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八闽文脉·人物 | 王景弘:从闽西山村里走出的伟大航海家

2023-07-12 10:36:32 作者:钟德彪 赖莉蓉 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2023年7月11日是第19个“中国航海日”。

向海而生,踏浪前行。

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出使西洋,自此拉开了史无前例的七下西洋壮举的序幕。

在这些下西洋之行中,还有一人同样值得被铭记,那就是王景弘。

从第一次下西洋起,近30年间,王景弘先后以副使、正使身份参与组织和领导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在郑和去世之后,又奉旨第八次出使西洋,先后到达亚洲、非洲等30多个国家、60多个地区,铺就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亚洲、非洲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


王景弘(1369年—约1457年),龙岩县集贤里(今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许家山人。(漳平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劈波斩浪著华章

王景弘,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许家山村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王景弘入宫为宦官,侍奉燕王朱棣,因“有拥立皇储功”,深得明成祖朱棣器重。

永乐三年(1405年),奉明成祖之命,王景弘首次以副使身份协助正使郑和统率巨型宝船62艘,官兵、水手2.78万余人,组成庞大船队出使西洋(今加里曼丹以西至非洲东海岸一带海域)。

关于王景弘的航海历史虽然鲜为人知,但却依然能在石碑和铜钟上找寻到踪迹。

明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预备最后一次下西洋,他亲自撰文刻碑,立石于江苏刘家港天妃宫内,即《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次年春,船队驻泊长乐等候季风之际,郑和修造天后宫,并立《天妃灵应之记》碑。

这两块碑,文末均明确记载“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字样。

在南平的雪山寺三宝殿发现的一口铜钟,铭文也清晰地镌刻“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字样。

这两块碑和铜钟,都是在郑和船队第七次下西洋启航之前刊立和铸刻的,碑文记载了郑和、王景弘第七次下西洋的缘由及前六次下西洋往返日期和所至国家、地区概况等。

“下西洋” 航海技术的统领

福建,山清水秀,山多田少,依山面海。早在南宋时,福建就有高超的造船、航海技术。

据考证,江苏刘家港是“下西洋”船队的出发地,福建长乐的太平港、五虎门海口,是船队伺风出洋的基地。

长乐、泉州等地,不但为船队提供了造船及维修、补充物质、征集物品的条件,同时为船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航海人才。

王景弘,闽南人(当时龙岩县属漳州府辖),雇泉州船,以东石沿海名(舟代)导引,从苏州刘家港入海至泉州寄泊。

——清·蔡永蒹《西山杂志》

由此可见,王景弘在船队出访前曾在福建泉州一带征集性能优良的远洋船舶,选拔招聘了不少福建籍优秀火长、舵工、杂役、武装官兵等。

选取驾船民梢中有经惯下海者称为“火长”,用作船师,乃以针经图式付与领执,专一料理。

——明·巩珍《西洋番国志》

在“下西洋”的征程中,郑和是总揽一切公务的统帅。而王景弘既懂行,又是福建人,和船工、水手语言相通,作为航海技术方面的统领,与郑和一起统领船队远涉重洋,在艰难复杂的环境中完成数次远航任务,成为郑和最为信赖的左膀右臂。风雨航程中,每当遇到困难,王景弘总能用自己丰富的航海知识,让船队化险为夷。

image.png

王景弘第八次下西洋航海路线图(王景弘纪念馆 供图)

航海前,王景弘负责船舶的征集与修建、航海技术人员的甄选、航海针路的确认、航海图的测绘制作、水师的督练等一系列筹办事务。

王景弘作为船队的首席航海家,管理一支由船长、舵手、水手等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数量庞大的水手队伍。

船队组织严密、管理科学、分工负责、阵营整齐,共有宝船、战船、水船、粮船、马船等大小船只200余艘、27800多人,其中最大的宝船长146.67米,宽50.9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宝船。船队使用了指南针、过洋牵星术等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浩浩荡荡,搏击风浪。

航海过程中,王景弘与郑和共同肩负起指挥船队前往各国访问的重任。

据文献《瀛涯胜览》记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期间(1430—1433年),王景弘委派通事马欢等七人,自印度古里港启航,横渡阿拉伯湾进入红海,至塞林港北部的秩达(吉达港)登陆,赴默伽(麦加)、蓦底纳(麦地那)朝圣,并画得麦加天方真迹图——《天堂图》而还。

在“下西洋”的航程中,流传着许多关于王景弘的传说。

在明代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就描写了王景弘不但深思熟虑、足智多谋,而且精于航海技术,擅长兵法,与郑和配合相得益彰,在出使海外中屡建奇勋的故事。

