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福建航海装备研发生产保持领先势头

2023-10-15 08:24: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卢金福

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市民在逛展。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东南网10月14日报道(记者 卢金福)“我们今年接了印尼的一个订单,建造一艘客滚船,目前整体结构搭建已接近尾声,接下来进行涂装等,计划明年4月交付。”福建省立新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甫敬说,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建召开,作为此次参展企业,立新船舶工艺和技术名声在外,吸引海内外客商咨询。近年来,公司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接下来计划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参展,寻求新商机。

潮起东南,阔步扬帆。近年来,福建通过强化科技研发、龙头带动、产业延伸,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航海装备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12日至15日,以“承载人类梦想 驶向星辰大海”为主题的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福州市举办,海内外嘉宾云集,福建、福州有大批尖端海洋科技装备成果展出,吸引世界的目光。

聚集科技力量  

打造全产业链竞争力

《山海经》曰:“闽在海中”。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凭海而立、向海而兴,2000多年前,闽越人劈波斩浪、走向海洋。福建人闯荡海洋,船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福建造船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福建的人们就发明了独木舟。宋代,福建的造船业达到新的高峰,有了“海舟以福建为上”的美誉,“福船”水密隔舱建造技术对世界航海事业有着革命性贡献。郑和七下西洋以长乐作为舟师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157年前,船政在福州诞生,开启了中国近代的造船工业,取得了诸多开创性的成就。

福建馆。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福船”模型吸引市民参观。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造船历史,是福建、福州承接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底气”,而新时代福建航海装备建造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和独特优势,则让福建、福州承接此次大会“中气”十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了建设“海上福州”“海洋强省”等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近年来,福建船业发展态势良好,修造船企业不断壮大,同时,坚持专精特新产业发展方向,致力打造高技术船舶主导产品。

“我祖上几代人都从事造船,以前只能造木质船、木质龙舟。”福建国安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连富的父亲吴国安1981的年创办了造船厂。经过40多年发展,现在的国安船业能制造2万吨、维修2万吨以下各类钢质船舶,能开发设计制造各类型玻璃钢船艇。

“目前公司拥有20项产品专利。”福建国安船业工作人员说道,公司长期与有关高等院校合作,开发研制高新技术产品,在船舶防腐、焊接、隔音技术等方面进行研发,并取得特色工艺技术。“国安牌”玻璃钢高速艇荣获“福建省优秀新产品奖”等多项嘉奖。

福建省造出了众多优秀的船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最大装车量7500辆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是目前世界上在运营最大的节能、环保、双燃料汽车滚装船;全球首制MW301-1#227米深海采矿船出坞下水,填补了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的空白;可搭载万米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和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的“探索二号”科考船……

微信图片_20231015000219.jpg

福船集团展出的产品模型。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福船集团研发设计院积极开展技术工艺研究,目前3700TEU敞口型集装箱船超高导轨桥技术研究和集装箱绑扎系统、7500PCTC双燃料汽车滚装船薄板分段制作工艺等技术应用研究,已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并推广实践;牵头的工信部高技术船舶“2030型智能船舶关键技术及示范”获立项批复,并已全面启动研发工作。

截至2022年底,我省规模以上造船企业48家、修船企业10家,工业产值近200亿元。涵盖发电机、通讯导航设备、电气设备、涂料、智能船舶设备等配套产业。数据显示,去年,全省规上船舶工业企业共完工船舶157艘/74.9万载重吨。今年上半年,福建规上船企创工业产值65.3亿元,同比增长25.3%。作为大会东道主,福州在今年上半年,规上船企工业产值45.17亿元,同比增长55.26%。

如今,福建省在闽江口、三都澳、湄洲湾、厦漳湾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形成规模,催生了千亿级的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在大型海洋工程船舶、海上风电装备、深海养殖装备、电动船艇等领域,形成了全球细分市场优势和全产业链竞争力。

福州市以马尾造船厂、东南造船厂、华东造船厂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新能源电动船舶、多用途海洋工程船、游艇等产业。到2025年,福州将粗芦岛打造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福州造”深海采矿船、海洋救助船、大马力工作拖船等一批高附加值船舶的建造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有力推动了福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福建构建集设计、建造于一体的深远海养殖装备产业链,有序推进深远海装备养殖试点。位于福州连江定海湾的“闽投1号”,是福建省首个深海智慧渔旅平台,水下安装有声呐、视频监控、海流监测以及传输设备,搭配水下巡检机器人,还有较好解决网衣清洗这一技术难题的“乾动1号”等。截至目前,全省已投建深远海养殖平台达18台,占全国40%。福州海域已下水11台(套)深远海养殖平台,投放、投产数居全国第一,一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智慧牧场。

