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穿越时光听讲座:探寻历法节气背后的文化脉络

2025-02-15 21:45:41 张立庆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东南网2月15日(本网记者 张立庆 实习生 林嘉)2月15日上午,福建省图书馆内气氛热烈,第838期“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成功举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国学院讲座教授黄黎星担任主讲嘉宾,带来了一场以“历法节气的文化蕴含”为主题的精彩讲座,带领听众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听众带来一场知识的盛宴。

黄黎星教授作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有头发花白、对传统文化满怀热忱的老者,也有朝气蓬勃、渴望汲取知识的年轻学生,还有不少从事文化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士。讲座伊始,黄黎星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特的讲解风格,引领听众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同探寻历法节气的起源与发展。黄黎星教授首先点明,天文学与易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代典籍中,“天文”一词最早就出自《周易》。古人通过对日月星辰的细致观察,逐渐构建起时空概念,像《千字文》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的描述,就充分体现了早期的天文学思想。而“观乎天文,化成天下”,古人凭借对天文现象的观测制定历法,指导生产生活,便是观象授时的体现。

黄黎星教授讲解“易学与天文学”

在讲解观象授时与历法起源时,黄黎星教授为听众们介绍了古人确定时间与季节的多种智慧方式。其中北斗七星因与地轴相对位置稳定,其斗柄指向随季节变化,古人据此判断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与此同时,太岁纪年也是古人计时的一种方法,在古代军事、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影响。

日月在天文历法体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是古人制定历法的重要依据。黄黎星教授向大家介绍,古人不仅详细记录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规律,还巧妙地利用这些规律来调整朔日。此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月亮绕地运动,形成了回归年、恒星年、朔望月等不同的时间周期,对这些周期的精确测定是制定历法的基石。古代的圭表测量技术,通过测量日影长度确定冬至和夏至,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二十四节气,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指导。

黄黎星教授还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历法的起源与二十四节气的演变。他指出,中国传统历法作为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在于阴阳合历。为了调和太阳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差异,古人采用“十九年七闰”的闰月制度,以此确保中国传统历法与太阳年同步。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太阳运行,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四个关键节点。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二十四节气逐渐完善,并在西汉时期的《汉书・律历志》和《淮南子・天文训》中得到系统记载。

讲座现场

黄黎星教授带领大家全面回顾了历法节气的发展历程,从古老的观象授时到现代精确的历法体系,每一个知识点都如同钥匙,开启了通往古代智慧世界的大门。历法节气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它不仅是时间的记录方式,更是文化传承与精神象征。这场讲座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让大家重新认识到历法节气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