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团队破解丙烷脱氢制丙烯催化剂再生难题
2025-04-12 09:42: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福州大学团队破解丙烷脱氢制丙烯催化剂再生难题 相关成果在国外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将促进丙烷脱氢产业向低碳化转型升级 东南网4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蒋丰蔓 通讯员 王忆希) 4月10日,福州大学再次以第一单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研究成果——《A self-regenerating Pt/Ge-MFI zeolite for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with high endurance》。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氟氮化工新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鲍晓军教授、朱海波教授课题组,与清源创新实验室、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等单位在“丙烷脱氢催化剂”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研制了一种自再生的丙烷脱氢的铂催化剂,实现了催化剂在无氯条件下完全再生,解决了现有再生过程产生大量氯污染物和反应器腐蚀的问题。10日,这项历经6年完成的成果在《Science》发表。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洪惠真为该篇论文第一作者,鲍晓军教授、朱海波教授为通讯作者。 如今,页岩气革命为丙烷脱氢制丙烯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然而现有的技术中铂催化剂失活后,必须用剧毒的氯气进行再生。团队研制的新型铂催化剂,失活后通过简单的空气焙烧就能恢复活性。相关成果有望开发出新一代绿色催化剂,促进丙烷脱氢产业向低碳化转型升级。 该研究团队围绕创制无氯条件下可再生的Pt基催化剂这一重大课题开展研究,发现Ge-分子筛负载的Pt催化剂具有独特的环境适应能力及Ge-分子筛在氧化气氛中具有奇特的“捕获”Pt的能力,据此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PDH催化剂制备方法。该催化剂在“脱氢反应-烧炭再生”循环中表现出“Pt8团簇⇌Pt1单原子”动态可逆转化。尤为重要的是,其在800℃氧化环境中连续处理长达10天后,催化剂孔道内的Pt物种依然保持稳定,首次实现了在无氯氧化气氛中超百次的完全再生。该研究成果不仅为烷烃脱氢Pt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科学基础,还为高温抗烧结金属团簇催化剂的研发开辟了新途径。 近年来,福州大学稳步推进高水平科研创新工程,在引领性原创成果产出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十四五”以来,福州大学教师以第一单位(含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单位发表CNS主刊论文共8篇。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