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莆仙大剧院有限公司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2024-10-09 10:28: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2023年,莆仙大剧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时代脉搏、融入时代大局、勇立时代潮头、引领时代风向,用党建筑牢思想根基之稳,用文艺引领风尚之新,用文化塑造灵魂之美,进一步完善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生产经营机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索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着力点,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一、企业基本情况 莆田市莆仙大剧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莆仙大剧院”)于2012年正式运营,为莆田市文旅局下属纯自收自支的文化国有企业,是全国为数不多、全省唯一无任何财政补助而成功开启纯商业化运营模式的剧院改革先锋。剧院拥有歌剧厅、音乐厅、戏剧厅和专业录音棚,配备世界名琴德国施坦威钢琴及一流的舞台灯光音响设备,主营业务集演出经营、剧目制作、艺术普及教育、艺术交流和创意产品开发于一体,可满足各类文艺演出、剧目展演、会议庆典等活动,亦可从事场地及演出设备租赁、户内外各类演出及活动策划与执行、录音、视频剪辑与票务代理等业务。 一直以来,莆仙大剧院与全国各院线联盟、企事业院团、演出经纪公司等合作,从世界各地大力引进歌舞剧、话剧、音乐剧、儿童剧、杂技、交响乐、音乐会、歌舞晚会、戏曲等高雅艺术文化大餐奉献给市民,至今共演出近千场。 (莆仙大剧院全景图) 二、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安排和主要成效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莆仙大剧院党支部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建立起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为核心的议事决策机制和党建工作责任制为主体的党建工作机制,落实公司领导班子职权,保障领导班子依法行权履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建立《莆仙大剧院公共领域宣传载体内容发布制度》和“三审三校”制度,持续强化对公司引进各类演出剧目的内容初审与挑选,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剧院作为思想文化传播主阵地应担负的把好方向、管好导向之责。同时,根据各个时期的宣传重点,特别是每场演出前后,利用微信公众号、LED宣传屏、宣传栏等各种宣传媒介,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宣传,唱好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推进剧院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公共文化氛围。 (二)健全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剧院从加强制度的管理、强化制度的学习、狠抓制度的落实方面入手,抓实抓细制度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了《莆仙大剧院员工定岗定员实施方案》《莆仙大剧院年度部门员工岗位职责目标任务细则》《工资分配制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演出票务销售绩效实施方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保密工作制度》《场务部服务规范》《各部门演出期间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等40多个制度,加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与优化,持续强管理提效益,以制度管理为核心,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三)细化岗位职责,明晰责任体系 制定剧院各部门岗位职责,每位员工定岗定责定目标,各部门职责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紧密协作,高效运行。同时制定月度、季度、年度激励与奖励办法,优化了员工成长成才环境,提高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莆仙大剧院·音乐厅(665座) 莆仙大剧院·歌剧厅(1187座)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情况 (一)争当世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莆仙大剧院作为文化艺术的殿堂,始终坚持以“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基本宗旨,积极推动中外艺术文化交流,让一批批享誉世界的大师名团纷纷携经典之作登上大剧院舞台,努力使大剧院成为中外艺术交流的平台,成为中外艺术家成就梦想的艺术圣殿。剧院不断汲取世界各地的文艺演出精品剧目,为观众呈现多元化、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盛宴,让观众能够领略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风采,拓宽文化视野,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为促进不同地域先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作出应有贡献。 (二)争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 莆仙大剧院坚守艺术的初心和使命,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瑰宝,传承和弘扬民族经典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开拓“中国内涵,世界表达”的发展道路,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将名家荟萃的演出盛况成为一种常态,使国内艺术院团和艺术家将大剧院视为展示自身实力、增强互学互鉴的大舞台,尤其是莆仙大剧院在运营中致力于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自信、谋求文化自强,塑造剧院文化品牌,将全国各地院线优秀的传统文化文艺作品在剧院的舞台上交融呈现,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争当培育艺术人才摇篮的先行者 不定期举办公益艺术讲堂,汇集国内外艺术领域的专家、教授及社会各界热心艺术教育事业的名家贤士们,将专业的艺术知识与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相结合,让广大观众在轻松愉悦中,欣赏到专业的艺术表演,接受一流的艺术常识教育和艺术情怀熏陶。