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邵武:学习“千万工程”好经验 打造和美乡村新图景

2023-07-13 09:46:24 作者: 来源:邵武融媒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党建引领,让组织“强”起来;活化机制,让乡村“美”起来;三产融合,让村产“旺”起来;促进增收,让农民“富”起来……

多年来,邵武市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省委“三争”行动部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法,探索走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邵武”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 让组织“强”起来

邵武市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百千工程”解难题。邵武市深化“南平机制”,创新开展“百家机关联基层,千名干部进村企”行动,180家市直机关单位分别定点挂钩联系181个村(社区)和122家规模以上或重点企业,实行“乡村振兴指导员、下派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驻企服务专员、创城志愿者”五支队伍联系基层,服务企业全覆盖。同时,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格局,创新打造党群城市家园——城乡互动服务平台,为全市4/5以上乡镇及2/3以上城区人口提供精准服务。

“一村一档”助振兴。邵武市围绕“一镇一品”“一村一产业”工作目标,持续巩固林地使用费征收成果,结合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党组织引领下的“村社合作”力度,推广一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试点项目,鼓励乡村产业项目由小到大、由短向长发展。

image.png

“五谷丰登”壮村财。邵武市持续深化跨村联建机制,盘活碎片化闲置资产、山林耕地等资源,打造鲜花谷(鲜花产业)、林栖谷(林产业)、金穗谷(水稻产业)、瓜果谷(水果、蔬菜产业)、中药谷(中草药种植产业)等农业发展型“五谷丰登”党建富民强村品牌。目前已有31个行政村围绕“五谷丰登”产业建立跨村联建,实施共建项目33个,预计带动村财年均增收100余万元。

活化机制 让乡村“美”起来

邵武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融入南平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连接南平环带251生态旅游环线,开发衔接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至泰宁世界自然遗产的风景廊道,以人为本打造“形神兼备”的“富春山居图”。

环境整治再发力。巩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和“全域无垃圾”成果,乡镇基本建立垃圾转运体系、行政村基本建立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无害化户厕普及率99.03%。将环境整治与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等工作有机融合,形成长效机制,涵养乡风文明。

“绿盈乡村”再升级。邵武市进一步推进“绿盈乡村”建设,目前,135个行政村已获批初级、中级、高级版“绿盈乡村”,拿口镇获评“绿盈乡镇”。2022年邵武市荣获国字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金字招牌。

美丽乡村再蝶变。邵武市一体推进202个城乡建设品质提升项目,对和平古村落进行保护修缮,对水北镇龙斗村部大楼外立面提升改造、村主干道“白改黑”等,实现龙斗乡村活化再造,百姓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适,邵武被评为全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优秀县。

三产融合 让村产“旺”起来

邵武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打造现代粮食产业体系,通过优化粮食种植结构、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复耕复垦等方式,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0年以来,邵武市粮食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47万亩以上、实现产量18万吨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度走在全省前列。

构建“4+N”特色产业体系。近年来,邵武市在粮食、竹业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烟叶、种业、中药材、茶叶”为重点,辐射培育“肉兔、肉牛、百香果、食用菌、渔业”等产业的“4+N”特色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邵武茶叶产值4.6亿元,中药材产值1.02亿元,食用菌产值3.59亿元,有一村一品村18个(国家级1个、省级7个、市级10个)。

推动“1+N”种业发展模式。邵武市以争创种业大县为契机,打造以水稻制种为主,多花黄精、猕猴桃、竹荪等为支撑的“1+N”种业发展模式。2022年,推动杂交水稻制种面积4.35万亩,居福建省第2位;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合作,建立猕猴桃良种繁育基地,实现年出苗量100万株;抢占菌种种业生产高地,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市)竹荪种植基地;以福建康森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为平台,推进肉兔全产业链建设,打造福建省最大的肉兔养殖基地,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

推动产业链条提档升级。邵武市以竹产业为基础,按照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融合”理念,打造莲塘村“竹立方”生态科创馆,大力发展“云上经济”,通过“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着力构建一站式“买全球•卖全球”的现代化销售模式,将竹资源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此外,结合打造“世遗1号”风景道,创新开拓出集网红打卡、教育研学、农业休闲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产业链条提档升级。

促进增收 让农民“富”起来

邵武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补短板惠民生,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增收模式。实现全市建档立卡脱贫人口2755人不返贫、21个脱贫村村级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且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不低于5万元,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实施专业化农民“提能增劲”工程。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邀请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资深专家学者、省地市农业部门农技推广骨干17人传经送宝,培育一批制种育种、电商直播等领域新型农民。2023年来,已开展线上培训8期计2600余人,线下培训2期计160余人。

加大农民就业帮扶力度。免费为贫困劳动力开展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政策咨询服务,及时提供企业招聘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今年来,通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征集就业岗位3828个,印发宣传单2000余份;进村(社区)入户送岗上门400余户。运用南平人才网、“我帮您-南平零工集市”小程序、微信等现代化服务手段,为用人单位和贫困劳动力牵线搭桥,引导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就业人数占有就业意向人数比例和成功培训人数占有培训意向人数比例“两个百分之百”。

image.png

创新农民增收模式。创新建立“回归经济”“庭院经济”等模式,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生活品质,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3万元。其中,福建华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回归经济”项目,投资6000万元流转土地2343亩,进行猕猴桃、哈密瓜、火龙果等特色水果种植,带动村财年增收3—5万元,村民创收200余万元。和平镇危冲村“枫林窑”庭院经济,建设枫林窑非遗体验馆,开发枫岭复古瓷器DIY旅游产品等,带动全村30余户从事青白瓷制作,年产值可达400余万元。

之江潮涌,奋楫扬帆。未来,邵武市将学好用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为契机,坚持因地制宜、系统谋划,全景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绘就一幅“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美丽新画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