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竹纸的坚守与传承
2023-07-14 10:39:48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张斌客商前来选购西山竹纸。 编者按 盛夏之时,气候宜人的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来避暑的人们。然而,你未必知道,在密林深处,保存着一个古朴的西山纸工坊,其完整地传承了源自东汉蔡伦的造纸工艺。西山纸不仅制作工艺繁杂,而且选料独特而严格,采用的是柔软且纤维丰富的嫩毛竹,故西山纸也被称作“竹纸”。不妨去看一看。 每到立夏,当年新长的小毛竹将要开杈时,刘仰根便深入龙栖山的竹林,寻找造纸的最佳竹材。 位于三明将乐的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竹纸制作技艺的主要传承地。 龙栖山海拔1000余米,山高谷深,秀山灵水,盛产毛竹,便于就地取材,适合传统手工造纸业的生存与传承。 西山纸早在唐宋时期即已闻名四海,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生产历史。作为中国最早生产竹纸的地区之一,将乐县以“西山纸”最负盛名。西山纸选料考究,纸面少疵,吸水性强且久不变形、不腐不蛀,既可用于修复、印刷古旧书籍,又可用于书法、装裱。清代乾隆年间编印《四库全书》时,清高宗曾命钦差大臣到将乐调纸印刷。 在将乐,手工造纸作坊最多时有110多家。20世纪70年代龙栖山尚余60多家造纸作坊,到20世纪90年代就仅存一家了。如今,西山纸工坊依然在默默坚守,成为当地手工造纸技术的缩影。 2008年,将乐县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竹纸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西山纸第四代传人刘仰根,1957年生人,17岁时便被父亲带进造纸作坊学艺。从此,他的一生与薄薄的西山竹纸结下了厚重的缘分,50年如一日坚守着古老的竹纸制作技艺。 立夏后的三天,刘仰根与纸工们就上山砍嫩竹。将嫩竹断成2米长的竹筒,再剖成宽约3厘米的竹条,捆束成把投入池塘,撒上石灰,灌入泉水。两三个月后,竹片泡得糜烂,取出洗净。再剥去竹节和内外两层皮,放入竹料槽…… 从一根毛竹变成一张薄纸,需要经过漫长的4个月时间和繁杂的28道工序。砍下嫩竹后,经断筒、削皮、撒石灰、浸漂、腌渍、剥竹麻、压榨、匕槽、踏料、耘槽、抄纸、干纸、分拣、裁切,每道工序均传承古老的步骤,丝毫不敢马虎。 西山纸工坊里均是上了年纪的工人。今年66岁的刘仰根盼望这项国家非遗传统手工技艺能得以传承,更希望世人能记得它。 西山纸曾一度出口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十余个国家。近年起,通过连续几年参加海峡两岸文博会,西山竹纸逐步拓展了销售市场,许多书画家、出版社纷纷前来龙栖山订购西山竹纸。 刘仰根利用作坊生产的竹纸,创新研发长卷、小长卷、册页、古法线装本等文创产品,拓展竹纸销路。他还计划开设西山竹纸儿童体验区,在竹纸制作技艺的体验中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张斌 文/图) 更多内容 扫码读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