同时,深入挖掘莆田地区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长期坚持与莆田市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曲艺家协会、朗诵协会、福建艺馨相声社等莆田市各文化艺术协会、演出团体及院校、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以公益为主的文化艺术演出活动,长期为培育培养乡土优秀艺术人才提供院线平台支撑及名家导师等人才人脉支撑,开拓培育文艺演出市场和文化消费习惯,让广大观众领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争当文旅高度融合的践行者 莆仙大剧院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强多领域跨界融合,进一步拓宽行业发展边界,形成新的发展着力点与经济增长点,陆续成立了莆田市智慧文旅有限公司、莆田市创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子公司,充分发挥联盟商家领军者作用,不断整合子公司旗下“莆田文旅一卡通”系列文旅融合行业、莆阳书房、莆阳集市等文旅资源,实施集团化运作,统筹配置文旅资源,充分发挥叠加效应和文旅交叉领域协调同步发展优势,把莆田旅游资源与文化优势有机融合,为打造莆田市“诗与远方”文旅名片作出自己应有贡献。 莆仙大剧院·戏剧厅(490座) 莆仙大剧院专业录音棚 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做法 (一)运用“剧院+艺术精品”,提升文化艺术品味 演出企业作为推动演出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促消费稳经济的重要环节,要增加高质量演出供给,从世界各地精选优质剧目,满足各阶层观众不同的文化需求。积极与中央芭蕾舞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东方演艺集团、中国电影乐团等中央院团及全国各地、国际一流院团及保利、中演等国内知名院线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精品剧目及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巡演精品剧目。如积极引进大型话剧《过海》《沧浪之水》《“贺磊明和他的朋友们”中外经典歌曲音乐会》、杨丽萍导演舞台巨作《平潭映象》等多场优质精品剧目,将先进文艺作品在剧院的舞台上交融呈现,为文化产业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运用“剧院+艺术教育”,聚焦文化艺术育民 莆仙大剧院跟各艺术机构合作,联合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艺术成果汇报演出及积极引进各艺术领域的权威专家、资深教授及热心公益的艺术界人士,采用生动有趣的讲演结合、师生互动等活泼多样的艺术形式,将深奥的艺术理论与精彩的现场表演相结合,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既愉悦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艺术体验空间,促进了艺术知识的普及与传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喜爱。 (三)运用“剧院+艺术消费”,繁荣文化艺术市场 结合文旅消费月、消费季,制定演出门票减免、打折等方案,激活消费。1.实施租场优惠政策。对长期租赁剧院场地开展演出的企业给予折扣优惠。2.实施购票优惠政策。推出“莆田文旅一卡通”用户、个人季度、双人、亲子家庭观演优惠套餐。3.开展网上有奖活动。利用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特殊时间节点,联盟各类商家整合资源,推出网上有奖活动,奖励演出门票、旅游门票、文旅行业产品、工艺品、特色小吃等。4.拓展演出衍生价值。根据演出剧目性质,在莆仙大剧院大厅展览销售文旅艺术品、莆田符号文创产品等,挖掘剧目衍生价值。 (四)运用“剧院+艺术宣传”,赋能文化艺术传播 充分发挥莆仙大剧院宣传阵地作用和资源优势,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凝聚传播正能量,积极引进各类彰显时代精神优秀剧目,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文化进步的推动者、思想宣传阵地的守望者。剧院不断拓展现有的线上和线下宣传渠道,着重推出企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同时加强与福建日报、海峡导报、湄洲日报、莆田晚报、侨乡时报、莆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合作,甚至有影响力的A类剧目得到莆田市委宣传部官微“莆田发布”助力宣传,取得良好的品牌宣传效果,引领了文化消费新风尚。 五、对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关注问题的回应处置情况 莆仙大剧院作为市属国有文化企业,始终秉承“传播文化、服务公众”的宗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针对因缺少专项资金贴补高端剧目,以降低票价,利于逐渐培育文化市场消费习惯等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全国少有、全省唯一的无任何财政补助的莆仙大剧院,唯有进一步积极拓宽企业发展思路,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加强多领域跨界融合,进一步拓宽行业发展边界,借助集团化运作,以有效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来源,增强剧院自我造血能力,用于反哺高端精品剧目的频繁引进,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样、品质卓越的艺术盛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积极作为。 今后,莆仙大剧院将继续秉承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奋勇争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追求卓越的文化国企标杆,为奋力谱写文化强国建设的新辉煌篇章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