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才新攻略,激荡民企新活力
2023-11-12 08:34: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1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通讯员 李霖颖) 当前,在产业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民营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在创新,关键支撑在人才。 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大市,近年来,泉州市一直把民营企业引才育才放在重要位置,深耕人才“港湾计划”,实施“涌泉”行动,完善全链条人才激励机制,广引八方英才,激荡民营经济发展新活力。连日来,记者深入泉州多地,探寻泉州招才引智,驱动民企发展新引擎的特色路径。 人才引进,聚焦新赛道 今年6月,睿斯科肿瘤先进粒子治疗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及总部项目在晋江东石镇开工。这是泉州打造“中国核医学谷”的首个启动项目,主要研发生产肿瘤先进粒子治疗设备。 物理公式展板、微观粒子雕塑、肿瘤治疗射频加速器……走进位于晋江市三创园的福建睿斯科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展示大厅,一股炫酷的科技风扑面而来。 睿斯科项目参与者、兰州大学国家核产业研究院教授苏兴康告诉记者,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规划用地133亩,有望于今年年底投产。“造一台硼中子俘获治癌装置跟造飞机差不多,硬件、软件非常复杂。通过放射硼中子,照射患者的肿瘤部位,起到治疗作用。此次项目落地晋江后,瞄准每年生产10台的目标。” 在苏兴康看来,泉州是一座爱拼敢赢的城市。2022年11月,苏兴康和他的团队落地晋江,致力于推动高端放疗装备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 睿斯科项目是泉州市招商引才的高端人才项目之一。“我们分15个产业梳理引才育才‘清单指引’,实行精准招商与精准引才同步谋划、项目落地与人才引进同步考评。”泉州市委组织部人才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泉州市专门出台“1+3+N”人才政策体系,尤其是针对新经济新赛道,穿透落细产业链精准引才,下大力气吸收一批高端人才项目。 不仅如此,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泉州还按照“一个主导产业至少创建一个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的要求,累计引进共建中科系、大学系、央企系等19家大院大所,成为产业创新“专业队”。正是借力这些“外脑”,泉州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加快布局新兴产业。其中,仅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就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名校引进12名高层次人才。 人才认定,民企说了算 高层次人才如何招引、如何评定,民营企业希望有更大的评价权与发言权。 “以往,用人权在民营企业,评价权在政府部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有些民营企业的‘技术大咖’,常常受困于学历、资历等,无法获得及时的人才认定,享受相应的城市人才待遇。”采访中,一些民营企业负责人反映道。 如何破解这一困境?泉州市从2018年开始就推动科学评价人才,推出“条件确认制、自主认定制、专家举荐制、赛事评审制”等多种评价方式。 “我们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民营企业可以说了算。”泉州市委组织部人才科负责人说,目前,泉州已支持200多家人才密集度高的用人单位、行业协会自主评价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并采取薪酬倍数、岗位贡献等市场化指标评价人才。 福建天电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照明级大功率LED器件封装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天电技术中心预研课经理,李玉元通过企业自主认定的方式,被认定为泉州市高层次人才。他带领的技术团队发明创造“荧光粉不沉淀工艺”“色温良率管控方法”等新工艺技术,把产品5step色区良率从90%直接提升到98%以上,每年可为天电节省成本2000多万元。 “企业自主认定人才是一项更为精准、灵活的人才政策。它不仅可促进更多专利成果转化,对引才、用才、留才帮助也很大。”天电人力资源部经理张仁权向记者表示,“企业员工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后,不仅是一种荣誉感,还能解决住房、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扎根企业的愿望更强烈,干事创业的劲头也更足了。” 截至目前,泉州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单位达122个、高技能人才自主认定企业达100家,已认定1535人。其中,仅天电就自主认定78人次市级高层次人才。 对于制造大市泉州而言,引聚人才,既要顶天立地的“塔尖”,也要实用为本的“塔基”。记者了解到,围绕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泉州推出“涌泉”行动20条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15条,把引才目标从高层次人才拓展到高校毕业生、技师队伍以及其他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力促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转化贯通。 今年初以来,泉州市已聘请30名招商引才顾问、350名引才大使,常态开展“泉城似锦·邀您来创”“百校云招聘”等精细引才活动,每年可引进产业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约2万人;此外,泉州通过全面推进“技能泉州”行动,紧扣“8+4”产业体系培养更多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力争到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规模超过115万人,培养100名技能领军人才,建设1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100万人实现学历技能素质提升。 人才共享,合力解难题 如何找准产业链、创新链“双链”深度融合的发力点?于2017年成立的泉州市人才创新共享联盟,做出先行探索。 据了解,该联盟主要由泉州市重点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等33家人才聚集平台单位组成。泉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人才共享联盟涵盖装备制造、新材料与环保、科技服务与创新、纺织等多个领域的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汇聚研发技术专业人才1000余名,已服务企业2000多家。 “聚才集智,联合技术攻关,共同破解共性技术难题,共推科技成果转化。”泉州市科技局有关人士介绍,通过“大院大所”联合攻关,泉州制鞋行业的一项关键技术难题就得以攻克。 鞋业是泉州的传统支柱产业。不过,作为制鞋流程中的关键生产工序,鞋底、鞋面打粗却因为来料的一致性差,难以实现批量化、自动化。如何破解这一行业共性难题? 全球鞋业巨头——安踏体育用品集团公司向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求助。后来,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联手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和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了鞋底、鞋面自动扫描技术、机器人打粗工艺和机器人打粗成套装备集成等技术难题,实现了制鞋打粗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 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助理张顺林告诉记者:“现在,设立机器人鞋面打粗工作站后,每个工作站可节省3名人工,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至少20万元;与此同时,打粗合格率却由97%提高到99.5%,100条生产线就可节省废品材料价值6750万元。” 企业方表示,这不仅解决产业劳动力不足,工人难招的问题,也避免了因工人熟练程度不同导致打粗质量不稳定,也形成柔性制造和规模化定制生产,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可以快速响应市场多样化需求,形成更强竞争力。 “通过人才创新共享联盟,各类人才或联合攻关,或分享交流,或共享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等,真正产生‘1+1>2’的聚才集智效应,切实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泉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