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较真欧阳“脩”

2024-08-13 10:00:06 作者:刁培俊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因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秋声赋》《泷冈阡表》等文学名篇享誉文坛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名字,其实并不叫欧阳修。

读者一定会疑窦丛生:你这是耸人听闻,故作惊人语吧?!

真的,欧阳修的名字,他本人,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在内的许多他的亲友,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叫他“欧阳脩”。

修?脩?您一定第一时间反应:哦,这是汉字简化之后导致的美丽错误。

真的不是。欧阳脩在宋元约400年内,都叫欧阳脩,只是到了明朝之后才被改名叫“欧阳修”。虽然始作俑者及其心态,尚难以索源探实,但可知这是由于明朝中后期雕版印刷业的兴盛,明刻本的廉价而易得,以讹传讹,以假乱真所致。世人从众心理作祟,百十相沿,谬论流传,习以为常,约定俗成,“欧阳脩”遂而变成了“欧阳修”,以至于今,“假作真时真亦假”。

其实早在1996年,日本学者小林义广在《东海史学》第31号发表《欧阳修か欧阳脩か》,提出了这一疑问。几年前,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以极其醒目的文章《哪儿来一个欧阳修?》,日籍华裔学者王瑞来教授发表《欧阳脩生日考辨》,均反复告诉世人:名字是欧阳脩,不是欧阳修。

有关自己的名字,欧阳脩夫子自道:“‘脩’字,望从‘月’,虽通用,恐后人疑惑也。”其他传世文献不载之,独见于清光绪《费县志》卷一四上“金石志”所收《滁州琅琊山〈醉翁亭记〉》碑阴欧阳脩之《参政欧、赵二公谢简》。

为什么欧阳脩作出这一特别强调呢?那是因为,“脩”和“修”两字通用,宋朝时候已经有人写错了。欧阳脩出生于北宋景德四年农历六月廿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的绵州(今四川绵阳)。地处北半球的中国四川,农历六月下旬的寅时,即凌晨的3点到5点,当时皓月当空,其父遂有命其子名为“脩”的决定,命字曰永叔,名与字意义相应,姓名同时具有日(欧阳之“阳”)、月(脩),取修长、修远之义,蕴含着长寿的期待。名从主人,尤其是著名人物,后世乱改前人名字,实属不该。

我们发现存世欧阳脩的书法、宋元版的大量雕版古籍,所有“欧阳修”都写作“欧阳脩”,几乎无一例外。明朝中后期至今,以“修”为“脩”者居多,不料想一错再错600年。

那么,今后的出版物中,要不要将所有“欧阳修”都改为“欧阳脩”?中国学界大部分学者已有统一认同,但国家语委尚未明文确定,所以坊间各执一词者、强词夺理者不一而足。

就这么一个历史人名而已,众口一词,众口铄金,已约定俗成,何必较真?

我们要不要“较真”?要。当然要,一定要!

较真是一种美德,更是人类最优秀的理念之一。对于长时期以讹传讹的历史错误,我们不能在众口铄金、积非成是、习以为常、约定俗成等固定思维之下,毫无原则,屈从于世俗。人世间之所以有学者这一种职业,其职责就包括带领世人追求真善美,与所有的错误较真。

近百年来,欧阳脩因“唐宋八大家”之一而给人一代宗师的印象,誉满中外,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汉学家艾朗诺、日本学者东英寿和浅见洋二教授就对欧阳脩有深入的研究。借助著名文学家这顶桂冠,欧阳脩因其超凡脱俗的成就更被后世赐予政治家、史学家、家谱学家、博古学家等桂冠。中国人爱说“一俊遮百丑”,也盛行一好百好,为贤者讳。倘若一一较真,欧阳脩的人品、官品都会大打折扣,很多桂冠都有可能被收回。譬如其行政作为其实只在官位较低时,因参与范仲淹庆历新政而闻名,后来位居高官,奏罢抗敌名将狄青、力主濮议之争,均算不得名垂青史的光彩史事。著名的中国二十四史中,他参与撰写的《新唐书》和独著的《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均算不得百分之百的信史,以至于青年史学名家仇鹿鸣、唐雯等在重新整理《新唐书》时,一度曾拟褫夺其“史学家”的桂冠,端赖为人忠厚的陈尚君先生之坚持,方得保存。

较真不易。跟俗世较真,更不易。这个世界上向来不缺少从善如流的人,也不缺少哗众取宠和标新立异的人,但是,批判和挑战延续六七百年的众所周知、习以为常,是极其艰难的。

这个世界,较真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世人事事较真,才会有严谨务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理念,工匠也才会有精雕细刻和精美绝伦的手工业精品……

(作者为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