔头”是谢冕屡屡提及的一个地名,那是他小时候居住的地方;还时常谈到三一中学,那是他念中学时的母校。谢冕清晰地记得帮助过自己的李兆雄老师,“我小时候家庭贫困,缴不起求学的学费,简直是痛苦深渊的挣扎。幸好小学时期认识了这位充满爱心的李老师,帮助我减免学费进入三一中学读书”。

家乡的一点一滴,总能勾起他的无限回忆,激起他的无限情思。有关家乡的一切,谢冕的描述总是那么亲切,那么深情。他是从福州走出去的学者,他也深深受益于那些从福州走出的学者的精神滋养。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冰心教我爱,巴金教我反抗’。冰心先生甚至是我人生和智慧的最早的开蒙人。”谢冕说,在初中时,他以当时在报上发表文章获得的报酬,倾囊买下了一本《冰心全集》。在那里,他读到了《春水》和《繁星》,也读到了《往事》和《南归》。“我如今的抒情笔墨,是冰心给我的影响,我的文学情怀——爱心、亲情、人性和自由,也是受到冰心的启示的。”

于是,此次回乡之际,谢冕也走入福建师范大学,与青年学者座谈对话;走入福州外国语学校(前身为福州三一中学),为孩子们的紫藤诗社授牌。谢冕与师生们分享自己的青春记忆、求学之路、军旅生涯,畅谈对人生的感受。这位耄耋老人的乐观和坚韧,深深地感染着广大师生。

展示“诗意的人生与学术”

6月中旬,在谢冕回到福州之际,《谢冕文存》编辑座谈会召开。

1980年,谢冕发表《在新的崛起面前》,引发关于新诗潮的广泛讨论,对推动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他在北大发起的“批评家周末”学术沙龙,以文学关注时代发展与现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全方位展示这位闽籍学者的“诗意的人生和学术”,海峡文艺出版社计划出版18卷、900万字《谢冕文存》,汇编其全部学术成果、个人散文作品、访谈录、作品札记以及具有史料价值的日记,体现他在推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榜样作用,挖掘其在卓然不群立举新说里所蕴藏的生生不息的内在文化力量。将文存放在家乡出版,这是福州的隆重邀约,更是谢冕对家乡的丰厚馈赠。

在这场编辑座谈会上,来自北京、四川和福建等地的学者,对《谢冕文存》的编写体例、收录内容等方面,从学术价值、学术意义和出版规范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大家深入讨论后一致认为,《谢冕文存》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富有精神性的意义,将是闽派批评与闽派诗歌等的高水平展示。

四川大学刘福春教授认为:“谢冕老师不仅是一个批评者、研究者,同时也是一个创作者。文存里除了论文,也应该收纳他的诗歌、散文等,还要考虑如何分类,立体体现谢冕的学术成就。”

“出版文存,并不意味着需要收录全部的作品,也需要做取舍。”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高秀芹说,之前她主编的《谢冕编年文集》,共600万字,花费整整四年的时间。“文存的体系和编年文集是不一样的,其出版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重新发现’谢冕的过程。”

诗人林莽谈到自己来过福建很多次,“我对福建人的印象是温和、宽容与智慧。虽然谢冕老师常年生活在北京,但他身上依然保留着这些特质。计划出版《谢冕文存》,将进一步突出谢冕在诗歌史上、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是一件特别令人期待的事”。

福建师范大学袁勇麟教授从读者期待的角度提出,谢冕老师很多重要的观点可能最先体现在日记、书信中,所以将日记、书信等以往未公开的资料收录,将成为文存的一大亮点。

“能在家乡出版自己的文存,我非常感动,为这份浓浓的乡情所感动。”谢冕说,此次能够顺利回到福州,就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想。原来,去年2月,90岁的谢冕在晨练中意外摔倒,历经了手术、康复、重新学步等艰难的过程。“医生都觉得以我这个年龄,恐怕要站不起来了。没想到我不仅站起来了,康复之快更令大家惊讶,一年多后还实现了长途旅行回家乡。”谢冕说,在病榻中他写下了《换骨记》《学步记》《登楼记》等文章,登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

“因此,我为自己制定了2023年的口号——永别忧伤,为今天干杯!这句话也分享给大家。”谢冕说,人生必须要有坚强的心态和强健的体力,去应对一个个苦难。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珍惜每一个当下,把握住今天的美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