福建还形成福州三峡国际风电产业园、漳州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等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聚区,产品涵盖风电主机、叶片、结构件、运维平台等关键技术装备,海上风电并网规模全国第三。下线全球最大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在平潭外海风电场成功吊装,并网发电屡破纪录。

“福建是我国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高地,正在加快打造高水平‘海上福建’,科技力量聚集,发展势头强劲。”中国船舶集团董事长温刚说,中国船舶集团与福建省合作发展良好,签署了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正在积极推进海上风电、深海养殖、智慧海洋等领域深入合作。

数字技术赋能 

推动航海装备智慧化

微信图片_20231015000012.jpg

船舶智能驾控台。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在2023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海装展”)上,厦门新诺北斗航科展现了船舶智能驾控台吸引了不少市民的体验,这是一种全数字化的船艇驾控系统。“我们采集了很多数据,有全球的海图,350万艘船的数据,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效率。”厦门新诺北斗航科副总经理陈捷稳说,智能驾控台通过搭建全船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通信系统、导航系统、主机监控系统、舵机控制系统、作业控制系统以及其他辅助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集成。

在福州市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展位上,工作人员正和一位出海的船老大打视频电话,网络信号稳定。“我们‘宽带入海’的终端产品——船载动中通,相当于装在渔船上的‘移动WiFi’,有了它,出海渔船就能接收到卫星互联网信号,与外界畅联互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福州金控已为近万艘渔船和福建超3000艘近远海渔船提供高通量卫星通信终端,让福州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大中型渔船连接亚太6D通信卫星,在海上建起“信息高速路”。

微信图片_20231015000023.jpg

无人艇。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无人艇成为船舶业的发展新趋势。福建厦门纽岩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一款救援无人艇项目,该船可对落水人员进行搜寻、锁定和跟踪,可抛投应急救生装备。  

“我们在无人艇上融入自研的图像识别处理系统,能够提取水面目标形状特征,同时结合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系统,能对海上小目标进行识别和锁定跟踪。”公司负责人卢挺表示,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动力与能源技术、材料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发展,无人游艇领域不断拓展,并呈现出综合化发展态势。

“今后五年,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智能制造、实现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战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建议,要集中优势力量,在全国造船工业战线大规模普及性推进“造船工业数字化转型重大行动”。争取到2027年,数字化制造在全国造船工业企业基本普及,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

绿色转型

推进海洋生态文明

 在海装展上,福宁船舶重工建造的双层纯电动游船“茉莉号”吸引市民的围观,该船于今年8月下水,是福建省首艘入籍中国船级社的纯电力推进船舶,为绿色环保的游览观光船,配备了宁德时代电池、赛思亿电推电控。

“纯电动游船,排放是零,噪声很小,游客的体验感好。”福建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裕国说。为支持福宁重工电动船舶批量订单建造,福安市积极争取到省级“电动船舶”专项补助资金7000多万元,用于企业电动船舶生产。

福安市工信局副局长王文恒告诉记者,为鼓励企业持续发力船舶电动化发展,福安市成立船舶修造产业专班,开展“电动赛江”专项调研,制定出台《推动电动船舶发展若干措施》,完成《“电动福安”船舶发展专项规划》初稿,积极优化福安市电动船舶产业发展环境。

近年来,福建在全国先行先试发展电动船舶产业,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选择和具体举措,也是推进实现“双碳”目标、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具体行动。

微信图片_20231015000018.jpg

建生产的电动船舶。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福建省具有发展电动船舶产业的三大关键优势,包括:以宁德时代为龙头、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产业优势,以福船集团为龙头、传承百年船政文化的船舶工业基础优势,以江、河、湖、海为载体的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我省已基本打通电动船舶产业链上下游,初步形成涵盖研发设计、总装建造、“三电”系统研制、运营配套、船舶应用的电动船舶全产业链。

在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各大论坛上,绿色成为业界专家学者经常提到的一个“热词”。“船不能只有单一燃料,希望拥有多元化的燃料选择,比如甲烷、液化天然气、甲醇等新能源方式。”地中海航运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查尔斯·达尔说,公司正积极探索多种替换燃料和推进系统解决方案,以使离“净零”目标更近。

