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宁化: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长征精神

2024-06-06 09:12:35 作者:罗昱伦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6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罗昱伦 通讯员 王竟宇)近日,在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一幅长达10米的画卷铺陈开来。数十名小朋友手拿画笔围成一圈,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分工合作,为空白的画面填上合适的颜色。不多时,一幅“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纪念画绘制完成,引得现场观众拍手喝彩。

利用数字化技术丰富展陈、增加互动体验,多方合作开展多元化宣教活动,引进优质展览……依托本地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传承革命历史,挖掘自身特色,进一步扩大红色教育影响力,弘扬长征精神。

交互式展览

“这本1932年印制的40页号谱,是一位红军司号员用一生守护的无价之宝。”近日,在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前的广场上,一场红色故事宣讲会正在进行,台下观众听得入神。

“这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副馆长林梦佳介绍,活动通过宣讲红色故事、集体绘画创作、参观长征精神教育基地等方式追寻红色记忆,让游客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2021年1月,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启用,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是福建规模最大的红色主题场馆之一。教育基地设有主题陈列《宁化·万里长征第一步》和专题陈列《军号嘹亮——中国红色军号历史陈列》——这也是国内唯一以军号为题材的专题陈列。

“专题陈列以国家一级文物《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为中心,阐述军号的发展历程。”讲解员杨丽婷说道,墙檐上造型各异的雕像,体现出军号在不同时期的人民军队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展示它在军队建设中的时代价值。“点击互动屏上的按钮,游客可以聆听到不同口令含义的军号声,还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保存。吹号互动游戏‘智取遵义城’是小朋友的最爱,这个展馆是亲子出游的绝佳‘打卡点’。”

运用数字多媒体,对观览体验进行升级,是教育基地的创新尝试。去年,展馆推出“AR互动体验屏”,还原湘江战役的战斗情况,标注关键时间节点和数据,让游客在交互中更直观感受那段壮烈历史。

“数字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对博物馆展陈的补充、改进。我们正在推动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工作,计划打造‘红色基因库’,与省内外博物馆合作,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共享。这样既有利于文献资料的保存、查阅,也可以让沉睡的资源真正‘活’起来。”林梦佳说。

联动促教育

保护红色文化需要各方合作,讲好红色故事,更需各方联动。

每到暑假来临,教育基地内总会出现一些“新面孔”:来自宁化县数所小学的“小小红色讲解员”活跃在展厅各处,热情地为观展游客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这正是教育基地联动的一环。通过与宁化县实验小学等学校开展合作,利用暑期时间,对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定期培训,让孩子们体验讲解员的生活;不定期举办“打卡寻宝”活动,鼓励孩子们在馆内自行探索,加深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每学期开展三至四次“文物进校园”,讲解员将博物馆“搬”入课堂,面对面为学生讲解文物的来历……一系列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与追捧。

“我很喜欢展厅中列宁小学课堂的场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宁化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巫易泽分享自己的感受,“‘坚定信念,不怕困难’的长征精神是我最大的收获,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弘扬它。”

与宁化县委党校合作,为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开展党史教育培训提供场所,是教育基地的另一项重要职能。

“展馆宽敞明亮,场景设置应景,讲解深入浅出,这是参加培训的学员对教育基地的评价。”宁化县长征出发地遗址保护中心主任邱明华介绍,通过现场教学,学员们重温革命先烈的光辉历史,获取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依托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凤凰山中央红军长征出发重点展示园等现场教学点,宁化县着力打造全省重要、全国知名的党政企干部红色培训基地。现已有108个中央、省、市机关和单位系统到宁化县建立党性教育培训基地,举办红色培训班922期,培训学员10.8万余人次。在今年第一季度,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共接待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500余批次,参观人数近4.2万人次。

据了解,作为纪念长征出发9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永恒的誓言——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史料专题展》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预计将于7月1日在长征精神教育基地与公众见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