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装备制造攀高望远
2025-02-20 07:59: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紧跟市场需求,强化人才支撑,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明装备制造攀高望远 东南网2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罗昱伦 通讯员 魏兴谷 许琰)春寒未散,绿都三明处处涌动干事创业的激情。走进位于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中国机械总院海西分院车间,一台台石墨型龙门加工中心摆放整齐,工人穿梭其间检查调试。 “这台GC3020石墨型龙门加工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石墨加工装备,由我们公司独立设计研发,在东北、四川以及东南亚等地很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车间负责人叶方勤介绍。 装备制造业是三明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涵盖汽车及其零部件、铸锻件﹑工程机械、橡塑机械、数控机床及特色专用设备等多个优势产业的发展格局。目前,三明市装备制造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55家。 精准把控市场需求 准备底盘、安装发动机、组装车头……中国重汽福建海西汽车公司总装车间内,流水线匀速运转,工人有条不紊地装配、调试部件,不到5分钟,一辆崭新的“蒙曼”商用卡车便总装下线。“这是我们全新升级的重卡车型M5。”重汽海西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指着刚下线的卡车介绍,相比前代产品,新车型驾驶室的内部空间更宽敞,智能配置得到升级,驾乘舒适性提升不少。 坐落于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的重汽海西公司主要从事商用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已形成年产轻卡5万辆、中重卡5万辆的产能规模,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三明市整车生产的龙头企业。 早在2016年,重汽海西便取得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资质,经过4年的技术探索,于2020年开始生产销售新能源轻卡载货产品,可作为明星产品的M5、M7车型却属于燃油车范畴。 “当时市场对于新能源重卡的接受度不高,重卡的主要目标群体还是燃油车客户。”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面对现状,企业“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推广新车型,扩大其在传统客户群体中的认可度;一方面调研客户实际需求,以M5、M7车型为基础,设计符合客户需求的新能源中重卡车型,并邀请客户开展实际工况下的产品体验,根据反馈进行技术迭代升级。 紧跟市场趋势,离不开技术创新。在中国机械总院海西分院的专用数控机床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调试即将发货的金属型龙门加工中心设备。 “这款设备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海西分院设计工程师鄢世平说,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了整体结构,提高了产品的刚性、稳定性以及精度保持性,整机的设备加工范围比传统的龙门加工中心更广了。 “自2018年突破静压核心技术后,许多企业都向我们寻求合作。根据不同需求,我们向其出售功能部件或整体设备。”海西分院精密机床技术及产业部部长周春强说,这样的“技术订单”,可以帮助企业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更准确把握市场动向。 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海西分院旨在帮助解决制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的难点、关键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三明乃至福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目前,海西分院已累计服务省内企业100多家,带动超百亿元产值。 深度协作培育人才 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的滋养与技术的革新。产学研深度协作,是三明装备制造业寻求突破、加速发展的关键路径。 近年来,三明市与省政府和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开展三方共建,将海西分院打造为以高端装备为主的科技产业服务平台。得益于三明市的人才政策,海西分院成功引进核心技术人才100余人,外聘技术专家17人,形成一支高层次的“专精特新”技术团队。 “在项目合作过程中,企业能直观识别并提前择优录用有潜力的学生,而参与技术攻关的企业员工也能借此获得宝贵的学习机会,提升专业素养。”周春强介绍,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也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实力,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目前,海西分院已与广东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作为福建省商用车研发、生产的领军基地,重汽海西积极携手厦门理工大学、三明学院等高校,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的科技研发合作,并强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其作为“链主”的引领带动作用,激发连锁效应。 “单个企业的视野毕竟有限,因此,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尤为重要。”重汽海西技术中心负责人表示,以新能源车辆续航能力提升课题为例,公司需要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洞察市场需求,深度分析关键数据,联合开发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性能更出色产品的同时,实现延链补链强链的目标。 《三明市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出,“十四五”期间,三明市将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重点企业的研发经费达到年销售额的3%以上,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25%;同时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到2025年,三明市机械企业大专以上人才占全体员工的比例达到20%,技术工人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大于50%。 细分领域锻造优势 福建省开诚机械有限公司大型高效发电装备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工地上,全力运转的机械发出阵阵轰鸣声,一派繁忙景象。 “项目总投资5.5亿元,占地100亩,新增一条年产2万吨的高端精密绿色铸件生产线,实现单体100吨的大吨位高端铸钢零件生产。”开诚机械总经理高伟峰介绍,项目将在年底建成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 三明是福建省铸锻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开诚机械是福建最大的铸锻件专业生产厂家之一,可生产单件铸钢件最大吨位70吨,年生产铸钢件2万吨。 开诚机械前身——福建三明三重铸锻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过迷惘:行业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看着昔日同行纷纷转战其他领域,“如何突破瓶颈,突出产品竞争力”成了高伟峰苦苦思索的问题。 “不能盲目转行、转型,在细分领域找到自己的独有优势,才是破局之道。”为适应市场发展,2018年,福建三明三重铸锻有限公司与浙江省温州市开诚机械有限公司合资重组为开诚机械,完成混合所有制改制。双方整合资源优势,深耕铸件领域,加大技术创新与高端产品研发制造的投入力度,推动企业向高端铸件方向升级,从而构建起核心竞争力。 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大型高端装备铸钢件需求持续增长。开诚机械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通过引进温州开诚先进的熔炼、铸造等工艺技术,开诚机械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现已跻身行业前列。高合金耐热铸钢件、特种合金铸钢件等企业明星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更远销欧美等地。2024年,企业产值达3.2亿元。 截至去年底,三明市钢铁与装备制造业相关企业中已有高新技术企业5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5家,单项冠军企业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5家,国内首台(套)3台(套)、省内首台(套)17台(套)。 “下一步,三明将积极培育发展高端装备、节能环保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装备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全面提升三明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三明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