“未来航运业的竞争不再局限于运力和效率,而是抓住零碳机遇,才能引领绿色经济转型和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宁德时代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说,船舶电动化,目前看来相对成熟,已经能满足内河、沿海的低碳航运需求。在远洋运输方面,也可以作为混合动力的配选,为航运脱碳作出更大贡献。目前全国各水域已有200多艘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船舶投入应用,未来还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为全球电动船舶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微信图片_20231015000214.jpg

宁德未来船艇展示聚乙烯滚塑船艇。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在海装展上,围绕新能源运用及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技术、新材料、产品亮相。宁德未来船艇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展出了聚乙烯滚塑船艇。“聚乙烯滚塑船艇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建造,是无毒无味的绿色环保材料,在船艇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身体健康、空气环境、水域环境和舱内装载的货物等都不会产生有毒有害影响。”宁德未来船艇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炳辉说。海装展上,宁德未来船艇还与中国科学院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设立了新材料联合实验室,助力滚塑船材料创新应用。

“绿色船舶制造业发展,是全球海事工业新一轮变革的重要方向。”工信部装备工业二司司长徐春荣提出,我国应构建绿色船舶产品体系,推动制造体系绿色转型,推动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推动绿色船舶制造业发展。

走出去彰显福建实力

今年6月13日,福建省立新船舶数控车间,随着一声“点火”,等离子切割机缓缓启动,“印尼108米客滚船”项目正式开工。

“这是我们客滚船的第一个出口订单,将用于印尼近海海域车辆与乘客的运输,满足岛际交通需求。”福建省立新船舶运营中心区域经理梁辉杰告诉记者,客滚船总长107.65米、型宽20.4米、型深6.75米。

1981年创立的福建省立新船舶,年生产能力达20万吨,能制造2万吨、维修2万吨以下各类钢质船舶,能开发设计制造各类型玻璃钢船艇。

微信图片_20231015000034.jpg

福建省立新船舶展示的出口客滚船。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我们的出口订单已经排到了2027年,订单最多的是汽车运输船、集装箱船和油船。”在福船集团的展馆里,摆放了各式各样的船舶模型,工作人员胡斌说,福船集团约有80%的产品出口。现场展示的一款105米饱和潜水支持船,是国内首艘出口型105米饱和潜水支持船,主要功能是为海底工程提供维护、检修服务。

福建船企凭借先进的工艺和技术等硬实力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去年底,随着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福建船企的订单纷至沓来,行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上个月,福建船政重工旗下马尾造船与希腊Neptune Lines公司签订了2艘4200车双燃料汽车滚装船项目订单。8月15日,马尾造船为地中海航运(MSC)建造的1800TEU集装箱船(MW463-9)开工。MSC公司集装箱船运输能力世界领先,目前福建船政手持MSC公司集装箱船订单12艘。

据介绍,福建船政重工及其旗下的马尾造船、东南造船、福宁重工等骨干企业一方面瞄准市场动向,拓展电动船舶、新型双燃料油化船、高附加值海工船等,并积极与德国、希腊、东南亚等船东对接油化船、汽车运输船和渔船等项目订单签约。上半年,平均每月交付2艘新船。

在海装展上,福建国安船业展位里,出口东南亚的海洋装备受到不少客商的关注。去年12月,由国安船业建造的“桑托斯将军号”从漳州港起航,出口菲律宾,这是漳州首次出口新造车客渡轮,总体配套国产化达95%。今年5月,为文莱建造的1艘海上溢油回收船抵达文莱恒逸石化码头,完成了今年出口船的首次交付。

今年,吴连富带队赴印尼、菲律宾参加国际展会,为拓展东南亚业务而奔忙,争取扩大合作项目。他表示,近年来国安船业开拓了东南亚船舶市场,2022~2023年分别向文莱、菲律宾出口船舶。

今年8月,新造船舶塞拉利昂籍“大德5”滚装客轮在宁德口岸赛江港区完成边防检查手续后,开航奔赴印尼。该船由位于福安的福建长兴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制造,设计、建造标准刷新宁德地区同类型船舶之最。

“福安制造的船有一半出口。”福安工信局副局长王文恒说。今年以来,福安船舶企业相继接到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及香港的订单,完成维修、新造船舶超过35艘次。

去年,面对船市低迷、疫情困扰,福建船舶企业创造了良好业绩,实现出口产值35.2亿元,同比实现逆势增长17.5%。今年上半年,福建船舶工业行业,实现出口值24亿元,同比增长50.3%,取得了近三年来同期最好成绩。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