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磨砺,鲍鱼苗可在闽度夏
2024-12-13 09:41:02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林昕哲(右)在筛选鲍鱼苗。(受访者供图) 鲍鱼饲养能耐31℃水温 最近,就读于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福墨学院”)的漳州小伙林昕哲喜事连连—— 上月初,由他领衔的“鲍之家”大学生创业项目经过多次参赛的打磨,在2024年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赛道的金奖,实现了国内耐高温鲍苗的突破;一周前,他的福州速检科技有限公司又顺利通过公示,成为2024年福建省认定报备的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这意味着,我们将有更多的资金拓宽鲍鱼的产业链条,为养殖户带去更多附加值。”这名继承了鲍鱼养殖家业的“鲍二代”在接受采访时说。 海产品中,鲍鱼被认为是一种“娇气”的生物,它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一般在18至24℃。因此每年夏天,福建的鲍鱼养殖户都要安排“专船”或“专车”,将鲍鱼苗运到北方较凉爽的海域“避暑”。这种养殖模式不仅增加成本,还限制了养殖户的就业和生产循环。 在林昕哲的家乡——漳浦县霞美镇北江村,“南鲍北养”也是通行的法则。这里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鲍鱼养殖村,2万多亩海域渔排成片、网箱交织,全村5000多人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和种苗培育等产业。 时间拨回2021年。当时还是福墨学院大一新生的林昕哲,突遇父亲患病,只能立即接手养殖鲍鱼的重担。那个夏天,他每天都往养殖户家里跑,学习养鲍经验,也了解到“南鲍北养”的弊端。在福墨学院的支持下,他成立了“鲍之家”团队,着手开展养殖技术的研究。 “实验中,我们把鲍鱼放进用紫外线照射过的、温度在30℃的海水里,诱导它们催精排卵。经过这样的优胜劣汰,以期筛选出耐高温的鲍鱼苗。”林昕哲说。 同时,团队发现,传统工艺导致刚出生的鲍鱼苗在培育池中难以附着在合适的基质上,鲍鱼苗不能稳定地获取周围海水中的浮游藻类等食物,常因食物匮乏导致身体机能衰退,最终死亡。团队由此创新研发了一种硅藻粘膜,对鲍鱼苗的附着有快速且显著的诱导效果,提高了鲍鱼苗的存活率,也缩短了养殖周期,让鲍鱼苗生长速度加快30%。 “27次选种工作、179次杂交实验、45次观察实验……我们筛选出了3批耐高温的鲍苗,基于这3批苗,我们又进行了27次的中试,最终培育出了具备量产条件的‘福鲍’。‘福鲍’是鲍鱼界的‘巨无霸’,我们培育的单个最重可达1千克,获得了国家海洋局专家的点赞。”该项目第一指导教师吴永谊说。 经过3年的连续攻关,“鲍之家”团队培育出的新品鲍鱼不仅具有耐高温、体积大、生长速度快等显著优势,也克服了传统鲍鱼养殖方法在生长环境方面面临的诸多难题。 “鲍鱼不再需要到北方度夏,鲍鱼苗最高能耐31℃的水温,完全满足当前福建养殖户的需求。”林昕哲告诉记者,在培育过程中,团队使用闽江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自动供氧装置控制系统V1.0”来为鲍鱼苗供氧,存活率从35%上升到70%。 成果转化激发产业新动能 创新创业,一个好的团队至关重要。组建学生团队之初,吴永谊便侧重发掘学生的不同特长:引领者要对鲍鱼养殖行业有深入了解,技术人员要沉心面对枯燥的数字,运营人员要能动态把握市场的需求……2022年,为了更加了解鲍鱼市场的情况,林昕哲成立了福州速检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鲍鱼的研发、育苗、养殖、加工及销售。 当技术研发遇到瓶颈时,吴永谊带领学生请教福建农林大学的狄桂兰教授,后者给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包括种苗的筛选及预期可达成的成效,为整个团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突破难关。 2023年,漳州丰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与“鲍之家”团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前者拥有广泛的线下门店和成熟的电商销售网络,通过这些渠道,“鲍之家”团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从而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品牌知名度。“这次合作打通了鲍鱼由海产品向工业产品转换的重要通道。”吴永谊说。 通过深加工,“鲍之家”团队也在进一步开发鲍鱼罐头、鲍鱼肽等产品,提高鲍鱼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团队还注重品牌营销和特色营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鲍鱼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相关技术成果支撑鲍鱼加工产业相关企业达数十家,已获得7项发明专利和1项软件著作权。“附加值越大,养殖户的收益才越有保障。”林昕哲说。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鲍之家”团队也有新探索。“鲍鱼的售价随市场波动较大。如果养殖户买我们的鲍鱼苗,我们会签订一个包销协议——养殖户把鲍鱼养大后,我们按市场价收购,可以避免养殖户可能遭遇的被压价的情况。收购来的鲍鱼,大的我们用来批发,小的做深加工。”林昕哲告诉记者。 目前,“鲍之家”耐高温鲍鱼苗的成功培育和推广,已形成研产供销完整模式,得到连江县和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鲍鱼养殖协会的大力推荐,推广至16个村镇,并据此申请“漳浦鲍鱼科技小院”建设。数据显示,相关项目为鲍鱼分拣、喂食、运输、技术指导及鲍鱼养殖配件生产等领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每年预计可减少15亿元损耗,激发了当地鲍鱼养殖产业的新动能。(李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