如记载舟师往满剌加途中,发现前方出现白茫茫古怪的一片水,旋成三五里的一大水涡,如天崩地塌一般轰响。郑和不知究竟,因问王景弘,王景弘脱口而出:“这是个海眼泄水之处,其名为‘尾闾’。”

而在东南亚海域上,也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七洲洋上有一种神鸟,名曰“箭鸟”,可以为航海者决疑导航:

喙尖而红,脚短而绿,尾带一箭,长二尺许,名曰“箭鸟”……相传王三宝下西洋,呼鸟插箭,命在洋中为记。

——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

这里所说的王三宝(保)便是王景弘。以上两则虽然只是传说,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王景弘丰富航海经验和成功指挥航海探险独特贡献的褒扬。

明宣德八年(1433年),在“第七次下西洋”返航途中,郑和在古里(今印度的卡利卡特)去世,他把带领团队继续航行的重任托付给了王景弘,王景弘独率船队回国。

宣德九年(1434年),王景弘奉旨第八次出使西洋,独立指挥船队前往苏门答腊,足见王景弘作为航海家与外交家的聪明才智和卓越能力。

郑和与王景弘“下西洋”,创造了航海史上三个“世界之最”:组建世界最庞大的船队、制造世界最巨大的海船、完成世界最遥远的航程。

远洋船队航行了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60多个地区。航线最西到达赤道南面的非洲东海岸(今坦桑尼亚的马边村),接近莫桑比克海峡,最南到达爪哇,最北到达红海的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总航程达16万海里,合计29.6万里。

“下西洋” 沿途留佳话

郑和与王景弘下西洋,每到一地,总是致力于增进与各地的交流,展示中华历史和文化,在当地留下许多佳话。

在文莱的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有一条“王总兵路”,据说这是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王景弘到达的地方,史称渤尼。这条路就是当地政府为纪念王景弘对文莱的贡献而命名的。

不只在文莱,在东南亚各国,留存的郑和、王景弘遗迹就有30多处。其中有各式各样的三宝公庙,均是为纪念郑和、王景弘而建。

在印尼为纪念王景弘而命名的三宝垄市中,就有三宝洞、三宝井、三宝墩等,每年六月二十九日,都要举行纪念三宝(保)大人登陆之日,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数百年来,这种敬拜郑和、王景弘下西洋英雄壮举的活动,已从华人聚落散播至范围更大的中印混居社会,成为印尼爪哇地区的一项风俗习惯。

此外,在泰国,还有三宝港、马来西亚还有三宝山等,均为纪念王景弘“下西洋”期间的特别贡献。

王景弘与郑和出使西洋期间,还曾去过台湾。

据清代高拱乾《台湾府志·卷九》记载:

明宣德间,太监王三保舟下西洋,因风泊此。

连横的《台湾通史》中也有记述:

初,(郑)和入台,舟泊赤嵌,取水大井。赤嵌番社名,为今台南府治,其井尚存。而凤山有三宝姜,居民食之疾瘳,云为郑和所遗。则和入台且至内地,或谓在大冈山。

1945年,为纪念王景弘的历史功绩,原南沙群岛中的辛科威岛被命名为“景宏岛”。

郑和、王景弘“下西洋”的开创之功

郑和与王景弘的远洋船队历次“下西洋”,都满载金银、铜器、瓷器、丝绸、茶叶等物品,返航时不但搭载前来中国访问的外国使节,还带回大量的宝石、香科、胡椒、海产品、奇异动物等,深得朝廷赞许。

在第七次下西洋之际,王景弘召集航海技术人员,绘制整幅下西洋全图——《郑和航海图》。

此图绘有地文标志、航道,注有航程、航向、指南针针位及天体星象,是中国现存最早远航亚非两洲的航海用图,也是一部反映明初航海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的百科全书。

郑和、王景弘“下西洋”,历史性地形成了六大航行枢纽,所辐射的航路多达58条,形成了多点纵横交叉的综合性远洋航路网络。这些开创之功,为沟通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开拓“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中华文化,扩大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做出卓越贡献,也表达中国人民向往和平、和睦、和谐的愿望。

明宣宗曾赐诗一首,以表彰王景弘的功业:

昔时将命尔最忠,大船摩拽冯夷宫。

驱役飞廉决鸿蒙,遍历岛屿凌巨谼。

晚年,王景弘潜心整理航海资料,把一生航海所得编撰成《赴西洋水程》一书。此书流落民间后被辗转抄录,成为明清时期,人们驾船出海的导航“秘本”,在中国航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景弘,这位伟大的航海家,用近30年的光阴和闽人敢拼敢闯的精神,与郑和一道,写就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奇迹。

(本文综合了福建日报、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漳平市融媒体中心、闽西日报等平台相关文稿)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