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弥曼:我们都是化石的学生
2025-02-21 09:36:1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大家名片】 张弥曼,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中—新生代地层、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及生物进化论的研究,为探讨东亚真骨鱼类的起源、演化和动物地理学提供了化石证据。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张弥曼对含油地层的时代和环境提出了与当时通行的观点不同的意见,后来被石油地质专家采用,为我国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作出了贡献。 2018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张弥曼颁发“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以表彰她对水生脊椎动物向陆生动物演化过程的研究成就。 东南网2月2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实习生 张灿) “1976年3月29日,我和所里的几位老师一起去的福建,到了政和等地,就中生代脊椎动物化石进行考察。”时隔近半个世纪,张弥曼院士依旧清晰记得关键时间节点。 “当时所里科技处专门有人负责处理‘人民来信’。‘人民来信’有的来自各地的区域地质调查队(以下简称‘区调队’),有的是个人寄来的一些化石。”张弥曼说,“由我们来鉴定这是什么化石,判断是什么时代的。有时候,我们(如果)觉得化石非常重要,还会到当地考察。” “当年(1974年)福建寄来的化石,不只有政和的,还有永安、崇安(今武夷山市)、安溪的。”作为古鱼类专家,张弥曼院士说,大部分化石都是副鲚鱼、副狼鳍鱼等,属于是白垩纪的鱼类化石,“但政和的化石跟典型的早白垩世鱼类不一样”。 于是,在1976年的春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弥曼、周家健、张宏、陈德旺等四名研究者来到福建考察。“我们不仅到了政和,还去了崇安、周宁、寿宁这些地方,建瓯也跑了。”只可惜由于遇上雨季,采到的化石样本不完整,一行人停留了两周就离开了政和。 第一次的福建考察之旅,让张弥曼院士印象深刻。一个是福建虽然是丘陵地区,但也有武夷山这样的高山。其次,当时福建区调队挺能跑。 “他们自称为‘马队’!”张院士告诉记者,当年陪同他们考察的李兼海等福建区调队(即福建地调院前身,编者注)的同志有着旺盛的体力、精力。 同时,她还在当地结下了一段特殊的友谊。“当年我和家健都还是40岁上下,我们住的政和招待所,有个20多岁的小姑娘,叫邓淑和。大家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她歌唱得特别好听。”直到现在,她们还保持着联系。 对于近4年来政和大溪盆地连续出重大考古科研成果,在全球“出圈”,张弥曼院士直言:“50年前完全想不到会这样,能有如此重大的发现。” “当时我们就觉得,在政和发现的鱼化石跟在永安、崇安,包括在浙江等地发现的白垩纪的鱼类(化石)不一样。”张弥曼说,可惜由于采到的化石比较破碎,当时无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如今,无论是同位素的年龄还是化石证据,都已经证实了当年张弥曼、周家健等科学家的判断。在政和,侏罗纪的恐龙和鸟类化石相继重见天日。 50年前,前辈科研工作者发现了政和大溪盆地。如今,它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发掘。展望未来50年,研究了一辈子化石的张弥曼院士豁达地笑道:“那时我们都不在了,但是化石还会在。这些亿万年前存在的东西很有意思。我们都是化石的学生,都是在了解生命的历史。”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