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宁化县:贡米迎丰收 农户有奔头

2023-10-04 08:58:56 作者:马丹凤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

秋风送爽,又是一年丰收季。眼下,福建各地秋收正如火如荼开展,田地间、大棚里、树林下,稻谷金黄、瓜果飘香,一片丰产丰收景象。福建日报今日推出“丰收福建”栏目,多路记者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记录丰收喜悦,讲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

东南网10月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马丹凤 通讯员 王竟宇 张炜婷)

“放!放!”在宁化县河龙乡下伊村,村民谢贤辉朝收割机举起胳膊,小臂朝下摆动。套着布筒的卸粮管缓缓下降,稻谷哗哗地往编织袋里流。灰尘裹着稻香往人脸上飘,谢贤辉的老伴儿提醒帮忙撑编织袋的记者:“小心,这灰弄到身上会痒。”

谢贤辉今年69岁,夫妻两人种了10亩稻子,现在陆陆续续在收割。山区多梯田,他们当天要收割的5亩稻田连着片,又紧挨着水泥路,方便收割机“施展拳脚”。

“以前人工割稻子,这片地三天割不完,现在有收割机,小半天就收完了。”谢贤辉说。近些年,河龙乡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平整、集中连片,水渠、机耕路等整修一新。从插秧到病虫害防治再到收割,现代化机械设备替代了大部分人工,谢贤辉老两口虽体力大不如前,但效率却比以前更高了。不到中午,5000多斤稻谷就从田里拉回了家。

两层半的楼房立在路边,这是谢贤辉家。一墙之隔的谢氏宗祠和不远处的广场上人声喧闹——县里的丰收节活动要在这里举办。

“家家都丰收,搞点活动热闹热闹。”谢贤辉打算把前两天晒好的河龙贡米碾好一些,拿到活动现场去卖。“这贡米有历史,又好吃,比普通水稻价钱高不少。”

记者抓起一把正在院子里晾晒的河龙贡米细看,稻谷粒细长、形状似梭,剥开谷壳,露出的米粒色泽洁白。谢贤辉口中的“好吃”,具体说来是“饭软而不粘、米饭有清香味、营养丰富”。

贡米虽好,但难种。2008年6月,河龙乡人民政府与中科院谢华安院士签订河龙贡米战略合作协议,后成立了由谢华安院士领衔、省内8名水稻专家组成的河龙贡米院士专家工作站,于2011年起对河龙贡米品种进行科学研究。十几年来,专家选育出质性卓越的6个品种和23个后备品种,补足配套种植技术。近年来,河龙贡米获得了北京第六届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第十七届(合肥)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等荣誉。

“100斤贡米稻谷能卖到200元出头,普通稻谷卖不到150元。村里的河龙贡米大户赚不少钱。”谢贤辉说,“我这两年一直跟农技站的专家学技术,今年的贡米没倒伏,明年可能会多种点。”

刘先阳就是谢贤辉口中“村里的河龙贡米大户”之一,今年种了70多亩田。他从专家那里学来河龙贡米种植技术后,便开始大面积种植,不仅种得多,还采用轮作技术,先种烟后种稻。烟后稻成熟时间比谢贤辉等农户种植的中稻更晚,他便趁着这个时间差,开着收割机给村里人收稻子。如此,一年仅靠土地就有三份收入,能赚约25万元。

“专家工作站就在村里,技术问题能解决。种之前就和公司签了订单,能收就能卖。种得多政府还给补贴,我还想再扩大种植规模。”刘先阳说。

2016年,宁化县确定了“两米两茶一稻种”(河龙贡米、宁化薏米、淮土茶油、宁化茶叶、水稻种子)农业发展战略,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河龙贡米种植。为鼓励、支持农户大规模种植河龙贡米,政府推出系列补贴政策,根据种植面积、水稻品种予以相应补贴。去年,宁化县河龙贡米种植面积5万多亩,年产河龙贡米2.1万吨,总产值达3.82亿元,带动8665户种植户增收。

在宁化县,河龙贡米的丰收不只是农户之喜,更是一条产业链上几万人的“奔头”。

每年10月中下旬,像谢贤辉、刘先阳一样的种植户,会把晒好的河龙贡米送到河龙贡米产业园内的三明河龙贡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那里,稻谷经过除杂,进入日烘干300吨潮粮烘干房,储存在8座5万吨低温平房仓中。进入生产车间后,稻谷经过砻谷、分级筛选、抛光等环节,“走”过20多台机器,按照品质分级包装,成为最终摆放在货架上的精品大米。

“我们不仅畅通了销售渠道,给河龙贡米争来更大市场,也通过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和副产品深加工,把河龙贡米的价值往上提,延伸产业链。”三明河龙贡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黄晟告诉记者,下阶段公司将加快河龙贡米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生产河龙贡米稻米胚芽油、米糠素、米糠粉、膳食纤维等系列食品,把一粒米的价值吃干榨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