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桑海变,一片故人心——旅菲侨领陈祖昌的故乡情
2025-02-25 09:52:4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环球侨视界·开栏的话 山海相连处,世界共潮声。福建是侨务大省,约2000万闽籍侨胞如点点繁星,遍布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从八闽故土出发,以敢闯敢拼的开拓精神下南洋、闯欧美,用商行天下的智慧书写传奇,更以赤子之心架起中外交流的桥梁。在他们中间,既有白手起家的商界翘楚,也有传承闽剧、茶艺的文化使者;既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穿针引线的侨团领袖,也有用科技力量回馈桑梓的新侨代表。福建日报特别推出专栏《环球侨视界》,让我们循着乡音,一睹环球视野下的侨胞风采,听他们讲述“侨”见世界、联结海内外的动人故事。 东南网2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汪洁) 几乎每个月,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旅菲侨领、菲律宾宋庆龄基金会创会会长陈祖昌先生都要飞回故乡泉州。除了打理在家乡投资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坚持这条延续了数十年的慈善之路,大量捐资助力家乡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16岁就到菲律宾打拼的他时刻牢记父亲留下的那句话:“不随桑海变,一片故人心。”在艰苦创业成功后,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用行动倾情回报家乡,用慈善书写精彩人生。 异国他乡打拼路 1935年,陈祖昌出生在晋江金井镇溜江村。溜江又名溜澳,位于围头湾东北角,东临东海,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溜江人向海而生,有人捕鱼讨海,有人背井离乡远渡重洋。 1951年,年仅16岁的陈祖昌随母亲移居菲律宾。初到菲律宾,他在父亲陈明玉的汽配厂帮忙,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1959年,他用打工积攒的资金创办了一家铁罐厂,开始自主创业。回忆起那段日子,陈祖昌说:“那时候,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正是这种勤奋与坚持,让他的事业逐渐起步。 1970年,陈祖昌涉足包装行业,生意越做越兴隆。随后,陈祖昌创办了植物油厂,在菲律宾南部投建发电厂,与台湾朋友合作创办菲律宾中国信托银行等。提及事业成功的原因,陈祖昌常说:“做生意要多元化,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他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科技、对人才的重视,也让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商业版图涵盖了电力、金融、房地产、包装、印刷、植物油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因其造纸业效益非凡而被誉为菲律宾“纸王”,是菲律宾包装业的巨头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陈祖昌频繁回乡参观考察,参与家乡的经济建设,是泉州市较早回乡投资的侨商之一。1983年,他回到故乡溜江,为改变当地的贫穷面貌,他开始对家乡进行投资。20世纪80年代,村里打算集资建设村庄道路,当时旅菲的溜江侨亲就找到陈祖昌。他二话不说慷慨捐资,还大方表示“不够可以再来找我”。这条公路也成了晋江农村的第一条公路。日后,每次家乡需要建设,陈祖昌都慷慨解囊。 桑梓情深永不变 “不随桑海变,一片故人心。”这是陈祖昌的父亲陈明玉在菲律宾打拼多年后,写下的一句饱含思乡之情的诗句。立身域外的生存之艰,暌违故土亲朋的飘零之苦,让陈明玉对祖籍国和家乡的情感格外浓烈。为了弥补父亲的遗憾,陈祖昌回乡支持建设的愿望早早就在心里生了根。 1983年,陈祖昌回到家乡,发现当地教育条件落后,便以父亲的名字捐资兴建了陈明玉幼儿园。这是他慈善之路的起点,也是他对家乡深情回馈的开始。此后,他陆续捐建了溜江小学新校舍、金井医院“陈玉明纪念楼”、晋江祖昌体育馆、泉州师范学院大礼堂等,一座座爱心建筑落成,让陈祖昌在泉州成为家喻户晓的慈善家。 陈祖昌特别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先决条件”。“我捐款做慈善不是图他人的感激,我就是想尽己所能帮助社会,帮助国家培养人才。”多年来,陈祖昌关注家乡教育事业,先后在晋江南侨中学、泉州师范学院、泉州五中、厦门二中等学校设立奖(助)学金,每年都资助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加上在社会上资助的学生,至今陈祖昌已经累计资助了近5000名学生。而当初南侨中学第一个拿到陈祖昌奖学金的学生王诗坦,在多年后成为南侨中学的校长,现担任养正中学校长。正如陈祖昌先生所期望的,得到资助的学子成为社会发展的助力者。 在采访中,陈祖昌虽然陈述和罗列自己数年来的捐献成果,但言谈间仍十分谦卑。“我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乡亲回来,对家乡多多支持,带动更多的乡亲,能够为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陈祖昌说。 引侨胞回馈家乡 蛇年春节前夕,陈祖昌又一次回到家乡溜江,为村里646位60岁以上老人发放春节红包。陈祖昌的这个善举坚持了近20年,但今年却是他首次出席发放仪式。村里很多老人经常念叨:“领了祖昌先生这么多年的红包,却一直没机会当面感谢。”这一次,听说陈祖昌先生要亲自发放慰问金,老人们都非常开心。 陈祖昌刚到溜江老年协会,现场便有人喊起来:“来了来了!祖昌先生来了!”被家乡人簇拥着,陈祖昌动情地说:“我捐资的数目不多,但这是我的一个心意,我希望一直继续下去,给大家带来温暖。” 而更让陈祖昌高兴的是,这份捐赠不是他一人出资的,同样在菲律宾打拼的侨胞陈德雄今年第一次加入进来。“这些慰问金里头有一半是陈德雄出的。”陈祖昌笑着说,“因为我做慈善,而带动几百个人一起为家乡作贡献,这才是意义所在。” 在陈祖昌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开始关注家乡的发展,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作为中菲两国慈善事业的桥梁,他多次组织菲律宾华侨代表团回国考察,促进中菲经贸和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他说服同样旅居菲律宾的晋江籍侨胞施至成回家乡投资,共同建设了晋江SM城市广场。2023年,在他的影响下,陈德雄为福州大学晋江校区捐建了一座陈德雄图书馆。落成庆典仪式上,陈德雄在致辞的最后特别感谢了陈祖昌:“感谢陈祖昌先生对我人生路的引导,让我有机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小小的力。” 虽已“鲐背之年”,但陈祖昌仍然积极投身慈善事业,频繁地出现在中菲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中。陈祖昌欣喜地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他的慈善之路不曾停下脚步。陈祖昌常说:“不论成就大小都不能忘记家乡,要力所能及地善待他人。”他希望他的下一代能比自己更经常回泉州、回晋江,“能够继续我在家乡所做的好事和善事”。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